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阴柔是阳刚,即阳刚之美,指一种雄伟劲直的艺术风格;阴柔,即阴柔之美,指一种徐婉幽远的艺术风格。阴阳刚柔之说源于《周易·说卦》:“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最早以阴、阳之气阐述文学风格:“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清气”与“浊气”即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南北朝时期始以刚、柔来区分人物的气质和文章的风格。南朝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刚柔适用,喜愠分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刚柔为文章的两种风格,认为:“文之任势,势有刚柔。”(《定势》)“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熔裁》).“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定势》)。清姚鼐综合前人所说,明确提出“阳刚”与“阴柔”之说,并作了较详尽的论述。从“天地之道,阴阳刚柔”(《复鲁絮非书》)出发,认为文为“阴阳刚柔之发”,其多变亦若是。如果阴阳“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