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硝基甲苯(3-硝基甲苯)有
硝基苯的气味。用于制备间甲苯胺和染料等。由甲苯在50℃以下用混酸硝化后,经分馏和精制而得。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库房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物质试验
大鼠经口LD50(mg/kg): 1072
小鼠经口LD50(mg/kg): 330
兔经口LD50(mg/kg): 1750
兔经皮LD50(mg/kg): >20000
大鼠吸入LC50(mg/m3): 693 mg/m3
物理性质
CAS No. 99-08-1
外观与性状:黄色液体或结晶。
熔点(℃): 15.1
沸点(℃): 230-231
相对密度(水=1): 1.1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72
饱和蒸气压(kPa): 0.13(50.2℃)
辛醇/水分配系数: 2.4~2.45
闪点(℃): 101.67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可混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危险介绍
危险性类别:第6.1类 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严重中毒者可致死。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可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泄漏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操作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接触控制
接触限值:
MAC(mg/m3): - PC-TWA(mg/m3): 10[皮]。
PC-STEL(mg/m3): 25*[皮] TLV-C(mg/m3)。
TLV-TWA(mg/m3): 2ppm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 防 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生态资料
半数致死浓度LC50:30mg/l/96h(鱼)。
半数抑制浓度IC50:1.4-4.4mg/l/72h(藻类)。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生产方法
在工业生产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时,可同时回收间硝基甲苯。由3-硝基-4-氨基甲苯可制备间硝基甲苯,收率约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