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子固
辛亥革命烈士
阎子固(1873—1913),辛亥革命烈士。名梦松,以字行。河南新蔡人。清末附生。老同盟会员。1913年10月6日,他与革命青年杨英彦等29人在开封孝俨寺前英勇就义。
生平经历
他自幼读书,博闻强记,性豪侠尚义,富有胆略,爱打抱不平。面对清廷腐败,常怀造反之心。及壮,爱读新书,勤练武功,赴人危难,不计利害。1899年,他与刘粹轩等人联合控告无良知县徐仁麟,使徐撤职。
1904年,阎子固考入开封武备学堂。在校广结同志,密商革命。未及结业,因文件泄密被人告发,开除学籍。但他并不气馁,回乡后积极参与县里教育改革,并利用韩公祠庙产创办小学,韩氏后人韩一德告到县府,县府支持韩氏,小学停办。他从此与韩氏结怨。
1906年夏,他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7年,他在汝南县约同志准备起事被捕,押解回新蔡受审,被任芝铭等率众解逃到东北,转赴日本。
1911年,他从日本归国,同安徽人张孟介(张汇滔,字孟介,于辛亥革命失败后,在上海参加反袁活动,为倪嗣冲的儿子倪道明所刺杀。)一起组织淮上军,为数5000余人。张为总司令,子固任副司令(实为张汇滔另立山头组建的河南淮上军。张汇滔本部寿州淮上军总司令是王庆云),光复了商城、固始,率兵转攻新蔡。行至洪河入汝河处,与姜桂题的毅军接触,两下隔河相峙,未分胜败。后张汇滔撇开阎子固,率部进占颍上颍州(今安徽阜阳),抢夺了程恩普光复颍州的胜利果实,在阜阳城大肆抢劫勒索,并且企图吞并程恩普领导的淮北国民军。他在阜阳城滞留18天,被北洋军倪嗣冲部赶来包围聚歼。河南淮上军群龙无首,就解散了。张汇滔丢下河南淮上军不管,率残部回到寿州,遭到革命同志的一致谴责,遂借口求救,逃往南京。不久,南北和议达成,阎子固遂遵约停止军事活动。这次军事行动支持、响应了武昌起义,可惜未能西进扩大战果,抢占京汉铁路。“二次革命”失败后,阎子固赶往上海,他对革命并不灰心,表示:“我要率领淮上5000健儿与袁世凯血战到底!”
1913年10月,他受黄兴派遣,自上海回河南,准备组织力量东山再起,响应讨袁。行至武胜关,在火车上为奸细认出,捕送开封,被张镇芳杀害。
1913年10月6日,他与革命青年杨英彦等29人在开封孝俨寺前英勇就义。任芝铭亲赴开封吊唁,在其就义处赋七绝一首:
“帝乡人命贱如麻,冤血三年浸碧沙;我欲招魂魂不至,腥风吹赤半天霞”。
后代情况
阎子固生三子。
长子阎旭生,同盟会员,毕业于保定军校,曾参加北伐;
次子阎旭震,因父亲被害学业无成,长期务农,新中国成立之初过世;
三子阎旭动,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抗战时曾任河南八区保安副司令,后辞职返乡投资办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夕被招入河南省政府,编入127军312师,1949年和部队一起起义。1951年,全国镇反运动开始,西南军区军法处以“特务罪”杀了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12 11:31
目录
概述
生平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