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红军长征遗迹,分布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小金县、
黑水县、
松潘县、
若尔盖县、
茂县、
红原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时留下的遗迹。
历史沿革
巴西会议遗址(班佑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
茂县三元桥,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
小金县天主教堂是法国传教士佘廉霭于民国八年(1919年)组织兴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二师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夹金山,来到与达维古镇遥相对应的半山坡上,与正执行任务的红四方军策应部队意外相逢。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带领党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进抵达维,在达维桥头受到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所部的欢迎,当晚还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14日,红一、四方面军在达维胜利会师稍作休整后,沿沃日河顺流而下进驻县城美兴镇,中共中央于16日在天主教堂组织团以上干部举行联欢会,亦称“同乐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26日至28日,党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会址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否定了张国秦的错误主张,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2日,由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各一部组成的北上先头部队,从康猫寺(今红原县刷经寺镇老康猫村)出发,经刷经寺镇芦花沟一带,翻越亚克夏山到达黑水马河坝村,进入黑水境内。在翻越亚克夏山时,有500余红军指战员因病、高原缺氧、饥饿等原因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18日、7月21日至22日,在芦花镇泽盖村泽旺头人家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即的“芦花会议”。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3日,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在毛儿盖以南的沙窝举行会议。会议拒绝了张国焘要求讨论政治问题的要求,作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和任务的决议》,重申了坚持北上甘南的正确方针。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举行会议,着重讨论红军主力的发展方向问题。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底,红军准备北上,国民党胡宗南部在川西北的防线以求吉一线为重。红军过草地前,国民党廖昂补充旅康庄团部及其三个营的兵力在牙弄路口、卓藏、潘州、甲基、嘎哇、求吉寺、下黄寨、达金寺等处修有碉堡工事,严加把守。最终包座战斗取得了全线胜利。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在班佑寺大雄宝殿内召开了“巴西会议”。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错误,决定中央红军继续北上。
195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黑水剿匪部队西线部队进入亚克夏山。解放军轻骑师137团在驻营地亚克夏山桠口附近发现一排12具排列整齐的遗骨,头北脚南,间隔相等,骨骼上看不到断裂与枪伤的痕迹,而且从骨架旁还找到皮带环、铜扣之类的军用品。经过缜密分析,一致认为这是17年前长征时红军战士留下的。随后,解放军137团官兵收敛12名红军战士遗骨,以石砌墓、用木立碑,上书“中国工农红军烈士之墓”。解放后,当地的邮递员翻山送信时,发现了这座烈士墓。
1987年,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动工兴建;1990年8月,竣工。
2018年,芦花会议会址附近修建了“芦花会议会址陈列馆”。
2019年以来,阿坝州人民政府共投入专项资金6650余万元,对阿坝红军长征遗迹达维会师桥、阿坝红军长征遗迹亚克夏红军烈士墓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维护,推进博物馆的安防、消防、防雷设施建设。
2021年,阿坝州下达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247万元。其中,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122万元,用于阿坝州卓克基土司官寨、阿坝红军长征遗迹——小金县天主教堂、两河口会议会址、阿坝红军长征遗迹——芦花会议会址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的防雷和消防改造工程。
遗址特点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长征中的工农红军左路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安曲沿海子山梁子进抵阿坝,一路经四寨(红原)进驻阿坝,总指挥部设在格尔登寺内。红军在阿坝州停留1年6个月,建立了少数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权——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留下的遗址遗迹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尔盖会议和巴西会议会址,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绥崇丹懋战役遗址。
主要建筑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是去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占地面积19.27万平方米,由主碑、大型花岗石群雕、陈列室三大部份组成。主碑41.30米,耸立于元宝山顶,由红军战士铜像、碑体,基座组成。大型花岗石群雕高12.5米,长约72米,宽约8米,用1160立方米计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而成,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是中国规模空前的现代艺术群雕。瞻仰红军长征纪念碑从山下到山顶需要跨越609级台阶,象征红军长征所经过的609次战役。
巴西会议会址
巴西会议会址原名班佑寺,位于阿坝州同甘肃省东南交界处若尔盖县巴西乡境,距若尔盖县城以东约32千米。该寺座南向北,紧邻巴西河,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巴西会议遗址(班佑寺),原貌为四合院布局。
两河口会议会址
两河口会议会址位于小金县城北约70千米两河口镇的关帝庙,主体建筑已毁无存,现余后部马房。为消除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战略方针上的分歧,进一步统一认识,实现团结北上的方针。
包座战斗遗址
包座,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东南部、松潘以北之包座河畔,分为上、下包座,群山环抱,地势险要,是北上通往甘南的必经之路。包座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围剿红军于川西北的新战略,为实现党中央北上战略方针扫清了障碍。
芦花会议会址
芦花会议会址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遗址内,基本保存着当年的场景,火塘四周的墙上挂着泽旺头人护送红军时使用的枪和刀,张贴着红军长征途经黑水的路线示意图、当年藏族群众为红军筹粮、熬盐的照片等。保存至今的地下室前的一段文字讲述着在芦花会议正式举行之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4人在此召开了会议,统一了思想,并对四方面军领导干部职务调整作了商议”的历史史实。
沙窝会议会址
沙窝会议会址位于松潘县毛儿盖区下八寨乡的沙窝寨子(今血洛)。沙窝是一处较小的藏族村落,中共中央在此停留了10多天,还连续召开会议。
毛儿盖会议遗址
毛儿盖会议遗址位于松潘县毛儿盖上八寨索花喇嘛寺,索花喇嘛寺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属格鲁派寺院,从北向南,单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1050平方米,平面呈“凸形”。
小金县天主教堂
小金县天主教堂位于美兴镇政府街东部的天主教堂,整座建筑用砖、石、木作材料,中式结构,西式造型,坐西向东,四合院落布局,由经堂、东侧厅堂、北侧厢房三部分组成。经堂占地约973平方米(现拆除),正面为青砖砌筑,“金字塔”造型,有六根砖砌凸柱,正面通高12.58米,两侧高7.58米,墙壁上砖砌有基督、十字架及各种几何图型装饰,有三道卷拱门。左右两墙均开有五扇西洋式卷拱窗,北侧过道尾部有一小门,南侧过道尾部有一假门。经堂室内宽阔,当心间为穹隆式望板,两侧之间为平面望板,面阔五间13.7米,进深五间26.1米,尽头设有讲经台,每逢教民聚会,传教士布道讲经。室内有大木柱十根,柱基为八棱鼓形石柱,柱顶上有叶形浮雕装饰。
三元桥战斗遗址
茂县三元桥,由横跨于太安、土门、石槽三条河上的三座单孔石拱桥组成,三桥位置呈等腰三角形,是通往绵竹、安县、北川古道的必经之桥。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土门乡时与敌展开激烈战斗的地方,在桥栏、桥柱、桥墩等錾刻有“打倒压迫少数民族的国民党军阀”等标语29条422字。
亚克夏山红军烈士陵园
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马塘梁子,海拔约4800米,高耸云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终年积雪,气候多变。是红原、黑水两县的界山,距红原县刷经寺镇约13千米。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最高、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红军烈士墓高约4米,占地有10多平米,在这里长眠着12位在长征当中牺牲的红军烈士。
达维会师遗址
达维会师遗址,位于四川省小金县城东部夹金山北麓的达维,是长征时红一方面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地。在达维乡老街东侧约300米处的沃日河上,还保留着一座小木桥。这座建于民国、长13.8米、宽2.8米的木桥,就是达维会师桥。一、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战争新的历史性转折,为缅怀红军的这段历史,当年会师的达维桥已授名为达维会师桥,并立碑铭记。
价值意义
长征期间,红军使用了大量的当地传统建筑物和构筑物作为集会场所和临时休整地,这使得长征革命遗址往往经常具有“双重身份”,既可以反映长征的历史,又可以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即使是刻在石桥上的小标语,也是宝贵的文化地标,镌刻了一个故事,反映了一段历史,并铭记了一群人。因此,反映红军长征历史事实的长征革命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红色遗迹(址)只是红色文化的其中之一,红色文化还包含有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歌谣等,这些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整理红军长征史料,一方面在当今社会起到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阿坝红军长征遗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阿坝红军长征遗迹分布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黑水县、松潘县、若尔盖县、茂县、红原县。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路程约368.2千米,用时约5小时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