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法纳西·尼基京
俄国旅行家
俄国旅行家。1466年自特维尔出发,沿伏尔加河入里海,抵波斯。后出波斯湾,东渡阿拉伯海到印度,旅居三年。1472年西渡至东非,再转入波斯湾,北上达黑海,终抵卡法(Кафа,在克里米亚半岛)返国。所著《三海纪行》,叙述所经各地见闻,其中关于印度的记载最详。
简介
阿法纳西·尼基京(Афанасий Никитин,?-1472),也翻译为阿发那西·尼吉丁,俄罗斯探险家,第一个有史可考到印度的旅行家,著有《三海游记》一书。
穿越里海
1466年,位于黑海西岸地区的阿塞拜疆希尔万国的沙赫(穆斯林国王的称号)派出了一些使者去拜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当希尔凡的使者启程返回时,一些俄国和布哈拉的商人与他们结伴同行,在这些俄国商人中有一个名叫阿法纳西·尼基京的特维尔商人。尼基京装备了两只船,加入这个商船队,沿伏尔加河顺水而下。船队行至伏尔加河的河口时,遭到了阿斯特拉罕鞑靼人的袭击和抢掠。在这次事件中船只被毁坏了,尼基京的全部财物几乎丧失净尽。只有两条船幸运脱逃:一条是布哈拉的商船,阿凡那西转移到这条船上,另一条是俄国的商船。尼基京乘坐的那条布哈拉商船顺利地航抵杰尔宾特。然而,那条俄国商船遇到了风暴袭击,被推到里海的西北部海岸。这条船上的所有乘客被希尔凡沙赫统治下的开塔人生擒,开塔人把他们送到舍马哈,这时,尼基京也来到这里。所有的俄国人请求把他们护送回国,但是希尔凡沙赫借口俄国人人数很多,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尼基京在《三海行记》里写道:“我们满面泪水分手告别,各去一方。谁在俄国有钱财,他可以返回俄国;谁要是在那里负债累累,那就往眼睛能望见的地方行进……”  尼基京是个“负债累累”的人,这就是说,他的货物是欠账运出的,在俄国等待他的是投入监狱甚至长期监禁,于是他决定前往异国经商致富。
阿拉伯海
巴库出发——“那里有不灭的火”这里指的是巴库地区的石油矿。(译注,尼基京航至里海南部的伊朗马赞德兰省,并在该省停留了八个月时问),然后翻过厄尔布尔士山脉,从南面穿过伊朗。尼基京旅行的速度很缓慢,他不慌不忙,有时在某个城市停留一个月之久。他在伊朗的一个城市听说,良种马在印度卖价昂贵,并且在那里能够以贱价买到俄国需要的货物,于是他决定亲自去印度一趟。当时的印度在传说中就像神话一样的地方,哪里有神奇的大象和河马,有凤凰鸟和魔术般的河流,到处是红石榴,整夜闪烁着红宝石的光芒。他启程前往波斯湾的霍尔木兹(然而,他并不是走直线来到这里的,途中几经周折)。尼基京买了一匹公马之后,便乘一艘装载着马群的印度航船经过马斯喀特(阿曼),第乌岛和大商港坎贝(印度斯坦西北地区苏拉特)到达达布霍尔港:这里是当时最大的马匹买卖市场,云集着阿拉伯、伊朗、中亚和埃塞俄比亚各国的马贩子。
印度三年
不论是在达布霍尔还是在北部的恰乌尔港,尼基京都没有以较好的价钱卖掉他那匹公马。于是他穿过西高止山脉向这个国家的内地走去,走到离海岸约200俄里的地方,来到德茹纳尔城。他在此城住了两个月时间,然后牵着马再向前行走了400俄里的路程,一路上第一次见到猴子、蛇和传说会带来厄运的猫头鹰。来到比德尔——这是当时穆斯林印度斯坦的首府,“此城颇大,人口众多”。尼基京记述了当地苏丹富丽堂皇的马车出游、雄伟宏大的苏丹宫殿和有七个城门的城池。外来的人一律不准进入此地。尼基京听别人说,这里苏丹的宫殿“非常美丽,到处是金雕品,即使在最后一块石头上都雕着花纹,并用黄金装饰着”。但是尼基京并没有被这些豪华富贵的色彩弄得眼花缭乱,他看到周围是一片赤贫。与此同时,中世纪的欧洲旅行家却对这种赤贫熟视无睹。“……农夫们异常贫穷,然而贵族们却十分富有和奢侈,他们坐的轿子是银制的……”尼基京指出,印度人和穆斯林大不相同(“前者与后者不在一起吃饭和喝酒”)。印度人以姓氏划分等级(“印度有84种信仰”)。一些姓氏的人们在生活方式和贫贱程度上有所差别。因为是雨季,他在客栈住了下来,他的马被当地长官无偿征收了,经过向巴赫马尼王国的首相穆罕默德·加万申诉,终于要回了马,他当时的唯一财产。作为第一个到当地的基督徒,他被告知,如果他改信伊斯兰教,将会获得1000金币的奖赏,他拒绝了。尼基京在比德尔逗留了一年时间后,又来到维贾亚纳加尔王国(这是当时南印度一个强大国家的首府),此城位于栋格泊德拉河的右部支流克里希纳河岸上。在此地他将马匹卖掉,获得200金币的好价钱。他访问了位于克里希纳河右岸的圣城帕尔瓦特,他还去过离该城不远的一个名叫赖久尔的钻石矿场。尼基京对这次旅行的结果大失所望:“我被念着经文的穆斯林欺骗了,他们说有各种各样的货物,但是没有一种适合于我们祖国的……辣椒和颜料倒很便宜。一些人从海上把货物运走了,另一些人不交纳关税,然而我们不交关税就不准运走货物。这里的关税很高,同时海上的强盗也很多。”阿凡那西在印度逗留了两年多时间,他到过西印度的许多沿海城镇,还在德干高原的许多城镇里停留过。他在自己的笔记中记述了他到过的港口情况,尽管他的记述很简短,但基本真实可靠。他知道锡兰岛,这是一个盛产宝石、香料和大象的国家;他了解西印度支那的一个“不大的码头”——勃固(伊洛瓦底江江口),那里居住着“印度的修士”(佛教和尚),他们从事宝石贸易;他还了解到中国的瓷器。
返乡之路
尼基京由于在印度已经厌倦了,于1472年初踏上返回祖国的道路。对此他记述得十分简短。在达布霍尔他登上了一条船,只付了两个金币就可以把他送到霍尔木兹。“我乘塔维船(一种原始结构的船只)在海上航行了一个月,我什么也没有看到。航行到第二个月时,我看见埃塞俄比亚的山脉……在那片埃塞俄比亚的陆地上我停留了五天。上帝保佑,没有发生什么不幸的灾祸。我们把许多大米、辣椒和面包分发给埃塞俄比亚人,所以他们才未抢掠我们的船。从此地出发航行了12天后,我们到达马斯喀特……”一些尼基京评论家所作的推测使人很难同意,他们认为“埃塞俄比亚山脉”就意味着“埃塞俄比亚的山岳海岸”(阿比西尼亚),就是说,这是索马里半岛的北部高耸的海岸。航船很难在顶风逆流的情况下用12天的时间就行完2000公里左右的路程,到达马斯喀特,因为在同样的条件下需要用9天的时间(像尼基京继续讲的)才能从马斯喀特到达霍尔木兹,而这段距离只是前者的五分之一。比较合理的设想是,航船到达的地方是库里亚木里亚湾(南阿拉伯)高耸的海岸,这里离马斯喀特的路程不到1000公里。
穿越黑海
尼基京在霍尔木兹登岸后,向西北前进,经过伊朗的山地来到大不里士。他去过离大不里士不远的土库曼白羊王朝游牧部落首府,那时这个土库曼部族正与奥斯曼的土耳其人交战。此后,尼基京穿过亚美尼亚高原,在1472年10月1日从特拉布宗港进入斯坦布尔海(黑海)。他付了一个金币渡过了黑海,前往热那亚的卡法(现今的费奥多西亚)。但是由于“强风恶浪”,航船到达卡法的时间是11月5日。再往下,阿法纳西·尼基京已经没有记述了。在里沃夫编年史(1475年)里有关他的《行记》的简短前言中,人们可以看到,“他未到斯摩棱斯克之前就逝世了。他的笔记和手稿被一些商人带到莫斯科……”
游记价值
《三海行记》在16~17世纪里反复转抄,传至今日至少有六种手抄本。我们不知道,17世纪以前俄国与印度是否有过新的直接商业贸易来往,可是,读过《三海行记》的俄国人受到了尼基京真言的启迪,产生了前往印度旅行的愿望,因为“那里有俄国土地上不曾有的货物”。从经济观点来看,尼基京的旅行是得不偿失的,然而尼基京十分真实而具体地记述了中世纪印度一些有价值的情况,在这方面他是欧洲人之冠。在他的笔下,印度是个朴实的、现实的和真实的国家,丝毫没有夸张之辞。他所建树的功勋雄辩地证明了,在15世纪后半期,即在葡萄牙人发现印度30年以前,一个贫穷而又朝气蓬勃的人,不顾难以克服的艰难险阻,只身一人能够从欧洲启程完成前往印度不平凡的旅行。尼基京没有得到任何贵族官员的资助,就如同在他之后不久的葡萄牙人科维利扬的旅行一样。他身后没有强大的宗教政权支持,他更不像他的前辈传教士旅行家——蒙迪科维诺、波代诺内的鄂多立克、玛里尼奥里。他像威尼斯的康梯一样,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清一色的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中间,尼基京是唯一的一个东正教的基督教徒。他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帮助,也没有得到基督教教友们的热情接待,不论是阿拉伯商人还是旅行者都没有给予他任何支持。 1958年,苏联和印度合拍的电影《三海旅行》。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2 10:36
目录
概述
简介
穿越里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