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藤结瓜式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多有的一种灌溉系统形式。系统与单纯的引水灌溉系统相比,不仅具有灌溉功能,由于渠道具有通水时间长、流量比较均匀的特点,有利于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还有供水、发电、航运等其他功能。
系统在输、配水渠系上连接有
水库、
池塘等调蓄水量设施。系统中的渠道像瓜藤,水库、池塘象藤上的瓜,故称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渠首引水或蓄水工程;二是输水、配水渠道系统(称之为藤);三是灌区内部的小型水库和池塘(称之为瓜)。
在非灌溉季节,利用渠道引水灌瓜(即小水库或山塘),补充其蓄水之不足:可以把河水和多余的渠水,以及沿渠的坡面径流等,引入水库、池塘存蓄起来,供灌水高峰期使用,弥补引入水量的不足;在灌溉季节,尤其是用水紧张时,渠道水、瓜水同时灌田、供水,提高了灌溉、
供水保证率。系统既充分利用了各种水源、发挥了“瓜”的调蓄作用,也提高了渠道单位引水流量的灌溉、供水能力,达到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抗旱能力的目的。而缺点是修建这种灌溉系统的蓄水设施,常占用一些土地,耗费一定的建设和管理养护费用,蓄起来的水也会有一部分蒸发渗漏损失。
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
红旗渠,以
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共建有“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5座,各种建筑物12408座,并利用渠水自然落差,兴建小型
水力发电站45座,是一套“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白起渠西起湖北省
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号称“百里长渠”。为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著名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23年。并于1953年5月1日,修复完工。与一般沟渠不同的是,长渠流经之处,沿线还串起了大量的水库和堰塘。《
大元大一统志》载有“长渠起水门四十六,通旧陂四十有九”,即指长渠灌区有49口堰塘与渠道相通,常年蓄水,忙时灌田。如果说长渠是一条藤,沿渠与之串通的水库、堰塘,就是一个个“瓜”。这些“瓜”包括10座中小型水库,2671口堰塘。白起渠是我国著名的“长藤结瓜”式的蓄水引水灌溉工程,灌区地形复杂,技术要求高,在水利技术史上有许多重大创造,建筑物的设计、布局等都为后代称奇,只是在世上却鲜为人知,其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湍河系白河支流,发源于
伏牛山腹地宝天曼的西北巅,出
内乡县后,于罗庄乡岑子村流入
邓州境内,经邓州城北转向东南,经
汲滩镇大韩营村后与白河交汇,最终注入
汉江弘农建昭五年(前34年)建成,
汉平帝元始五年,土门改为石门,又称六门碣。之后,晋
杜预重修。《水经注》载:“杜预继信臣之业,复六门陂,遏六门之水,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今刁河)”。水由六个水门流出后,沿途形成了29个陂塘,形成了典型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