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鹗墓石刻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阮鹗墓石刻,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𠙶山镇𠙶山村,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为明代抗倭名将阮鹗墓神道石刻。
历史沿革
阮鹗墓修建时间前后长达60多年,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开始修建,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之后的若干年才全部竣工。主墓墓碑,落款时间为“明嘉靖丁巳岁孟冬一日”,即明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年)十月一日。
文革时期,阮鹗墓遭到破坏。
20世纪90年代,开始阮鹗墓修复工作。
2003年农历7月,阮鹗墓遭到严重盗窃。
2019年,考古人员先后两次到阮鹗墓考察。
文物特点
阮鹗墓石刻为明代抗倭名将阮鹗墓神道石刻。石刻包括牌坊、墓碑、望柱、羊、麒麟、象、武将、文臣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墓在山腰,依山势平缓而下,两侧分布有石翁仲、石马、石羊、石麒麟、石象等大型石雕,前方竖有华表及大型纪事石碑、碑座。最前方的入口处为一座巨型石牌坊。石牌坊榫卯搭接,四柱三间冲天式,四柱顶端饰蹲狮,楼间镂雕祥龙雄狮、珍禽奇卉等图案。整座陵园的石雕、石刻造型生动,工艺精美。石刻均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体积硕大,集线刻、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法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技艺。阮鹗墓葬制之高,在安徽省境内的明代墓葬中,仅次于明皇陵,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明代墓葬。
阮鹗墓规模宏大,较为壮观,主墓墓冢为三座。中间一座为圆形结构,汉白玉环形拱起七级台阶,中竖圆形莲花石雕。两旁坟冢为长方形结构,也是汉白玉拱起,台阶五级,上竖方形莲花石雕。主、副墓后都立有墓碑,但只有主墓有碑文,副墓有碑没有雕刻文字,四周雕花形式也与主墓不同。据王乐群先生所著《枞阳文物志》记载:主墓碑文为“赠承德郎南京刑部主事口鹗口寿域”。
文物遗存
阮鹗墓墓碑正中的碑文,为“敕赠南京刑部主事爱云阮公寿域”。与“南京刑部主事爱云阮公”并列的一行文字,为“太安人童氏”。右侧的文字为“明嘉靖丁巳岁孟冬一日男光禄丞鹏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鹗孙”。左侧的文字,为“礼部仪制司主事自嵩国子生自岱自仑府庠生自恒百拜谨立”。
阮鹗墓有3道石质拜台。拜台前为长达数十米的神道,道旁竖立石象生,计有石翁仲4件、石像2件、石麒麟2件、石羊2件、石望柱2件,皆为白玉石质地。最前面的是神门,周围竖立6通青石碑,其中两通石碑顶有龙纹碑额,座有卧伏龟赑。
历史文化
阮鹗(1509年~1567年),字应荐,明南直隶桐城(今枞阳𠙶山镇)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任南京刑部主事、浙江提学副使、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是明代初年抗倭将领之一。
文物价值
阮鹗墓石刻用料考究,刻琢精细,刀法简洁,是明代石刻的代表性作品,对明代丧葬制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阮鹗墓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阮鹗墓石刻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𠙶山镇𠙶山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阮鹗墓石刻,路程约17.3千米,用时约23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9 23: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物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