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是
沃纳·赫尔佐格执导的剧情片,由
克劳斯·金斯基主演,于1972年12月29日在联邦德国上映。
剧情简介
1560年,圣诞节前夕,一支以皮萨罗为首的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探险队浩浩荡荡地押着200名印第安奴隶,扛着大炮牵着马匹,甚至还用轿子抬着贵族小姐抵达安第斯山,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进入南美的丛林地带。他们是来这儿寻找亚马逊河沿岸的黄金国“埃尔杜拉多”的。他们原以为这一带一定是鲜花遍地、阳光普照的美丽田野,可眼前却是密不通风的丛林和印第安人的陷阱。气候恶劣变化无常,死亡的人数日益增多,士气越来越低落,失望笼罩着一切。
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皮萨罗决定改变计划,他让主力部队返回基地,挑选了40个人作为先遣队,由乌尔苏阿任指挥,娇美的未婚妻伊内兹陪伴在他身边。副指挥是阿基尔,他15岁的女儿也一起前往。让阿基尔当副指挥这是违背上帝意志的决定,因为此人专横、狂妄,是个专门与上帝作对的家伙。先遣队中还有一个贵族古兹曼和神父等。他们的任务是寻找粮食,探听通往黄金国“埃尔杜拉多”的路。队伍乘坐木筏沿着汹涌澎湃的亚马逊河而上,一只木筏突然被漩涡吞没,七个西班牙人、两个印第安人全部丧生。其他的木筏在咆哮的滔滔江水上行驶,危机四伏。日复一日,给养也越来越少。好容易靠了岸,乌尔苏阿召集队伍商谈,他想回到营地去,因为他认为根本没有“埃尔杜拉多”这个黄金国。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可阿基尔却一言不发。正当乌尔苏阿愤怒之时,一声枪响,他遭枪击倒地。伊内兹心里明白这是阿基尔指使人干的,可她敢怒不敢言。
阿基尔向西班牙国王菲力浦二世奏了一本,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乌尔苏阿被废除了领导地位,古兹曼成为“埃尔杜拉多”国王。古兹曼肥得像头猪,他好吃懒做,只贪图当国王的享受,把权力都交给了阿基尔。阿基尔以虚伪的欺骗、恐怖的镇压去统治这支队伍。他首先囚禁了持有异议的乌尔苏阿,然后又让古兹曼以“国王”的名义“审判”他。古兹曼煞有介事地以乌尔苏阿犯有叛国罪判他死刑,但又免他一死,剥夺了其公民权和全部财产,把他关起来。
木筏在亚马逊河中时漂时停,好像快要中止它的生命。大家快一个月没尝到咸味了,而贪得无厌的国王古兹曼却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仍狂叫着:“黄金国快到了,以后我们可以用金子弹射击敌人,用金盘子吃饭。这儿的左、右方马上都要属于我们了,我们的国家要比西班牙还大6倍。” 他自己在木筏上搭起一个顶篷,抵御烈日曝晒,而士兵头顶太阳,忍饥挨饿,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有一天,人们发现古兹曼倒在水中。原来他被毒死了。古兹曼死后,乌尔苏阿被阿基尔下令处死。队伍的士气越来越低落,他们既要面对阿基尔残暴专横的统治,又要对付大自然的威胁——毒蛇和猛兽,最让他们感到可怕的是印第安人的袭击。四周是一片热带丛林,看不到一个印第安人,可时常飞来暗箭射中士兵。天灾人祸,部队人员的伤亡越来越大,一支浩浩荡荡的探险队只剩下寥寥无几的残兵败将。乌尔苏阿的未婚妻伊内兹突然失踪了,人们发现她向丛林中跑去,是去投靠印第安人了。这在队伍中引起了波动,特别是队伍中剩下的唯一女子—— 阿基尔的女儿费奥莱斯,她为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阿基尔更加愤怒,他自称为“上帝的愤怒”,要惩罚那些不听“上帝意志”的人,规定对逃兵要处以极刑,将他们的身体砍成198块,然后再让人践踏成肉酱,直到可以抹墙为止。他狂呼:“我要飞鸟落地,就落地,在我眼前,大地也会颤抖。谁要追随我,就能永远富有。谁要是逃跑,我就不会宽容任何人。我,阿基尔,就是上帝的愤怒。”阿基尔狂妄地喊叫着,可剩下的人越来越少。面对饥饿和死亡,士兵们清楚地知道阿基尔是无法战胜这原始森林和波浪汹涌的漩涡的,只是把剩下的人引向死胡同,去送死。于是士兵们纷纷叛逃。最后只剩下费奥莱斯, 她也绝望地倒在父亲阿基尔的怀里死去。众叛亲离的阿基尔茫然孤独地站在木筏上,在亚马逊河上随波漂荡着。他仍狂喊:“我是上帝的愤怒,我要与自己的女儿结婚,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穿帮镜头
时代错误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灵感的来源
赫尔佐格在朋友家偶然发现一本关于探险的儿童读物,书中提到一个寻找黄金国并宣称自己是“天谴”的西班牙征服者阿基尔。虽然书中有关于阿基尔的内容不多,但赫尔佐格被这故事迷住了,试图去寻找更多他的生平,但在历史文献中收获甚微,倒是发现许多文学作品谈到此人。赫尔佐格曾找到一封据说是阿基尔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信中阿基尔宣布废黜西班牙国王,并宣布自己是新的黄金国和新的西班牙的统治者。那疯狂的语言让赫尔佐格产生浓厚兴趣。赫尔佐格称之所以被阿基尔吸引,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敢于挑衅西班牙国王、宣告南美部落领土独立的人,而他也是绝对疯狂的,反抗的不仅是政权,而且是自然本身。
该片中许多角色是虚构的,有些角色即使在历史中存在也不曾真的参与过电影所描述的远征。赫尔佐格根据一些在原始文献中读到的名字虚构了角色。画外音虚构了一个参与远征的修道士加斯帕·德·卡瓦哈尔的日记。赫尔佐格称的确有这样一个同名的修道士存在,但那位修道士只是为另一次毫不相干的远征写过日记。
艰难的拍摄
剧组在靠近奥乌鲁班巴河的地方建了一个450人规模的露营地,其中包括270个来自山中担任群众演员的印第安人。在拍摄时,他们转移到里奥华拉格河附近,但营地在那儿被水淹没。拍摄大约花了六周,中间损失了整整一周来把剧组和演员从一个支流搬到160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支流。在纳内河,因为附近丛林的平地都被水淹没,剧组只能住在木排上。所有木排必须漂在他们正拍摄的木排后面一千多米,确保拍摄河流弯道时不会拍到其他木排。因为没有河堤,晚上,他们只能把木排系在突出的树枝上。
虽然赫尔佐格可以用所有的钱在摄影棚拍戏,但他认为那样无法拍出热带丛林的真实感,而且在自然环境中拍摄时所出的一些意外情况,能让他用到故事中。例如,在一次拍摄时,河水涨起了十五到二十英尺,淹没了外景地,冲走了一切,包括一些木排。赫尔佐格就把这个细节用到电影中,也就是片中西班牙人不知是否该建新木排还是回大部队的戏中。
在马丘比丘附近的一座有着600米垂直落差的山上,赫尔佐格拍摄了影片开头的镜头。剧组从凌晨两点开始通过一条印加人开凿的石梯小路往山上运送所有物品,如马匹、猪群、羊驼和大炮。当他们到达山顶时,下起大雨,山上有450多人,路又滑又危险,那些来自海拔一万四千英尺高地的印第安群众演员中很多人都眩晕了。拍摄完毕后,剧组不得不沿着小路设绳索来保护那些群众演员。
暴躁的主演
该片的主演克劳斯·金斯基以性格暴躁闻名。在拍摄时,他用剑去戳另一个演员的头,幸好那人穿着盔甲才没闹出人命,但那人身上留下了伤疤。还有一次,金斯基嫌一伙群众演员太吵闹,就拿着步枪向他们的小屋开火,三颗子弹穿透了小屋的墙,当时屋里有四十五个人,有一人的手指头被打掉了。赫尔佐格马上没收了金斯基的枪。在拍摄的每一天,金斯基都要辱骂赫尔佐格至少两个小时,因为他看过赫尔佐格执导的影片《侏儒也是从小长大》,所以就骂赫尔佐格是“侏儒导演”。他在每个人面前尖叫,再三强调赫尔佐格想指挥他,对他绝对是种侮辱。而每当这时,赫尔佐格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听着。
虽然金斯基性格暴躁到歇斯底里的程度,但赫尔佐格称自己总能有效控制他这种情绪,并将其引向有益的结果。某次在纳内河拍戏时,金斯基要求赫尔佐格解雇录音助手,被拒绝后就威胁要离开剧组。赫尔佐格警告他,自己有把步枪,在他走出这条河的第一个弯道之前,会有八颗子弹射进他的脑袋,而第九颗子弹会留给赫尔佐格自己。于是,在接下来的十个拍摄日,金斯基表现得非常听话。(金斯基在自己的传记中否认有这件事。)到了电影拍摄末期,赫尔佐格认为金斯基前所未有地被他征服了。
制作发行
制作发行方
上映情况
影片评价
该片情节算不上多么惊心动魄,但氛围渲染极为出色。全片几乎时时处处弥漫着一股神经质的紧张与压抑感。亚马逊河两岸优美的热带雨林景观在影片着重表现主人公疯狂偏执的狂乱性格的题旨下,几乎成了牢笼一样压迫人神经的高墙壁垒。配以极其出色的显得空寂幽深的画外音,让人窒息。片中直接取自于自然场景的那些鸟鸣虫叫,没有成为营造风景如画的沿河两岸胜境的辅助,倒是构成了一种像要剥夺人的听觉一样的恐怖噪声。阿基尔的航行是一趟通向人类自身病态心灵与癫狂梦魇的航行。赫尔佐格的作品历来重视风景对人的内心的影射与隐喻,而该片更是把这一点发挥得登峰造极。影片将历史事件寓言化,16世纪欧洲殖民者侵略者的冒险在片中变成一个激情而孤独的狂想者的疯狂行为。历史背景被剥离出来,而人类的本性才是导演关注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某种社会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现实面前的失败。(《电影世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