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塔米拉指保存有
旧石器时代壁画的石灰岩溶洞,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连山区。1985年,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被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遗产名录。
1870年,西班牙学者绍托拉在洞址发掘旧石器文化层时,随他来玩的5岁女孩玛丽亚偶然看到洞窟壁画。绍托拉考定为
旧石器时代的绘画,但受到当时学术界的否定,20年后,才得以承认。阿尔塔米拉洞是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壁画的地点,也是这种
壁画艺术的典型代表。洞中主要画的是
欧洲野牛、鹿类等动物形象,还有人物形象和几何图形。绘画风格可分为相互关联的5个发展时期。最早的是手指并排画在潮湿壁面上的痕迹,最晚的是洞内一段称作“画厅”的洞顶上,数种颜料绘制的一片动物形象,每个形象长约2米,有跳跃的牡鹿,有垂死挣扎的野牛,形态生动,富有生机,充满活力。技巧写实,透视准确,结构精到,风格质朴、粗犷,是旧石器艺术的最高成就。洞中还发现过作画时照明用的石灯。阿尔塔米拉洞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奥瑞纳文化期开始就有人居住,疏吕特文化后期由于洞口逐渐崩塌,人们不再居住而专门辟为举行宗教或巫术仪式的场所。因此,洞口的居住区堆积层只到梭鲁特文化为止,而洞里的壁画却有
马格德林文化的遗迹。
从西班牙坎塔布里亚自治区首府桑坦德出发,驱车不到半小时就可以到达阿尔塔米拉。阿尔塔米拉岩洞位于距坎塔布连海岸十几公里的一个山间高地上。那天细雨蒙蒙,开阔的高地满眼翠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丰沛。温和的气候、丰富的降水养育了这满山绿色。
阿尔塔米拉岩洞长270余米,内有大小11个洞窟。约1.8万年至1.5万年前,一支远古人在这里栖身,在洞窟的石壁上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以动物为主的绘画。为保护洞窟岩画,
阿尔塔米拉洞窟已停止对公众开放。为了能让人们继续观赏到这一史前人类的艺术珍品,博物馆在原洞窟附近建造了一个新洞窟,对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最多、保存最好的2号洞进行了复制。
在大约七八十平方米的洞顶上,布满了动物绘画――
野牛、
野马、野山羊和鹿,还有一些远古人的手形和一些至今没能破译的符号。这些岩画大多为彩色,主色调是赭红和黑色,也有些许黄色和紫色,色彩艳丽,动物形象逼真。一头站立的野牛,比例真实,肌肉丰满,尾巴翘起像在甩动,脸上表现出狂野不羁的神态。一匹野马,线条流畅,身体显得挺拔、矫健。
仔细观察,画的边缘都有线条状的刻痕,沿刻痕是黑色的线条。这让人们猜测,万余年前这洞窟里的主人是先用坚硬锋利的石器在岩石上刻出动物的轮廓,然后用黑色勾边儿,再用红色和黑色等颜料着色。据研究,洞窟的主人使用的颜料取自
天然矿物,艳丽的色彩经久不褪。许多画巧妙利用洞顶岩石凹凸不平的自然形状画就,更显动物的自然本色。有的画只刻有线条,没有涂色,大概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这个洞顶共有岩画30多幅,风格基本相同。专家推测,这些作品很可能出自一个或几个绘画高手。由于这个洞窟的岩画都绘制在宽大的洞顶上,人们送给它一个“大顶窟”的名字。又由于洞顶上的岩画色彩艳丽,人们也称它为“多彩窟”。
欧洲
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的发现,主要集中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法兰克--坎塔布利亚地区. 这些洞窟里的崖壁画以其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魄, 成为旧石器时代马德林文化期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著名的大窟顶画,是从洞口的左侧另有一个口进去,是主洞的歧出。刚发现时,那洞顶距地面很低,为了便于参观,往下挖深了一些,现在大约是个不超过三米高的方形的洞窟,窟底有一条隆起的岩面,是挖深时特意留下来的,在那块岩石上铺着一张帆布,供参观者仰卧观赏大窟顶画.它的位置正对着窟顶画中那幅精彩的野牛形象。
大窟顶画图象的外轮廓线有的刻得很深,有的刻得浅而细,再用黑线勾勒与红色填彩,黑色勾的线条很粗,红色填的色彩又很浓,部分还略加晕染。作品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表动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伏卧的动物的躯干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凸起处,组成肌肉圆块的形状,再加上卷曲的四条腿,那著名的《受伤的野牛》的生动形象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这幅作品长达2米,它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缩,挣扎,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与
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细腻,但却不如拉斯科洞窟壁画那样奔放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