阿拉善鹅观草
禾本科披碱草属植物
阿拉善鹅观草(学名:Elymus alashanicus (Keng) S.L.Chen)是禾本科、披碱草属植物。秆疏丛,直立或基部者常斜升,质刚硬。叶鞘基生者常碎裂成纤维状;具鞘外分蘖,且幼时为膜质鞘所包;叶片坚韧,内卷成针状。穗状花序劲直,瘦细;小穗淡黄色,全部无毛,含3-6小花;外稃披针形,平滑;内稃与外稃等长或较之略有长短,先端凹陷,脊微糙涩,或下部近于平滑。
形态特征
秆疏丛,直立或基部者常斜升,质刚硬,高40-60厘米。叶鞘基生者常碎裂成纤维状;具鞘外分蘖,且幼时为膜质鞘所包,长3-5厘米,有时横走或下伸成根茎状;叶片坚韧,内卷成针状,长5-8(12)厘米,两面均被微毛或下面平滑无毛。
穗状花序劲直,瘦细,长5-10厘米,具贴生小穗3-7枚;小穗淡黄色,全部无毛,含3-6小花,长12-15毫米,宽2-3毫米,小穗轴光滑无毛;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锐尖以至具长2.5毫米的短芒,或有时为膜质而钝圆,通常3脉,边缘膜质,两颖不等长,第一颖长不超过下方小花之半;外稃披针形,平滑,具狭膜质边缘,顶端5脉不明显,先端锐尖或急尖,无芒或具小尖头;内稃与外稃等长或较之略有长短,先端凹陷,脊微糙涩,或下部近于平滑。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常生于海拔1800-2500米的低山及中山带。生长在砾质或石质化强烈的阳坡、半阳坡,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类型为山地棕钙土、山地淡栗钙土。
在中国新疆,阿拉善鹅观草作为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的建群种和亚优势利仅分布于天山东端、阿尔泰山东端余脉及阿拉套山。习见于海拔1800米左右低山带,常与合头草灌木亚菊驼绒藜组成山地荒漠草原,覆盖度一般10-20%。随着海拔的升高,它又与刺叶柄棘豆冰草冷蒿等组成干草原,群落盖度达30-35%,在强石质化的北塔山,阿拉善鹅观草与膜果麻黄共同组成盖度稀疏的荒漠草原草地,伴生植物少,产量低。东阿拉善与宁夏交界的贺兰山中段海拔1800-2000米的阴坡及2000-2400米的阳坡,阿拉善鹅观草与铁杆蒿共同组成灰榆疏林的下层植被,灰榆大多垦矮生小乔木状,郁闭度一般不足0.1,其中还混生不少中生灌木,阿拉善鹅观草等草本植物的盖度有时可高达95%。
生长习性
阿拉善鹅观草在中国新疆通常于4月中、下旬返青,6月中旬抽穗,7月中旬开花,8月结实,9月中旬后开始枯黄。其为疏丛型下繁草本,叶层多分布在15厘米以下的基部。阿拉善鹅观草为中旱生草本,具有较强的抗旱性,适应于干燥、炎热、少雨的气候条件,在较干早年份仍能正常抽稳、开花、结实,植株高度仍可高达50厘米左右,但对水分条件也很敏感,雨水多,分蘖增强。
主要价值
阿拉善鹅观草茎秆质地坚硬粗糙,但叶量丰富,适口性好。马、牛、羊、骆驼均乐食,抽穗期马、牛来食全株,羊乐食叶片。抽穗后全株变得粗糙,适口性迅速下降。但冬季残留好,各类家畜乐食,是当地冬牧场的主要牧草。阿拉善鹅观草的营养价值较好,尤其是粗脂肪高达3.16%,无氮浸出物也可达47.81%,适口性比与它一起生长的半灌木好,在当地的放牧草地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良等牧草。
保护现状
2013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无危(LC)。
2021年,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
2023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近危(NT)。
参考资料
阿拉善鹅观草植物标本详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8:2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