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故城遗址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舒庄乡扶苏村北,是战国时期遗址,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
历史沿革
阳城故城遗址筑于战国晚期。
1980年春,周口文化局和商水县文化馆对阳城故城遗址进行了4个月的考古发掘,弄清了阳城的布局和年代,发现了带有“扶胥司工”铭文的器物,“扶胥”即“扶苏”。
遗址特点
综述
阳城故城遗址是战国时期遗址,呈长方形,由外城、内城组成,城垣由夯土筑建而成。
文化层
从城垣的叠压关系看,夯土层打破的地层是战国晚期的。土层上面压有二层,下面一层是战国末期的,上面一层是战国末至秦代的。由此可见此城是战国晚期修筑的。
外城
阳城故城遗址外城东北部夯土墙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外城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垣基宽20米。北城垣呈一直线,东西两端近似直角南折。西城垣向南100米,汝水自西北来,顺河势转向偏东,南城垣顺河道折三个角,至城东南部直线向北,与北城垣相接。
内城
阳城故城遗址内城位于外城北部正中,呈方形,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垣各270米,北垣利用外城的北墙,每边长250米,城墙基宽75米,城壕宽20米。
内城和外城地下均有五角形、三角形饰绳纹的陶质排污管道通向外面。
文物遗存
综述
阳城故城遗址城内地面散布不少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瓦当、筒瓦、板瓦、少量陶制排水管和有“楚”字的方砖,一件完整的夹砂红陶斧,属战国晚期的器物。
秦代“扶胥司工”陶器
阳城故城遗址内城东南角发现有秦代的“扶胥司工”陶器残底4件;“司工”,主管城建的官吏,确证此城乃战国时楚国所修,当时已置阳城县。
历史文化
陈胜起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的历史暗腾。秦代实行郡县制,设陈郡,属地有阳夏县(今太康)、阳城县(今商水)。秦朝末年(前209),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发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并在陈郡淮阳建立张楚政权。
扶苏墓
阳城故城遗址存一座大型扶苏墓。封冢高4米,面积700平方米。扶苏乃奉始皇长子,因劝阻奉始皇坑儒,被派往北方边境监大将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臣官赵高、丞相李斯与胡亥合谋伪造始皇语书,令其自杀。扶苏生前并未到过此地。陈胜、吴广在秦末大泽乡起事时,“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在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并攻取商水阳城后,陈胜立即派人将故乡阳城扩建更名为“扶苏城”,设置“扶苏县”,委派官吏,并构建“扶苏墓”以纪念,又在城西建起扶苏寺以示祭祀。附近的村子以扶苏寺为名。
研究价值
阳城故城遗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为研究陈胜起义及战国时期的城池建筑和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陈胜出生于商水也得到证明。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阳城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阳城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阳城故城遗址,路程约22.6千米,用时约32分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