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诺芬尼夫妇像》(The Arnolfini Portrait,全名:Portrait of 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Wife ,又译:“乔凡尼·阿诺芬尼夫妇像 ”或“阿诺菲尼夫妇 ”或“阿诺芬尼夫妇像”)是尼德兰画家
扬·凡·艾克1434年创作的一幅木板油画,现藏于
英国国家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
画作内容
阿尔诺芬尼是1420年被菲力蒲公爵封为骑士真实人物,在画上拘泥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他举起了右手,表示一种仪式,象征矢志爱情;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宣誓要永远做丈夫的忠实伴侣。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束。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以及两人之间的小狗,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以表达对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赞颂。
创作背景
艺术背景
在15至16世纪时,尼德兰约为当今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的东北部地区。那里的经济发展,在规模上仅次于意大利,而城市的经济与文化是相当繁荣的。15世纪尼德兰的艺术运动,从性质上说,属于文艺复兴范畴,它和意大利一样,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为先决条件的。同样鲜明地表现出旧的中世纪世界观和逐渐形成的新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相交替的现象。在绘画上,这种昌盛的特点是以两位画家的跃起为标志的,那就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胡伯特·凡·艾克与其弟扬·凡·艾克。他们的艺术成果是为教堂绘制的祭坛画,其中尤以为根特市所作的“根特祭坛画”,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这种艺术潮流下,扬·凡·艾克创作了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作品背景
1434年,有名的卢卡(意大利中部城市)商人兼银行家,也是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在布鲁日的代言人阿尔诺芬尼要结婚了。婚礼当天,作为新郎阿尔诺芬尼的好友,画家扬·凡·爱克前去庆贺。为了给这对新人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扬·凡·爱克避开客厅里的众多客人,故作神秘地请阿尔诺芬尼夫妇进入卧室,并像现代的摄影师一样,让两人摆好姿势,为他们创作了一幅见证其美好爱情的“婚纱照”——《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绘画材料
凡·艾克在这幅画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油色画法,使画面能保持经久鲜润和美丽。据说,他是油画的最初发明者。不管是否确切,他在试验用油调色,并取得油画的艺术效果方面,是开拓者。他最先使用了新的涂料——松脂或乳剂。根据古代美术史家瓦萨里的记载,扬·凡·艾克用快干油来作画,能使画面在一昼夜间就可干燥而且不怕潮湿。后来很快传到了意大利,并被那里的画家所采用。
艺术鉴赏
技法
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全画尤其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这种物理学上的游戏,显示了画家在运用所谓光线反射方面的知识,请注意在凸镜面左侧的那扇窗户的弧形表现。小镜框的四周镶刻着十幅耶稣受难图,图象细小得几乎看不清了,还有两人头顶那只金光闪烁的吊灯,其刻画之精微,为现代摄影者所叹服,这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画传统画法,而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正是这幅画的特色。后来荷兰的风俗画,尼德兰的类似绘画,都得益于这种画法的启示。
构图
画面上方悬挂的吊灯点着一支蜡烛,意为通向天堂的光明;画的下角置一双拖鞋表示结婚;脚边的小狗表示忠诚;女子的白头巾表示贞洁、处女,绿色代表生育,床上的红颜色象征性和谐;墙上的念珠代表虔诚;刷帚意味着纯洁;而窗台上的苹果是圣经中的禁果,代表着警告;画面中间带角边的圆镜代表天堂之意。所有这些象征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观念,画家都一一收入画中,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在人物中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框带有10个突出的朵状方形,每个方形内又置一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画一幅耶稣的故事画,图像细小到难以识别。中心圆镜内反射出整个房间的景物,细心的观众甚至能分辨出画家作画时的情景。这种精微工整细腻的油画世界罕见,也只有在尼德兰的细密画中可以见到。不仅是在细微之处,观众可以分辨出,画面里大面积的衣服布料无论是褶皱还是质感,都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妻子衣服的绒毛布料与画面上面金属质感的吊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名家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汪涤:画家在这里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轻夫妇俩的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房顶的装饰,描绘得一丝不苟,显示了这位画家所特有的绘画功力。
后世影响
在这幅画中悬挂着的凸透镜表现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了17世纪的画家维拉斯盖兹,他的杰作《
宫娥》中的镜子就是从这幅画中得到了灵感,该画对英国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了19世纪英国的新型绘画风格。
该画作使用镜子反射来扩大画面的空间,是这幅杰作的又一特色,这些艺术特色对后来荷兰的风俗画有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重要展览
2017年10月2日至2018年4月2日,《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的“扬·凡·艾克和拉斐尔前派”专题展览中展出。
作者简介
杨·凡·艾克(1380~1441),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尼德兰市民美术的奠基人。出生于马斯特里赫特附近的马赛克。与同时期的
胡伯特·凡·艾克合称为
凡·艾克兄弟。二人同为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伟大画家,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人。他们兄弟曾联手创作了规模宏大的《
根特祭坛画》等。除了绘画上的成就外,他还对油画的材料和油画技术作了重大的革新和改进,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凡·艾克的主要作品有《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罗林宰相的圣母》、《
圣巴巴拉》、《妻子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