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镇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辖镇
阿城镇,隶属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地处阳谷县东部,东与东阿县刘集镇毗连,东南隔黄河与东平县银山镇相望,南与张秋镇、河南省台前县吴坝镇为邻,西连阎楼镇,北接七级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5千米。总面积114.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阿城镇户籍人口70038人。
历史沿革
春秋时,称为“柯”,处于齐国西部边境。
汉代,设东阿县,县址在阿城。
南北朝时,东阿县治东迁。
隋代,置阳谷县,阿城属之。
清代,阳谷县丞驻镇开衙理事,称“县二堂”。
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义和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新划为阳谷县二区,区公所驻阿城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阿城刘楼村宣告成立。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秋,设置徐翼县,县政府一度驻阿城镇海会寺内。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撤销徐翼县,阿城镇复属阳谷县。
1949年后,先后于此设阳谷县第二区、阿城区、阿城公社。
1984年,改为阿城镇。
2001年3月,范海镇并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阿城镇辖有阿东、阿西、皋门、海会寺、东双庙、刘楼、古河、岳庄、于庄、吕场、东王庄、朱楼、夏庄、夏堂、前熬、后熬、郭辛庄、武台、魏庄、王楼、庞楼、杨尧、义和、袁楼、北李村、魏黄、富安镇、陈庄、范海、汤海、十王庙、朱庄、杨庄、崔庄、真武庙、肖庄、曹庄、石庄、薛庄、乔楼、常楼、古柳树、柴楼、武庄、毛坊、前陈、闫庄、刘庄、苑井、徐庄、张庄、西王庄、西双庙、汤洼、张八、叠路头、季井、温碾、雷庄、寇庄、孙楼、李炉、齐庄、郭魏陈、殷坑、尤楼、南李、马湾、大洼里、小洼里、常庄、吴庄、宋庄、韩海、齐店、颜营、东堤、赵店、刘什庄、东铺、西铺、中铺、后铺83个村民委员会。另辖阿城、阿胶、熬厂、杨尧、马湾、汤洼、颜营、范海、闫庄、常楼、四铺、孙楼12个管理区。
截至2021年10月,阿城镇辖5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阿西村三孔桥街1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阿城镇地处阳谷县东偏北部,东与东阿县刘集镇毗连,东南隔黄河与东平县银山镇相望,南与张秋镇、河南省台前县吴坝镇为邻,西连阎楼镇,北接七级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5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3千米,总面积114.83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阿城镇有耕地面积121314.9亩,人均1.74亩;林地面积1.5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阿城镇辖区总人口6987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998人,城镇化率28.4%。另有流动人口5670人。总人口中,男性36118人,占51.69%;女性33756人,占48.31%;14岁以下12179人,占17.43%;15~64岁45250人,占64.76%;65岁以上12445人,占17.8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9053人,占98.77%;有满、回、朝鲜、蒙古等6个少数民族,共821人,占1.23%;超过100人的有回、蒙古族2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45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5.5%;蒙古族231人,占28.1%。2011年,人口出生率14.33‰,人口死亡率5.52‰,人口自然增长率8.8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05人。
2017年末,阿城镇常住人口59573人。
截至2019年末,阿城镇户籍人口7003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阿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余元。2011年,阿城镇财政总收入2088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1元,比上年增长29.8%,是1949年的6.7倍,比1978年增长3.2倍。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39万元,增值税68万元,企业所得税1万亿元,个人所得税1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13.6%、0.7%、15.1%。
2019年末,阿城镇有工业企业37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9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阿城镇农业总产值53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0%。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万吨,人均1343.3千克,其中水稻4.3万吨,小麦4.7万吨。
阿城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大棚蔬菜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150吨,可向社会提供60吨商品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750吨,其中黄豆150吨,花生600吨;蔬菜种植面积16000亩,产20.8万吨,主要品种有西葫芦、长豆角、长茄子、黄瓜、芸豆,其中西葫芦15.6万吨,长豆角4.16万吨。
阿城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6万头,年末存栏3.1万头;羊饲养量0.26万只,年末存栏0.25万只;牛饲养量0.08万头,年末存栏0.09万头;家禽饲养量40万羽,上市家禽35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5860吨,其中猪肉1950吨,牛肉120吨,羊肉2.5吨;禽蛋2586吨,鲜奶250吨。
截至2011年末,阿城镇累计造林0.9万亩,其中防护林7000亩,经济林8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70万株,林木覆盖率23%。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0.08万亩,产量8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葡萄、柿子、梨,其中苹果200吨,葡萄500吨,柿子、梨各50吨。
阿城镇渔业以鱼塘养殖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0.4平方千米。2011年,鱼塘养殖面积22.3公顷,产量300吨,各类捕捞渔船280艘;水产品总产量0.08万吨;渔业总产值600万元。
2011年,阿城镇有大型农业机械300台;名优特农产品有西葫芦、长茄、长豆角、圆椒、核桃、石榴、葡萄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西葫芦、长茄等。
第二产业
2011年,阿城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职工70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3家,职工30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交通运输
阿城镇已形成由公路为主的运输方式,有东阳高速公路经过;有G341国道胶海线(原324省道)经过,境内长13.52千米。
2011年客运总量35.21万人次,货运总量0.97万吨。有发达的长途汽车线路,日均发车88辆,日客运量3200多人。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25辆,780吨位;客运汽车22辆,814座位;货运量19.38万吨,货运周转量37.10万吨·千米,客运量26.8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3.12万人·千米。
2011年末,阿城镇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达0.2万千米,公交运营车辆21辆,万人拥有量为2.8台,年客运量8.9万人次;出租车7辆,万人拥有量1.03台,年客运量0.55万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阿城镇有幼儿园(所)8所,在园幼儿1100人,专任教师41人;小学16所,在校生2961人,专任教师2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11人,专任教师10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阿城镇教育经费达0.157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0626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0356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0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6%、92.8%、44.9%、53.2%。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阿城镇有广播站、有线电视管理站各1处。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7000多户,通信号村83个;互联网络用户发展至2000余户,无线广播通播率达到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阿城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80张,固定资产总值69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8人,其中执业医师19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人。
2011年,阿城镇无法定报告传染病,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6万人,参合率91%。
社会保障
2011年,阿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08户,人数2259人,支出256.01万元,比上年增长0.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63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25人,支出38.0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0人新增就业人员670人,有2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7%,全年共帮助1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组织5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2011年,阿城镇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基金支出合计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0.5%。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500人,比上年末增加70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阿城镇有邮政支局2处,有职工14人电信局2处,有职工9人。2008年,全镇程控电话达到9500多门。2005年,全镇已开通光点31个,通信号村55个,有线电视信号通村率55%。2008年底,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300多户,占开通信号村总户数的32%。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阿城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48千米,生产能力800吨/日,年工业用水2.7万吨、生活用水4.1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6.6%,年人均生活用水9.6吨;排水管道56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项,污水处理厂竣工试运行,日污水处理能力36吨,工业废水处理率88.1%。
2011年末,阿城镇镇区有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1400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7条,总长度70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5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9%,供电可靠率100%。
2011年末,阿城镇镇区有公园3个,公园面积1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7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248.5公顷,绿化覆盖率72.3%,人均绿地6.7平方米。
历史文化
阿城镇因镇人民政府驻阿城而得名。
风景名胜
古阿井位于阿城镇西北三华里处。有关此井的记载,最早见于成书于汉代的《本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东阿故城中央阜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供天府”,即指此井。井以青砖砌成,上覆以石板。井侧原有接官厅、龙神庙等建筑,今仅存一石质碑亭。碑亭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六角对称,结构紧凑,额题“济世寿人”四字,左右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亭下石碑高五尺,宽二尺余,上镌“古阿井”三字,篆刻完美,古朴自然。
古阿邑遗址
古阿邑遗址位于阿城镇西北。受地震和水患影响,城池渐为黄水淤废,今只有残墙尚存。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也曾发现龙山文化遗存。春秋时期为齐国“柯邑”;战国时期改称“阿邑”;秦朝时称东阿。汉代在此设东阿县,辖今东阿、阳谷的大部分地区。
海慧寺(海会寺)
海慧寺位于聊城市阿城镇,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据寺碑记载,于清朝康熙年间所建,仍坚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亩,由刘公祠、海慧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原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现存81间。海慧寺作为寺院建筑,结构完整严谨。沿其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进院落。山门三间,额匾上写“海慧寺”三字。山门外原有二个大石狮,其上建亭,称为狮子亭。山门内有泥像哼哈二将,高约一丈五尺。进山门即是前院,院内东西两侧建有钟鼓二楼。前殿三间,内有二个佛龛,关帝与韦驮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东西山墙分别立着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间,为穿堂式建筑。殿中南向供弥勒佛,靠背北向供观音菩萨。院内各有平顶配房五间。后殿是正殿、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木结构、砖登顶、是寺内主体建筑,比前殿、中殿都高大宽敞。正中供奉三尊木雕池佛坐像,中间一像是释迦牟尼、俗称西天如来佛。海慧寺后院落两旁各有小院,以中轴线为准左右对称。西院为大悲阁,东院主体为方丈阁。海慧寺是阳谷现存的古代文化宝贵遗产。
黑土坑龙山文化遗址
位于聊城市阿城镇武庄村北约300米。遗址为缓冈高台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耕层下20厘米可见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厚约1.5米。因当地取沙成坑,故名黑土坑。村东南300米有古墓群,墓群的北端有东南至西北方向的小公路,南靠东西沟渠,多为呈鸡笼状的砖墓。1987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阿城镇被表彰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8 21:5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