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观位于彭州市新兴镇阳平村(原光辉村),始建于东汉末年,是张天师弘道的第一个治所,属道教二十四治之首,在道教文化发展、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由原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傅圆天倡导并主持恢复的阳平治道观已初具规模,象征道教全真、正一两个教派将在阳平观共谋道教文化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 成都气候潮湿,多云雾、少日照,是一个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城市。成都年平均温度16oC,夏季最高温一般不超过35oC,但却闷热;冬季平均气温约为5oC,极少有冰雪,但却很阴冷。因此,成都的最佳旅游时间是在3-6月和9-11月。
成都市西北56公里,新兴镇阳平村(原光辉村),有一处在
史籍上屡书不绝,为海内外道教所敬仰的神踪圣迹,它就是被道学家誉为中国道教中央教区的阳平治道观。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于东汉顺帝(公元125一144年)时,其创教者张陵。据史籍载,张陵博通五经,潜心研“道”,闻巴蜀地区巫现风盛行,民风纯朴易于教化,便入川布道。初居阳平山(今彭州市地区),并以为据点创“五斗米道”。其教一经建立便迅速发展,“民夷倍向”,“翁然奉之以为师,弟子至万户”,为便于管理,又置了3等24治的管理体系。“治”就是各教区中心,而阳平治为二十四治之首,就是“中央教区”,地位显赫,其都功就是道教领袖,为子孙承传的世袭制。传至三代,其孙张鲁就建立起一个政教汉合一的政权以至朝廷力不能征……雄据巴汉三十年,这在世界历史上仅穆罕默德创伊斯兰教相比,只晚四百来年,所以被海外学者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被海内外宗教学者所景仰的神踪圣迹、中国道教发源地和中央教区的阳平治,就在今彭州市新兴镇。阳平观因山而名,即新兴镇的阳平山。阳平治环山防江,松柏茂密如盖,湔江岸相山相对如阙;这里又曾是古蜀国第一王都瞿上所在;治南的
丹景山又是绝妙的静修炼丹处。环境清幽静寂,虚幻缥渺,被王勃誉为蓬莱仙居,香城宝地。就是前蜀徐氏后妃把游辛此地时也发出:“何必羡蓬莱”的赞叹,竟要:“好把心身清静处,角冠霞帔事希夷”,而不想回皇宫了。
张鲁降曹北迁后。道教仍继续发展,阳平治仍存,仅因避唐高宗名讳而改为阳平化,法事仍盛。但宋元以降,道教渐趋衰落,至清乾隆宣布佛教为国教后,“
天师”已不能入朝了,道教阳平治的宫观,也变为佛教的太平寺了。清·李调元诗云:“闻道阳平有遗迹,仙居观已失金城”,就是讲得这一变故。
民国初年,太平寺经僧人培修,开辟花园种植
天彭牡丹等花木,还淘浚了据传是古蜀国时的池泽做“放生池”。每年春夏游人不绝;香火颇旺。民国28年,中国佛协副会长能海法师。从印度朝觐回国驻锡龙兴寺;发愿重修天彭塔,亲往太平寺主持修寺(建塔寺),建窑烧砖,并开筵讲经,上至民政厅长,下至普通居士闻风而至,也热闹了一阵。
现在,中国道协遵照中央宗教政策精神,决定恢复阳平治并建道教学院一所。1994年,由原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傅圆天道长亲主其事。象征道教全真、正一两个教派将在阳平观共谋道教文化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初具规模的阳平观,雄伟壮丽,神异玄妙,庄严肃穆,他将以无与伦比的“仙风道貌”,吸引海内外人士前来朝拜访道,究本探源,游览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