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虚属于中医辨证的名词,意思是既有阴虚又有
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
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
阴阳两虚属于中医辨证的名词,意思是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
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
肺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脏器和整体,故有“其邪展转,乘于五脏”之说,
肺痨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为肺母,
肺虚则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
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虚更重,互为因果,终致
肺脾同病,见神疲乏力、纳呆、
便溏、
畏寒、倦怠等症。 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
肾虚相火灼金,
子盗母气,致使肺气更为耗竭,而不能滋养于肾,终致
肺肾两虚,
肾阴亏虚,相火偏亢,扰动精室,则见
梦遗,女子则
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
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
肝火偏旺,上逆侮肺,
可见性急善怒,胁肋掣疼等症。如肺虚心火乘克,肾虚水不济火,还可伴见虚烦
不寐、
盗汗、骨蒸痨热等症。 久延而病重者,可演变发展至肺脾肾三脏同病。或因
肺病及肾,肾虚不能
纳气,或因
脾虚及肾,脾不能化精以资肾,由后天而及先天,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运行,而致
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急、心悸、唇绀、肢冷、
浮肿等症,即
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此证见于肺脾肾三脏俱虚的患者,为气阴耗损发展而成,见于重症
肺结核晚期。
综上所述:肺痨以阴虚为先,继可导致
气阴两虚,
阴阳俱虚。以
脏腑辨证而言,病之初起,为肺阴亏损,继之肺脾同病,气阴两伤,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
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俱虚,并见心肝脏腑功能损害的严重证候。
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紫河车15克,当归15克,鹿角10克,
龟板12克,白芍12克,白芨30克,
功劳叶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