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米
葛亮著短篇小说
《问米》是葛亮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人民文学》2014年第11期。
内容简介
故事一开始就采用倒叙的方式,介绍了马达(“我”)与阿让认识的经过。马达在殡仪馆工作,业余时间喜欢摄影。一个偶然的机会,马达在去越南拍摄通灵人物纪录片的时候,认识了通灵师阿让。奇怪的是,阿让跟马达一照面,就怀疑这个与他同是华人的摄影师不相信自己。马达回国后,结了婚,第二次在河内见到阿让的时候,他因为生意清淡,已经欠了房东两个月房租。正在出租屋进行“问米”的阿让,因把客户的名字说错了,白挨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拳头。当马达把他前不久刚刚荣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的纪录片《魍魉人生》放给阿让看时,阿让好像良心发现,又一次问马达:“你真的相信我?”通灵师到底是糊弄人还是真能通灵,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阿让在租屋对马达首次披露了自己的故事:他来越南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一个女人。阿让与比自己大14岁的余姚女人没有过肌肤之亲,有的只是精神上的某种暗恋,因此极有可能是单相思。而人一旦陷入了痴情,可以拿一生作为赌注。女人临死前的一句话,就让阿让做了通灵师,挣活人的钱,“养活”了死人。
人物介绍
阿让
阿让是浙江镇海人,戏剧学校毕业后便进入了一个越剧剧团。当时剧团里的当家花旦是一个余姚人,虽然不是科班出生,但卓越的表演能力让她成为了剧团台柱。阿让喜欢看她演戏,或者喜欢她所以经常看她演戏,并且与她一起演过《追鱼》。可是她爱上了已婚的剧团团长,并与团长产生了婚外恋情。在这场出轨之恋中她让阿让传递情书。在一次传递情书时,阿让拆看信后,将其中内容告知于团长妻子,两人幽会时便被团长妻子捉住,但团长的妻子并未将此事闹开,而是选择了自杀。团长被撤了职,阿让倾心的台柱被远调广西。当她再与阿让联系时已是8年后,她在越南顺化并且肺癌晚期。阿让为了她离开了省越剧团,抛弃所有只身前往越南陪她看病治疗。因为想要有个完整的尸身,她拒绝做手术。在她病逝后,面对即将要被火化的她,阿让因她死前“想要个完整的尸身”的愿望,接受殡仪馆老金的提议成为一个通灵师,用当通灵师赚来的钱,让她尸身可以完整地保存在太平间19号的冷藏柜里。阿让跟着老金当通灵师一当就是10年,这10年中阿让感觉自己除了通灵师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后来殡仪馆要被拆掉,老金也决定退休,台柱的尸身不能再被冷冻在太平间的冷藏柜里,阿让居然将装有她的棺材放在了自己房间床底下,用这种匪夷所思、令人惊悚的方式继续保存她的尸身。
马达
公务员,在殡仪馆里做一些迎来送往的事情,副业摄影,将兴趣和事业处理得壁垒分明。为了拍摄东南亚通灵仪式的项目,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打金主老凯那儿拿了笔钱,添置了一套不错的摄影器材,开始给人打零工,拍婚纱照、全家福。这中间,抽了个空把婚结了。其所拍摄的纪录片《魍魉人生》在洛迦国际电影节获最佳摄影奖,也因此成为了《世界地理杂志》在亚太区的签约摄影师,聘任期为十年。
作品鉴赏
阿让从越剧演员到通灵师,人生轨迹的彻底改变根源于他所爱的女人,这个在《问米》中没有姓名只用一个“她”字代称的女人,却是影响阿让命运的关键人物。也许有人会质疑,阿让之所以会为她付出是因为阿让对情书告密一事心有愧疚,所以才会在她生命垂危之时抛下国内所有来到她身边。但阿让在情书事件中应负有愧疚的人不止一个,他的一生中让他全心在意的人却只有一个她。在阿让心中,她明显重于他从事多年的越剧事业,胜过生养了他多年的家国故土,胜过了本应该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亲情与理想,自始至终让他在意的只有一个她。所以为了治疗她的病和为了保存她完整的尸身,阿让愿意献上他前半生所有的努力所得和赔上后半生的所有希望。对人们来说,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可称之为“伟大的爱情”。许多人都会为这种不求回应只为付出、生死不弃、情比金坚的爱情感动、唏嘘,在人们看来这就是现代人缺失的从一而终、至死不渝的爱情。可是沉醉于《问米》表层爱情故事中的人们也许忽略了一点,小说中的“我”直面阿让与尸生活场景时的反应,“我身后,是那只简陋的床。借着微弱的灯光,我辨认出床底下,是一具漆得很厚的黑色棺材。我们没有在说话,只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桐油的气味混着渐渐清晰的药水味,慢泻开来。又过了好久,我克服了自己的虚弱,站起来。我说,我走了。”感叹并沉醉于阿让爱情中的众人,应该回到故事的现场,打开视觉和嗅觉这两个感官对这段文字进行切身感受。昏暗的小屋、浑浊的气味这就是阿让常年生活的环境,并且执着于保存她完整尸身的阿让还不知道还要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多少年。即使小说结束时出现“我回转身,还是很坚定地说,你是个最好的通灵师”这句话,可仍然无法掩盖“我”最直接最真实的反应是毛骨悚然、落荒而逃。“我”惊魂未定的落跑,展现了葛亮对阿让执迷于名曰坚守爱情与承诺、实则充满死气缺失希望的人生直接而有力的否定。
剖开表层的爱情故事,在阿让的人生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处于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自己选择了这样一种诡异而荒芜的人生道路。阿让的人生诠释了存在主义所倡导的“自由的核心内容是自我选择。人就是他自我选择的结果”的哲学理念。小说中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没有被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外力所阻碍。他成为越剧演员,离开省越剧团,为了她治病倾其积蓄,在越南当一个通灵师,将她的棺材放在自己床底下等,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在他自由选择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每一个人生岔路口和转折点,他做决定的时候只需要遵从于自己的内心,外界社会、集体意识、他人观感、人生责任、亲情友情等都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问米》中的阿让有着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不可能拥有的自由。可是就是这种超越人类社会所有羁绊与束缚的自由,让阿让把自己置于了孤独冰冷的境地,导致在她死后阿让的余生只有一个她的尸身。这种人生所拥有的意义渺小,连他自己也感受他这一世活得虚无而空荡,发出“生生生,虽生何所用”的悲叹。确实除了让他沉迷不已、几近魔障、难以戒除的爱情外,他一无所有,没有梦想、家庭、事业、希望、热情等,那些能够让人感到人世间的光明温暖、生命力量的东西都不属于他。
阿让是在一直拥有自由选择权力的处境中,度过了只有“保存她完整尸身”的执念,而缺少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缺失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一生。无论是他留在越剧团里,还是一直停留在越南河内作一个通灵师,阿让没有遭遇到来自外界的任何压迫,人生道路的选择权一直在他手中。阿让享有完全的自主权却仍然一手造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这也让读者思索,为什么人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却依然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这么虚无干瘪、丧失意义。
作品影响
获奖记录
2017年12月,该小说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出版信息
《问米》首发于《人民文学》2014年第11期,后入选《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获奖作品集》《问米》等选本。
作者简介
葛亮,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小山河》,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等。
参考资料
《问米》.中国作家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21:4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