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萼堇菜
堇菜科堇菜属的植物
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ume)是堇菜科堇菜属的植物。产陕西、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北及华北地区。生于林缘、山坡草地、田边及溪旁等处。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
根状茎垂直或斜生,较粗壮,长1-2厘米,粗2-8毫米,节密生,通常被残留的褐色托叶所包被。
叶均基生,呈莲座状;叶片三角形、三角状卵形或戟形,长1.5-7厘米,宽1-3.5厘米,最宽处在叶的基部,中部向上渐变狭,先端渐尖或尖,基部宽心形,弯缺呈宽半圆形,两侧垂片发达,通常平展,稍下延于叶柄成狭翅,边缘具圆锯齿,两面通常无毛,少有在下面的叶脉及近基部的叶缘上有短毛,上面密生乳头状小白点,但在较老的叶上则变成暗绿色;叶柄无毛,长2-7厘米;托叶3/4与叶柄合生,分离部分披针形,长3-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疏生流苏状短齿,稀全缘,通常有褐色锈点。
花淡紫色,有暗色条纹;花梗细弱,通常与叶片等长或稍高出于叶,无毛或上部被柔毛,中部稍上处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7毫米,顶端渐尖,基部附属物伸长,长2-3毫米,末端具缺刻状浅齿,具狭膜质缘,无毛或具纤毛;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7-9毫米,侧方花瓣里面基部有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10-12毫米;距管状,长2.5-3毫米,直,末端钝;下方雄蕊背部的距角状,长约2.5毫米,顶端尖,基部宽;子房球形,无毛,花柱棍棒状,长约2毫米,基部稍膝曲,顶端平,两侧具较宽的缘边,前方具明显的短喙,喙端具向上开口的柱头孔。
蒴果长圆形,长8-10毫米,无毛。
种子卵球形,长1-1.5毫米,直径0.8毫米,深绿色。
花果期3-11月。2n=24。
本种与狭托叶堇菜 V. angustistipulata Chang 和戟叶堇菜 V. betonicifolia Smith 近似,但本种叶片三角形或戟形,先端渐尖,基部弯缺呈宽半圆形,两侧垂片发达,稍下延于叶柄;萼片伸长,基部附属物长2-3毫米,末端具浅裂齿等极易辨认。
生长环境
生于林缘、山坡草地、田边及溪旁等处。海拔40-600m。
分布范围
产陕西、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
中药性质
别名:犁头草、紫金锁、紫花地丁、小甜水茄、瘩背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地丁草、紫地丁
性状:多年生草本。主根粗短,白色。叶丛生,长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2~6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稍带紫色,两面及叶柄稍有毛或无毛。
性味:苦、微辛,寒。
功效:清热解毒,拔毒消肿。
主治: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痈疖肿毒,化脓性骨髓炎,毒蛇咬伤。
单方验方:
1.瘩背:瘩背草根,打烂加糖或红胡椒拌敷患处;并在周围用面飞沫作围。
2.痈疽疔疮,无名肿毒:鲜犁头草、鲜野菊花叶各等量。同捣烂,敷患处;或鲜犁头草全草,加白糖少许,捣敷亦可,每日换一次。同时捣汁一酒杯内服。
3.痈肿、疔疮、攘疬、乳痈、指疔:鲜犁头草捣烂敷;或晒干研末,鸡蛋白调敷,一日换一、二次。
4.疔疮:犁头草研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九丸,开水送下。
5.妇人产后瘀血痛如刀刺:鲜犁头草一两,切碎,鸡蛋两个同搅和,加油略炒,再加水煎服。
6.毒蛇咬伤;鲜犁头草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
7.外伤出血:犁头草、酢浆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纱布加压包扎;或单用犁头草捣敷。
8.盐卤中毒:鲜犁头草捣汁二酒杯,开水冲服。
全草(铧头草):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目赤,咽喉痛,乳痈,疖痈,疔疮。
民族医药利用
【僳僳药】阿切俄:全草治急性结膜炎,咽炎,乳腺炎,疖痛,疔疮《怒江药》。
【侗药】拱袄咳,骂匀(三江):全草治肝炎,咽喉痛,解海芋中毒,骨折,眼结膜炎,无名肿毒,疔疮《桂药编》。全株治目赤肿痛,湿热黄疸,乳腺炎,肠痈,疔疮《滇省志》。
【壮药】棵齐巴,牙百退:全草治无名肿毒,疔疮《桂药编》。
【瑶药】撒嘎,重的咪:全草治麻疹,黄水疮,蛇头疮,无名肿毒,疔疮《桂药编》。
【苗药】乌扭利:全草治无名肿毒,疔疮《桂药编》。
【毛难药】物笔鬼,棵项拐:全草治蛇头疮,无名肿毒,疔疮《桂药编》。
【土家药】贯头尖( guan tou jian)全草治伤寒咳嗽,发热,火 眼,口疮,创疖《土家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0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