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战役,是抗击敌人进攻的战役,是战役的基本类型之一。其目的是消耗和杀伤敌人,挫败敌人的
进攻,以争取时间,为转入反攻或进攻创造条件。
分类
按空间,分为陆上防御战役,海上防御战役,反空袭战役,陆上、海上和空中联合防御战役;
按规模,分为战区战略性(大型)防御战役、战区方向(中型)防御战役和集团军(小型)防御战役;
按行动性质和任务特征,分为阵地防御战役、机动防御战役、岛屿防御战役、海岸防御战役、抗登陆战役、城市防御战役、海上反封锁战役和退却战役等。
发展历史
古代战争中,已出现具有防御战役特征的作战。火器出现后,发展为要塞和堑壕、交通壕、火器工事等组成的阵地,增大了防御纵深。20世纪初,出现了集团军防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达到了方面军(集团军群)规模,出现了对坦克的防御和对空防御的内容,并构成筑垒地域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防御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了方面军群防御战役,火力配系和障碍物配系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大纵深、多地带的阵地体系和多梯队、诸预备队的战役部署,并普遍强调顽强防守与坚决反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防御的积极性。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即是大规模的防御战役,苏联军民通过大纵深的节节抗击,大量消耗和削弱了德军力量,为转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苏军 3个方面军由此发起的战略反攻,迅速发展成 l1个方面军的总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进行了一些防御战役,如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黑山阻击战,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等。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了长期的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防御,积累了组织实施宽正面、大纵深阵地防御战役的丰富经验。如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贯彻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构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体系, 通过坚守坑道、 严密组织火力和适时进行反击等行动,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疯狂进攻,沉重打击和削弱了敌人力量,取得了战役的重大胜利。
主要特点
防御战役,以顽强的防守和积极的攻势行动为基本手段,必须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方向、要点或重要地区;构成纵深、立体、环形、严密的防御体系;周密组织全方位、全纵深的整体抗击;积极组织攻势行动,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稳定指挥,周密协同和保障,保持持续作战能力。现代条件下的防御战役,是诸军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役;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军队来说,其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严密防护,提高防御军团的生存能力,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周密组织对空防御,抗击敌人的空中突击,是现代战役的一个重点问题;适时歼灭空降之敌和搭载直升机实施超越阵地进攻之敌,是保持防御稳定性的关键之举;制止敌人穿插、迂回、合围、割裂,是发挥防御战役体系整体威力的前提;适时组织出击和反突击,并以游击战相配合,是保持防御稳定性、完成任务的积极手段。
目的
目的是保存自己,消耗和杀伤敌有生力量,挫败敌方进攻,争取时间,为转入反攻或进攻创造条件。防御战役以顽强的防守和积极的攻势行动为基本手段。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①尽早判明敌进攻企图,预先做好防御准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②集中主要兵力,加强主要防御方向、要点和重要地区的防御,掌握强大的机动力量。③充分利用战场有利条件,建立纵深、立体、环形、严密的防御体系。④发挥各种作战力量的整体威力,远距离积极打击,全维立体抗击。⑤依托阵地与灵活机动相结合,坚守作战与攻势行动相结合。⑥建立灵敏、稳定的指挥,快速应变,力争主动。⑦周密组织协同和保障,提高生存力及防御持续力。
实施
组织实施防御战役,应综合利用各种侦察手段,查明敌情、战场环境等情况,判明敌进攻企图和主攻方向,正确定下决心;立足复杂困难情况,进行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适时展开兵力,建立防御部署;综合运用信息进攻、火力打击、特种作战和各种障碍,破坏敌人进攻,迟滞敌人行动;集中主要力量,坚决扼守战略、战役要地和要点;善于运用各种战法,削弱敌之进攻能力;组织有效的后方防卫,对敌人后方实施打击;适时组织攻势作战,歼灭突入之敌,稳定防御态势。随着各种侦察传感器材、立体机动工具和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非接触防区外联合火力打击和非线式立体进攻将占据主导地位,防御战役的信息对抗更加激烈,空中威胁显著增大,战役的全维性、突然性更加明显,稳定防御体系、有效保存实力达成防御目的将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