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十六峰
国家AAAAA级景观
长白山十六峰是指长白山上的十六座峰,分别是白云峰、芝盘峰、天文峰、华盖峰、天豁峰、龙门峰、紫霞峰、铁壁峰、观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云峰、卧虎峰、孤隼峰、锦屏峰、白头峰等十六峰,千姿百态,其经过漫长岁月的风雨雕蚀,山峰嶙峋峭奇,姿态各异,环列成一个大圆周,或白或黄、或青或绿护佑着一池碧水天池。
景区简介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著名山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发源地。因其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长白山,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60年就划定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长白山保护区管理局,面积为196,465公顷。1961年建立了21.5万公顷的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谨慎地进行保护性开发。
1963年9月,在金日成欲“建立朝鲜革命圣地”的多次恳请下,中国政府与朝鲜政府签定非公开条约,中国国界线在天池地段后退三十公里,此处长白山由中国独有变为中朝界山,天池成为界湖。这是当时历史情况下,中朝友谊的亲密见证。在1957年的中国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长白山及长白山段的天池完全在中国境内的。
它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原始状况保存最好,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域内不仅有原始状态的森林,还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泽等,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归入了“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国家首批提升为AAAA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是中华十大名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关东民族的再兴地、朝鲜人民的聚居,以神山圣水而闻名于世,有“关东第一山”之称。
准确概念
长白山是东亚地域中以海拔2,760米的白头峰等十六座山峰环绕的天池台地为主体的诸多山系构成的山岭。长白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多指狭义的长白山,即长白山脉的主峰区域。
狭义的长白山
狭义的长白山单指长白山脉的主峰(东经127°40'~128°16',北纬41°35'~42°25')区域。长白山是巨型的复式休眠火山,外围熔岩高原区域略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长轴约140公里,短轴约120公里,呈北东向延伸,包括长白山火山锥体和它周围的熔岩高原及东北西南向山地,海拔一般在800米以上的区域。
广义的长白山
广义的长白山指整个长白山脉区域,即东亚地区东部山地的总称。北起完达山脉北麓,南延千山山脉老铁山,西起吉林哈达岭,东至朝鲜半岛。由多列东北—西南向平行褶皱断层山脉和盆、谷地组成。最西列为吉林省境内的大黑山和向北延至黑龙江省境内的大青山;中列北起张广才岭,至吉林省境内分为两支:西支老爷岭、吉林哈达岭,东支威虎岭、龙岗山脉,向南伸延至千山山脉;东列完达山、老爷岭和金刚山脉,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其中的主区域介于北纬38°46′~47°30′,东经121°08′~134°,长约1300余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之间,略呈纺锤形。
长白山流域
凡是长白山水系流经的区域都是长白山流域。构成长白山主体水系的河流有三条,他们分别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各个水系都有着自己的分水岭,分水岭也是山岭的最高脊梁部分,也是地域之间划分的天然界限,因此,严格意义上说:长白山的地理概念就是长白山水系覆盖的整个地域,这里包括构成这一地理概念的山峰、山岭、平岗、河滩、河流和冲积平原。
长白山文化
长白山文化就是从古至今在长白山流域上演绎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文明。它包括政治角斗结果、科学技术成果、人类思想结晶等诸多要素。长白山文化的有四千多年,古人面南而住、择谷而居,山川河谷地带是人类栖息和繁衍的重要场所。
名字由来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有三个原因:第一,远往长白山山巅部分,一年当中有很长的时间巍峨皓白;第二,长白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发后的火山灰成灰白或淡黄色,古代交通蔽塞,很难到其近前,即便是夏季冰雪短暂的消融后,远观群峰仍为白色;第三,《山海经》,将长白山称之为不咸山,口语演义说,是因为那里的白色的火山浮石类似芒硝,应该是咸咸的,但尝之却不咸却始终泛白。
山体形成
长白山为著名巨型复式火山,外围熔岩高原略呈不规则椭圆形,长轴约140公里,呈北东向延伸,短轴约120公里,经白垩纪末、中新世、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喷溢堆叠形成的台地、高原、山地。早期喷溢的原始形态已遭破坏,中期喷溢的则构成宽广高原主体,晚期喷溢除长白山外大部埋于河谷。三期喷溢堆积的总厚度约500~600米,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长白山台地是在上新世晚期由碱性石英粗面岩喷发形成的,在第四纪又有大量基性熔岩喷溢形成十六座山峰。
山体的主要形成阶段
长白山是一座多次喷发的中心复合式火山,由台地、熔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部分构成。长白山区的形成,有其悠久的历史。在距今约2500万年时,长白山在著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地壳发生一系列断裂、抬升,地下深处的玄武岩溶液沿着地壳的缝隙大量的喷吐于地面,形成了玄武岩台地的主要物质。在距今约300万年时,地球进入新构造阶段,长白山地壳再次发生断裂、抬升,玄武岩溶液沿着地壳喷吐,有部分堆积在玄武岩台地之上,形成倾斜玄武岩高原的主要物质。距今约200万年,长白山才转为中心的爆发式火山,喷出的溶液和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溶岩高原和台地上,筑起了一座雄伟而高大的火山锥体。当长白山主体形成后,该区进入了火山爆发的间歇期,地壳运动相对稳定。
小规模的喷发时期
长白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间。长白山火山爆发的历史就更加短暂了,至今还没有湮死过去,只是处于休眠状态,被称为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自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8月26日的明万历二十五年;第二次喷发是在1668年的清康熙七年;第三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14日的清康熙十一年。
山峰简介
公元1908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清末秀才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奉旨勘查长白山。历时4个月的实地踏查之后,除《长白山三江源流考》等官方报告,还撰写了《长白山江岗志略》。刘建封是秀才,又是诗人。尽管考察十分艰苦,甚至有生命危险,面对祖国雄奇的山水,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诗,兴致勃勃地为各山峰命名。并绘有详细的地形图,标注了十六峰的位置,它们是:
白云峰、芝盘峰、天文峰、华盖峰;天豁峰、龙门峰、紫霞峰、铁壁峰;
观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云峰;卧虎峰、孤隼峰、锦屏峰、白头峰。
白云峰
在白山市抚松县境内东南。白云峰位于天池西侧,南邻玉柱峰,北对芝盘峰。海拔2,691米,是中国东北第一高峰。
据《安图县志》:“白云峰在白山之极巅。遥望之山峰,直插霄汉,白云触而出,终日不散。天晴时,群峰毕露,独此峰烟雾缭绕,气象雄壮。自天池至巅十;华里,崇山隐天,云锁峰尖,故名之曰白云峰”。
站在山脚远远望去它又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金钟,一层层断裂岩层似雕铸的钟纹;五仙女观瑶池,十二罗汉沐白云是镂刻在金钟上栩栩如生的画面。峰顶由灰白、淡黄、乳白色浮石构成,与蓝天白云相衬,如绸似锦,云起风流,飘悠天际。登绝顶,可凝眸远眺那苍茫浩渺的长白群山;东望赤峰,南望大小胭脂峰,西望天鹅峰,北俯奶头山影。到此者如置身霄汉,心旷神怡,颇有几分仙气。
白云峰终日隐匿于缭绕云霄之中,似在凝思,又似在冥想,默默无语羞于露面。偶得晴空万里的时候,池上云淡风轻,群峰毕露各展仙姿,唯有白云峰依然借片片祥云为纱,遮掩她娇羞的面容。
锦屏锋
锦屏锋海拔2,590米,位于天池西侧。在芝盘峰北200米处,在东起龙门峰,西经观日峰、芝盘峰,南至白云峰的大马蹄形内壁,俗称“大簸箕”的正中。
据《长白山江岗志略》,锦屏锋在芝盘峰和观日峰之间,峰顶南北各起一峰,中间平行组成,峰前壁立千,仞如刀削成,峰后陡悬无挂。看去宛如锦绣屏风,宛如屏风,故云锦屏峰。猎人们见其形状如城垣,习惯称呼它为城墙砬子。又据《长白山古今揽胜》:“峰顶南北各起一峰,由彩的翡翠石装点峰巅,峰前峰后立陡悬崖,宛如锦锈屏风一般,故而得名”,故有“白云绝胜处,翡翠锦屏中”之语。在南北两侧峰尖下方均为较长深谷,与观日峰、白云峰构成天然分界。峰后山腰还有深深的长沟,沟中溪流潺潺,清爽宜人,一路奔向茫茫林海之中。
观日峰
观日峰位于天池西北,海拔2,510米。《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峰起一尖,登而望之,海阔天空,可以观日出、日入。”故有观日之名。书中又说:“土人云,每年三月三日夜半时分,一遇天晴,见日如红球,白海中出。出时三起三落,而水之波翻浪涌,忽上忽下,历历在目。尤足令观者,移情海上”。观日峰与西大坡相连,山上经常有成群的马鹿出没。
从独酌峰北侧沿岳桦林尽处登山,顺着山脊,在隐流瀑布一侧上,经过龙门峰的后背,直达观日峰的山顶。登峰远望,却有海阔天空之感。如有机会,观日出,送日落更会有无限豪情。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天池碧波荡漾,群峰峻秀婀娜,壮观雄伟。面对万壑千山,仰天一啸,谷鸣山响,声音久久回荡。在观日峰后侧山坡有三座与观日峰形状相似的山峰,依次向北排列,象结伴出游的四姊妹携手游天池。
龙门峰
海拔2,595.7米,高出天池水面401.7米。因峰门两峰突起,状若门形,故名龙门。它位于天池北偏西,与天豁峰一起把守天池水出口。龙门峰形状奇特,宛若蛟龙戏水。它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流构成的,由于柱状节理发育,岩石风化,剥蚀,崩落严重,所以多崇崖峭壁,峰下形成巨大的倒石堆,冲沟下部形成较大的泥石流扇,其上分布有少量高山植物。
长白山江岗志略》载,“在乘槎河西,与天豁峰对峙而低。池水溢流而出,状若门形,故号日龙门”。相传,大禹治水曾到峰上。山旁有一石,上似蝌蚪字形。在百姓的心中,这碑为神碑,无人认识上面的蝌蚪文字。曾有人在龙门峰前,看见有几条红黄色的鱼,在乘槎河上跳跃,便用石头打,不料“霎时狂风大作,白雨
芝盘峰
又称鹿鸣峰,位于天池西偏北,海拔2,603米,峰顶由四个小山峰组成,有“四子会芝盘”之说。峰顶有草甸,形如圆盘。每到严寒冬季,其他各峰积雪封顶,唯有此峰露在雪外。《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峰顶产灵芝”取名。
峰顶由西北向东,峰起四尖,称“四子会芝盘”。芝盘峰内壁陡峻,后壁有弧形崖壁,是冰川时期冰斗所致,构成天池西北畔较大屏障。峰后坡度较缓,延伸面积广阔,俗称西大坡。山腰多沟壑溪流,花草生长繁茂。每至夏秋,鹿坪、雪岭等处鹿群较多,九月中旬雪后,随处可见鹿蹄印迹。坡下群鹿追逐,嘶鸣不已,此起彼伏,回荡山谷,因之有“鹿鸣翠谷,雕飞芝盘”之赞誉,据此又称芝盘峰为鹿鸣峰。
芝盘峰北侧有可容纳几十人的崆洞,这是长白山的主要异洞之一,因形似鹿,人称鹿蹄洞。
暴落,连声霹雳,而鱼亦逝”。
龙门峰北侧峡谷中有一隐流瀑,落差约20米,是由陡峭的崖壁跌至深谷,似天际飞流,又若天女舒展长袖,隔玉壁与长白瀑布相映,是游人赏心游玩的绝妙佳境。山腰有凝雪坡,似挥之不去的流云横挂山腰,积雪至八月始融化。从长白瀑布,沿乘槎河溯源而上,经玉壁即达龙门峰脚下的天池湖畔。
天豁峰
天豁峰海拔2,620米,位于乘槎河东岸与龙门峰对峙。据《长白山江岗志略》,“峰起双尖,中辟一线,有豁然开朗,令人不可思议之趣”故名天豁峰。相传,山缝为大禹治水时所劈。天豁峰面向天池一侧“土色黄,望之如二龙蟠踞顶上。峰后石多赤色,亦颇耐观。每至冬日,雪凝峰间,直同白虹,插入天汉,尤觉十分出色”。据当地人讲,峰顶平缝中,隐有洞口数处。登山的人往往看见有蟒蛇出没其间。在十六峰中,天豁峰是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山峰之一。
天豁峰的形成是由于岩石节理发育造成。构成天豁峰的火山岩,岩石节理发育经多年的风化、剥蚀、硝碎、塌落,形成了天然豁口。豁口中间留有许多参差不齐的石峰,是由于坚硬的岩石没有被风化而残留下来的。在天豁峰的后身有黑风口,峰东携臂与织女峰相连。峰下天池畔有巨石天然雕琢而成的雨燕观天、驼峰石、黑熊朝天等湖畔组画。从补天石可经牛郎渡越闼门沿八卦庙(宗德寺)旧址北侧倒石堆,可攀登峰顶。路径险要,斗胆登上者引以为豪。从峰顶观赏群峰倒映于天池,波光荡漾,令人心醉。
铁壁峰
位于天池北侧,海拔2,560米,据《长自山江岗志略》,此峰“土色黑、状若铁”故名。在此俯瞰天池,湖光山色,尽收底,为长白山北坡观天池第二绝妙处。传说,一采药人至此,遇见峰上张灯结彩,金碧辉煌,中间悬“朱”字无数,多不能识。唯“福”、“寿”宇不篆不隶,形似鸟虫,尚可辨。归去后告诉别人,人们都以为荒诞而不信。等再次去看时则始终见不到这番情景了。
铁壁峰的凝灰岩柱状节理很发育,又经多年风蚀雨侵,峰顶多悬峭壁,嶙峋怪石,并形成有“四老对弈”、“观景台”等胜景。从铁壁峰西侧的倒石堆顺坡而下,还可下临天池,往此沿铁壁峰山麓经牛郎渡还可到乘槎河源头游玩,在这里还可远眺玉壁、补天石等胜景。
华盖峰
华盖峰海拔2,670米,是长白山第三高峰,也是天池东侧最高峰。它气势雄伟,峥嵘突兀,是长白山之精华所在,也是从北坡俯瞰天池的第一绝妙之处。据《长白山江岗志略》,华盖峰“山形如盖,其出云还云,状亦如盖。每至春冬,常见五色云遮掩顶上,即风雪交加,亦不散去”。因其似帝王车辇之华盖而得名“华盖峰”。华盖峰峰顶是由黄白色浮岩组成,又有黄岩峰、白岩峰之称。地质学家称这种石头为浮石,或叫做浮岩,民间俗称蜂窝石、江沫石、水浮石。这是一种由长白山火山的喷发物固结形成的岩石。
火山爆发物浮石,在层状熔岩上塑造的山峰。峥嵘突兀的山峰,自上而下可看到由灰黑色过渡到灰白色,再变为白色、米黄色。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浮石层中还夹有黑色、墨绿色的火山角砾,大者竟达数吨之重。在面朝天池的一侧,有一道长长的悬崖绝壁,远望银白如雪,恰似一道“天上银屏”。在银屏上镶嵌有无数斑斓夺目的玉环珠翠,那是由大量火山角砾及火山渣夹杂在浮石中间形成的独特景观。在银屏东侧有独角向上,翘首天外的龙角峰,它与“天上银屏”、“仙女对镜梳妆”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天上佳景。在山脊附近有被冲刷的淡黄色的火山岩构成的憨态可掬的金蟾,还有高踞山巅的雄鹰,似久经风雪的长者,凝眸观望天池的瞬息变化。
华盖峰东侧有刘建封踏查长白山时躲避风雨、留下“天池钓廋到此”墨迹的“避风石”;西侧有“天池一柱”和“军舰岩”;峰底天池畔还有女真祭台、钓整台、麟峦、凤峦等胜景。久经风霜的“探池松”也在此峰下,它盘曲、顽强、遒劲的壮美姿态,使其别有一番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风骨,也使华盖峰更具魅力。
华盖峰旁有一风云涌动的坡口,是吸引登山游客的极佳去处。在这里,或观赏云雾弥漫之飘渺,或摄取湖水云天的美景,都能给游人留下美妙的印象。邓小平、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留下珍贵的照片。站在邓公题写的天池碑处左望,可看到它的峰顶部分如一只巨大的三足金蟾,仰首向天。这只金蟾,原本是刘海登天时带到天宫的瑞兽,厌倦了上界的清规戒律,时常回到凡间游玩;一日贪玩,错过了回天的时间,就只能在天池上等着时光的轮回、天豁洞开。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到这里瞧上一眼,就会有好运降临。
紫霞峰
紫霞峰海拔2,618.2米,位于天池东侧。紫霞峰大部分是由紫色火山岩构成,峰顶两驼峰高耸天际,紫壁横空,参差错落,大有“峰高崖阶半壁天”的雄伟之势。远观之白云缭绕紫色山峰,如烟似雾,如丝如缕,宛若西天落霞,紫气生辉,古香古色,整个山体放射着紫色的光芒,故而得名。
据《长白山江岗志略》描绘,“沙土紫色,石参差错落,颇有生气。每至天暮,池中出云,缠联峰顶,如丝如缕。其纠缦之状,宛然天半朱霞长留此间”,故有紫霞之名。紫霞峰的云不似白云峰的云,团团絮絮,整日簇拥峰顶;亦不似华盖峰的云,翻腾咆哮,拍崖而起;紫霞峰的云是天地荡波与紫壁生辉相映而成,是长白山的一片“紫气祥云”。
紫霞峰下有一巨大的倒石堆,与滚石坡相连,形成一条较大的沟谷,由此下临天池,脚踏石上,石块浮动,犹如行走在“踏石船”上。石块的大小不均,颜色多变,刘建封评为“石分五色,黑者明如黑精,惟光不透水,大者合抱,小者盈握,石色不甚光润。”
孤隼峰(今在朝鲜境内)
孤隼峰位于天池东南,紫霞、三奇两峰之间,海拔2,711米,下有鸡冠岩、仙人岛等名胜。孤隼峰峰顶尖削峻峭,向西斜出,形似一只孤傲的鹰隼,故名。
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刘建封这样描绘:“峰顶尖秀峭古,向西南斜而有力,形同孤隼,层山之中,特树一帜,令人望之而生独立思想”。这山峰不仅仅像一只孤傲俊美的鹰,同时,还能激励人们昂首挺胸,独立思考,直面人生。
三奇峰(今在朝鲜境内)
三奇峰在天池东南,海拔2670米,今在朝鲜境内。据《长白山江岗志略》,“三峰比立,石峙琳琅,影印天池,其秀色可掬,仿佛海上三山,留在人间”。故称三奇峰。据说,三奇峰顶有洞,直通天池。峰下有许多五色石,鲜美光亮,令人喜爱。
白头峰(今朝鲜境内,改称将军峰)
白头峰,海拔2,749米,是十六峰中最高的山峰。据《长白山江岗志略》,白头峰在天池南稍东。“东丰隆高起,上有孤石独峙,形如佛顶”故命名为白头峰。她坐落于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天池和白头峰,曾经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天池位于长白山之巅,乃火山爆发铸成的九峰围合而成,最高一座为白头峰,历史上中朝国界线在分水岭东下二十公里处,自南而北划定。即使在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天池也在中国版图;且朝鲜建国时对此也是承认的。1962年中朝蜜月时期,因特殊的缘故,白头峰和一半天池划给朝鲜,朝方接收后的第二天,白头峰便更了名,改成了“将军峰”。
扬眉有“长相守,到白头,...;常相思,到天池,...”之诗语!
冠冕峰(为中朝界峰)
位于天池正南,海拔2,525.8米,与“补天石”隔池相对。《长白山岗志略》称其“重峦迭嶂,气象端严,之有冠冕形,故名之”。
冠冕峰是由火山喷出物――白色浮石构成,加之高山气候,四季积雪,四季皆白,雪石难分。天池内侧有雪山胜景多处,终年不化,故又名玉雪峰。每到夏天,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光皑皑,正可谓“奇峰悬白雪,银光闪闪;天池映雪峰,波光荡漾”。
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载:“此峰下四时积雪高十余丈,俗名雪山。山下有冰穴数处,每见穴中炊烟如缕,疑为仙人炼丹于此”。其实,峰下洞穴中逸散着火山地热的热气,似仙人炼丹的炊烟。
卧虎峰(为中朝界峰)
卧虎峰位于天池南偏西,海拔2,566米。据《抚松县志》卧虎峰“山势狰狞,怪石嵯峨,偶一登临,则惊神骇目,大有战战兢兢之感。”又据《长白山江岗志略》,“临池多虎踪,人不易行。峰后起一小岗,积雪累年不消。前有虎径,斜长五里余”。这样与虎如此密切的一座险峻的高山,叫卧虎峰却是“名正言顺”。
卧虎峰下尚有鹿径、白花溪等名胜。白花溪溪长2里,溪水潺潺,清澈碧透,溪旁多高山杜鹃,在积雪中花枝独出,似梨花带雨。刘建封踏查到此时遇雨,在《白山纪咏》中有“关心飞雨过,冷眼替花愁”的诗句。
梯云峰(中朝两国界峰)
位于天池西南侧,海拔2,543米。面朝天池侧有双峰挺立,呈梯形,背向天池侧两峰相对,亦呈梯形,又因山头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晴天也看不清峰的轮廓。传说此峰直通天宫,是天庭和人间相连的天梯,因此得名“梯云峰”。
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此峰“峰脊出梯河瀑布,积雪亦多”。《安图县志》的解释为,“重峦耸峰,石色光润,时有白雪缠联峰顶,峰后积雪累年不消”。梯云峰上的梯子河瀑布,是锦江上游梯子河的发源地。梯云峰重峦叠翠,石色光润,山头终年云雾缭绕,白雪缠连峰顶,峰上积雪累年不消,堪称一奇。峰顶流淌出梯子河瀑布,气势雄伟。
在梯云峰与玉柱峰之间,有一又长又大的山坡,由此可登梯云峰顶。山坡虽不陡峭,但坡路漫长,沿坡攀登时,常使人累得气喘吁吁。所以,人称此坡为喘气坡,再往上行,两侧陡峭,中间狭窄的苔原山脊,风大路险人难行,长达3公里,称为老虎背。
玉柱峰
位于天池西侧,海拔2,664米。因山体由青色玄武岩构成,又称青石峰。此峰顶部五峰簇拥,状若玉柱,有天欲坠、赖以擎天之感,故享有“长白玉柱”的美誉。因玉柱由青色岩石构成,又称青石峰。玉柱峰顶有五个海拔2500米以上的柱峰,倾向天池。峭壁陡直、危耸,峰顶有贯通全峰的“一”字大断层。峰下侧有较大的倒石堆和泥石扇。有高山杜鹃、越桔等组成的较丰满的植被。夏秋群鹿多聚此吃草饮水。
长白山江岗志略》称,“玉柱峰,东北距白云峰二里,状如玉柱,实为主峰之辅弼。峰耸起而秀,形势突兀,高不可攀,过者无不仰视。东麓泻出一水,悬流如线;下入天池,即金线泉也”。玉柱峰东麓有一悬流飞挂,形似银练,注入天池,泉底为白色浮石,间杂有米红色线条,近看“水露金星”,因而名曰金线泉。泉边有名景濯足石。在玉柱峰的东侧距天池350米处还有一泉,因泉水清冽,碧透爽口,人称玉浆泉。
玉柱峰姿态婀娜,四季风光各具魅力,春夏之交,高山植物发芽吐绿,生机盎然,山峰披上绿装;夏秋季节,花草繁茂,百花竟放,芳香袭人;冬季来临,满目皆白,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后增加的五座山峰
历史古籍已有天池十六峰的记述,之后又命名了落笔峰、不老峰、砥柱山。20世纪80年代,全国地名普查时,又命名了天文峰、织女峰、使环抱天池奇峰数量达到了21个.其中3个峰为中朝两国界峰。3个山峰今在朝鲜境内。
天文峰(华盖峰)
特别说明的是:华盖峰的别名在长白山十六峰中是最多的,而因峰顶由黄色浮石组成,又得名“黄岩峰”;因峰顶尖如鹰嘴,倾向天池,有人呼之“鹰嘴峰”。1958年在其东侧建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后,人们也称其为天文峰。有人往往认为华盖、天文为两座不同的山峰,此说以讹传讹,贻害无穷。实际上,刘建封命名十六峰时只有“华盖峰”之名而无“天文峰”之说。只因华盖峰有两座山尖,后来就有人把气象站正对着的一山尖称天文峰,而把另一山尖称华盖峰了。此说甚谬。希望人们了解这一事实后,别再以讹传讹了。
长白山天池气象站,位于当年玄武岩岩浆的溢流口处。绕上长白十八盘的云中路,就修在这条熔岩流上。这是北坡可乘车直达山巅的唯一盘山公路
织女峰
位于乘槎河东岸,天豁峰和铁壁峰之间。海拔2530米,峰顶有闻名遐尔的揽胜台。传说牛郎织女在每年七月初七相会时,曾经在此观览湖光月影,因名织女峰。
织女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仙女,她在人间巡游时,爱上了忠厚老实的牛郎董永,但遭到天后王母娘娘的极力反对,划天河为界隔开了牛郎和织女,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越过天河鹊桥相会。人们把乘槎河也叫做天河,乘槎河上的牛郎渡,也好似鹊桥一般连接着织女峰。
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它隔银河与牵牛星相对;织女峰也是环池群峰最秀丽的一座,站在峰顶,乘槎河、牛郎渡尽入眼底。
落笔峰
又名荷笔峰。位于天豁峰北偏东,东南距天文峰700米,海拔2,520米。柱状峰顶高耸入云,恰似笔尖放在混元笔筒之上,因而得名。
不老峰
位于落笔峰北偏西,海拔2,500米,与天文峰后脊连结。逶迤向东延伸,山巅孤峰独立。
砥柱山
位于不老峰西,海拔2,142米,因山体浑厚,以支柱群峰得名。
物候情况
长白山所在地区属于温带,按风带分,应全年盛行西风,降水较多。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两千余米,,气候也相应有垂直变化,可以划分出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山亚寒带三个气候带;但总的来说,全山区仍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山顶温度特低;冬季特长;夏季短而凉爽,1,200米或1,400米以上无夏;春秋季节较长,1,200米或1,400米以上春秋相连(以日平均气温分四季),降水的季风特征明显,从上到下,降水都集中在6至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山脚下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多东南风或东南风明显增加,冬多偏西风,山顶则终年刮偏西风。
长白山气候有不少全国之最,这其中:
年平均气温-7.3℃,全国最低。
年降雪量,旬平均气温≤0℃期间的降水量,320毫米,为全国最多。
积雪深度约1-2米,为全国最深。
年平均风速11.7米/秒,为全国最大。
年大风(≥8级)日数269天,为全国最多。
积雪日数258天,为全国最多。
降雪日数145天,为全国最多。
雾淞(树挂)日数165天,为全国最多。
年降水量1333毫米,为秦岭、淮河以北最多。
年降水日数209天,为秦岭、淮河以北最多。
全年雾日数265天,为秦岭、淮河以北最多。
气压
山顶的年平均气压734毫巴,相当于水银柱551毫米,比山下的松江低212毫巴,相当于水银柱159毫米。从山底往上,大约每升高100米,气压降低10.5毫巴,相当于水银柱7.9毫米。山脚下的气压都是冬季高、夏季低,而山顶上则相反,夏季高于冬季。气压最高月。比最低月高17.5毫巴。山顶的夏季气压和冬季比,相当于往山下移动了170米。
风力
长白山顶一年四季或在高空西风急流区中,风向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山脚下全年虽以偏西风向为主,但夏季东南风增加,冬季东南风减少。山顶终年吹偏西风,尤以西南偏西风为最多,树身一律向东倾斜。
气温的递减率
因长白山的地形复杂,受热状况不同,反映在气温直减率上,在相同的高度上,东坡和东南坡气温最高,西北坡次之,北坡气温最低。气温直减率也有季节变化,长白山各地都以春季为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又次之,冬季最小。
季节划分
按日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即以日平均气温O-18℃为春、秋,≥18℃为夏,≤0℃为冬的法划分长白山的四季,则山脚2下春季始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止于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春长79天到94天。夏始于6月中旬到7月上旬,止于8月下旬到9月初,夏长46天到81天。秋始于8月下旬到9月初,止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秋长63天到66天。冬始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止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冬长139天到162天。
降水
长白山区降水天气系统活动频繁,距海较近,又是林区,水汽充沛。既是西南部多,东北部少,又是地势越高降水越多。山脚下300米到600米处年降水量为518毫米到857毫米,东部少西部多。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的上限高度l100米到14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840-890毫米。云冷杉林带的上限高度1700米到18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1010-1090毫米。亚高山岳桦林带的上限高度2000米到21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1100---1160毫米。山顶上的年降水量为1333毫米。
湿度
整个长白山区,因降水量大,又是林区,空气湿度比较大。山脚下,除东坡的和龙较干燥,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外,其他坡都在69-73%间,山顶则为74%。四季之中,以春季的平均相对湿度为最小,以夏季为最大。
云量
长白山区,降水天气系统活动频繁,空气潮湿,所以云量较多。山脚下年平均总云量为5.5-5.7之间,山顶略多,为5.8。
迷雾
长白山区因空气湿度大,所以雾日数一般比平原地区多。但雾的形成除取决于湿度大小之外,还和地形等有密切关系,所以相邻地区有时差异很大,山顶上雾旧特多,全年竟达264.8天。在寒冷季节,有雾时,常出现雾凇,俗称树挂。长白山顶全年有雾淞日为179天,为全国之冠。
日照
长白山因云量多,所以,全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都是吉林省最少和最小的地区,相应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也是全省最少的山脚下的全年日照时数为2281时到245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5%。山顶上的全年日照时数为226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四季之中,日照时数春季最多,冬季最少。日照百分率则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物候与植被
长白山的植被垂直分布。550米以下为蒙古栎林;1,100米以下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带;1,100米到1,700米为云冷杉(暗针叶林)林带;1,700米到2,000为亚高山岳桦林带;2,000米以上一直到山顶为高山苔原带。
长白山水系
长白山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头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有5条。在北坡是松花江正源二道松花江(下称二道江)的二道白河,在西坡是松花江西源头道松花江(下称头道江)的漫江和锦江;在东南坡是图们江的正源红丹水,在南坡是鸭绿江的正源暖江。
其余的外三源有二道江的北源古洞河,图们江的南源西头水,鸭绿江的南源虚川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河流还有老黑河、槽子河、松江河、三道松江河、露水河、头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自河、五道白河、石乙水、佳林川、葡萄河等以及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230余条,都流入三江。又自南、北两个方向,计约180多条小河分别归流于三江。三江源流区的总面积约计为3.07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松花江源为1.85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的60.40%,鸭绿江源约计0.76万平方公里,占24.5%,图们江源约计0.46万平方公里,占15.1%。天池周围内五源的流域面积约计1.89万平方公里,外三源的流域面积约计1.17万平方公里。
长白山天池,水面海拔高度为2189.1米。天池略呈椭圆形,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集水面积21.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水面周长13.1公里。最深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历史上天池被涂上层层神秘的色彩。书记载,天池中有百里可闻的“龙宫演操”有如鸣金戛玉的“宫中鼓乐”。还记有许多其他美丽的传说。历史上和今天都有人发现天池中有“神兽”。
龙门、天豁二峰中间,天池的出水口,就是乘槎河的河口,全长1250米。
补天石位于长白山天池畔,乘槎河河口,从高处望去胜似一棵巨大的象牙伸入天池,也像“天”字的一捺。一百多年前,刘建封在其所做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称补天石在龙门峰东侧,天池出水之处。
天池水流经补天石,牛郎渡,“高燕吻瀑”,便钟鼓雷鸣、飞泉挂壁,形成68米高程的长白飞瀑,再注入二道白河。据载,早年猎户徐某,曾看见河边有一独木舟,横于东岸;刘建封踏查长白山寻松花江源时,也发现河边斜置一木。因古代有乘槎(木排)去天河的典故,遂命名为乘槎河。乘槎河流至l,250米处便雷霆万钧、飞流直下,形成68米高的瀑布,因系长白山名胜佳景故名长白飞瀑。由于落差大,在两条玉龙似的水柱猛烈冲击下,崖下形成20多米深的水潭。湍急的流水注入二道白河,即松花江正源。长白飞瀑挂在群峰竞秀的半壁天堑上,景致蔚为壮观。
松花江的源头有头道江和二道江两源。二道江的二道白河为松花江的正源,而以古洞河为二道江的北源。天池水沿天豁、龙门两峰间形成的断裂峡谷“闼们”出流,流过长1250米的乘槎河,后从68米高的断崖跌落而成为“长白瀑布”,北下约一公里,有温泉群的暖流于右岸来归,然后翻滚于约深10米、宽1米、长50多米既险峻又陡峭的河道中,又北下5公里,水流切割成地下河,旋从裂谷飞驰跌落,成为“洞天瀑布”。从源头北下79公里,有五道白河携众水东来,于右岸注入,又西行复北下,有北源古洞河自右岸上两江口汇入。会流口以上称。
人类文化
长白山区的人文历史也很悠久。“安图人”是长白山区最早发现的原始人类居住地点之一,位于安图县明月镇东南一个洞穴中。1964年至1978年发掘,发现一枚成年人的右下第一前臼齿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距今26000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居住址。
在抚松县仙人洞遗址的上层堆积中还发现了一些陶片、细石器和未石化的动物遗骸。陶片为手制的泥质灰陶,胎体较薄,器表饰有戳压的蓖点纹。此外,还有用石片打制的石网坠。从出土的遗物可知,这层堆积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距今约有6000年。
2003年在八道江区河口乡的“老道洞”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出土了较多的石器和各种动物遗骨,还有鱼骨、蚌壳等;同时还发现了一些陶片,器表也饰有戳压的蓖点纹。从出土的遗物比照分析,“老道洞”遗址和“仙人洞”上层的文化堆积从时间上看,其年代应该是相同的,均属新石器时代。
古老民族
长白山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民族,在生产活动中与自然界抗争,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在部族与民族之间,通过残酷的战争交往或者是友好的文化往来,相互融合,产生新的民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部分民族都融汇到今天的中华民族之中。
肃慎族
长白山最古老的民族当属肃慎族。肃慎族是东夷族的一支,是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早在夏商时代就已存在的部落群体,先秦文献《孔子世家》中有“楛矢石砮”的记载。
挹娄族
到汉魏时期,肃慎族被称为挹娄。《后汉书.挹娄传》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挹娄人不但继承了肃慎族的渔猎采撷生产方式,而且还学会了农业和养殖活动。
勿吉族
到南北朝时期,挹娄又被称为勿吉。勿吉的社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狩猎和畜牧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以石为镞,每年常在七、八月间造毒药,以敷箭镞,射禽兽,中者便死。农作物有粟、葵。种地用偶耕,学会了酿酒。
靺鞨族
隋唐时期,勿吉的称谓变成靺鞨。据文献记载,靺鞨分七部,有“粟末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黑水部”和“白山部”,其中粟末部和白山部分布在长白山一带。白山部在“太白山”(今长白山)北面既今天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带。粟末部以今天的吉林市为中心分布在粟末水(今松花江)中游一直延伸到太白山西北坡,既白山市境内的靖宇、抚松县境内。公元698年,以大祚荣为代表的粟末靺鞨首领在“东牟山”(今延边敦化一带)初建立了“震国”,大祚荣自称震国王。
女真族
辽金宋元明时期,渤海族的靺鞨族被称为女真族。公元1215年蒲鲜万奴发动兵变,公开判金,于东京自立,自称天王,国号大真,建元天泰。公元1217年改国号大真为东夏,都城设在南京,今延边州龙井市城子山山城。公元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了元王朝,国号大元。长白山一带归元朝的辽阳行省管辖。在天池旁边曾建八卦庙,又叫宗德寺。
女真人在明朝时又壮大起来,分“生女真”和“熟女真”两大类,熟女真是指已经汉化的后来融入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的女真人,生活在今吉林省西部和辽宁一带;生女真是指未汉化的女真人,生活在今吉林省东部和黑龙江省以及日本海西岸的滨海地区。
满族
公元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先后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和部分女真部落,建立了“后金”政权,并开始了对明朝的战争。公元1627年皇太极继位后,统一了女真各部,经过多年的征战与融合,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即满州民族于1635年正式形成。
满州民族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在努尔哈赤时期编入八旗的为老满州,也叫“佛满州”,在皇太极时期编入八旗的谓新满州,也称“伊彻满州”。公元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后金改为“太清”。
近代民族
长白山的近现代民族有汉、满、朝鲜、蒙古、回、锡伯、壮、达斡尔、高山、土家、彝、藏等十几个民族,其中汉、满、朝鲜族是长白山区的主体民族。
汉族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舞台,先秦时期就有许多中原人由于战乱或避难等多种原因而移居东北,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融合。闯关东的汉民构成了关东人口的主体。当时入关的线路有三条:
其一:山东、河北一带的百姓从山海关进入东北,这是陆路;
其二:胶州半岛的山东百姓从烟台港横渡渤海,进入辽东半岛,这是近海路;
其三:青州一带的山东百姓由胶州湾起航,绕过山东半岛,过日本海峡,进入海参崴。这是远海线路。
1959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地区涌入一批投亲靠友的山东流民,这是建国以来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一次移民活动,长白山区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汉民族的数量,成为长白山区的主体民族之一。
满族
满族,是东北也是长白山的原始居民。清朝统一全国后,大部分满人都随之入关在全国各地四处驻防,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东北地区除派回驻防的统治者“八旗军”外,只剩老弱病残和幼童。随着统治势力的加强,汉、蒙古以及朝鲜族等都有陆续入旗的,这种依势随旗的现象,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待八旗军入关以后,经过世世代代的演变,清朝政府派驻全国各地的在旗和随旗的“满族人”最后又都融合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中,有的虽然族属是满族,但是风俗习惯,民族信仰、语言生活等都已溶入到其他民族或当地的风土民情之中了。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是近代迁移而来的民族
长白山区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上移居而来的民族。朝鲜族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中国大地上的古代民族成员之一,许多文献均有记载,各历史时期他们经常向中原王朝纳贡,以求得中原王朝的册封,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
清嘉庆年间,朝鲜国朝鲜人从茂山、会宁、钟城等处,越过图们江国界私垦。越境私垦的朝鲜人,初期是“朝耕暮归”,进而“春来秋去”,后来则携眷造舍,长期居留。清同治八年(1869年),朝鲜国北部发生大饥荒,大批朝鲜人不顾清朝政府的禁令,私自越过国界图们江,移居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自此,偷越国界的朝鲜人不断。光绪二十八年改招垦局为延吉厅。
1904年,延边有越境的朝鲜国朝鲜人5万余人,1909年增至18.4万多人。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朝鲜后,大批朝鲜人越境到中国。1920年延边四县有朝鲜族人40.9万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订了向中国东三省移民百万户日本人的计划,同时,根据《在满鲜人指导要纲》,强迫朝鲜破产农民移居中国东北三省,计划从1937年开始,每年往延边及东边道的二十三个县迁移1万户朝鲜族人。1937年至1941年5年间,共有:2.4万多户朝鲜人迁移至中国东北,加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自然景观
长白山的海拔高度及面积均超过国内一些名山。长白山火山中山、低山、丘陵、熔岩高原、台地等,南北长约310公里,东西宽约200公里,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长白山火山地貌的分布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火山锥体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长白山是众多神奇自然景观的山体长白山上的景观众多,可谓鬼斧神工自然造化。
长白山
《沁园春·长白山》
扬眉
沧海桑田,地造天功,烈焰渐衰。
创意:扬眉;绘制:杨志鹏;核定:孙书阳
渐群峦叠起,天池沉碧;悬崖塌陷,飞瀑斜裁。
沟谷纵横,云烟皴染,江水轰鸣两岸拍。
朔风至,顿银装素裹,雪漫高台。
排排岩洞燃柴,有先祖安图人智开,
续园池弦女,朱果神孕;关东壮汉,黄土坯胎。
抗日联军,浩然正气,还我河山万里来。
膏腴地,赖娲皇福祉,万古攸白。
长白山东景区
长白山东景区十二景:
双目风雪、圆池神孕、泉水湿地、江源界碑、崇善山水、虎岩俯瞰、
红豆杉王、人间仙景、老里克湖、金达莱村、雪域仙峰、江源公园。
《桂枝香·长白山东》
扬眉
春光潋滟,万壑百沟间,冰层塌陷。
红土山前溪水,踯躅神倦。
金达莱漫川遍岭,笑嫣然、雪中娇灿。
桦黄松绿、园池落鹊,碧空回雁。
古城里、岿然战舰,在图们江畔、林海时现。
雾里十八仙景,众神回盼。
泉水羞涩虎岩下,大佛酣卧暗河畔。
岭东舒缓,美轮美奂,自然恬淡。
长白山南景区
长白山南景区十二景:
横山分水、谷岗风光、翘望天鹅、鸭绿江绿、鸭绿峡谷、炭化奇木、
高山湿地、岳桦疏林、苔原花苑、福寿神龟、群峰笋立、全盛天池。
《桂枝香·长白山南》
扬眉
苔原耸翠,次第百花开,一坡祥瑞。
福寿神龟侧卧,守苍穹水。
清幽鸭绿江峡谷,两激流、虎牙相汇。
瀑跌双壁,飞花乱玉,彩虹飘坠。
望天鹅、沟多岭碎,遂使众溪水,四下崩溃。
玉女金童欢唱,伯牙弦脆。
红崖石柱玄肌理,青岩书墙贮国粹。
岭南清秀,犹如少女,枕石暇寐。
长白山西景区
长白山西景区十二景:
玉柱雄峰、花海天池、锦江峡谷、松桦之恋、锦江瀑布、王池笑月、
鸳鸯双池、梯子堑河、喘气长坡、老虎脊背、高山花园、暇寐女娲。
《桂枝香·长白山西》
扬眉
群峰玉剔,雨燕舞天池,花海遮蔽。
峡谷石奇多瀑,水寒冰碛。
苔原松桦之绝恋,互搀扶、刚柔相缔。
堑河跌宕,王池笑月,有鸳鸯戏。
六七月、春来夏继,最是迷人处,鸢尾花莉。
漫步杉槐木栈,百花香蜜。
放眸远眺冈峦处,女娲仰卧众神立。
圣水清润,神山苍绿,旺龙之地。
长白山北景区
长白山北景区十二景:
神兽天池、金蟾卧峰、长白飞瀑、冰谷大峡、龙涎温泉、地下奔河、
绿水渊潭、小有天池、地下森林、冰水寒泉、浮石成林、美人松逸。
《桂枝香·长白山北》
扬眉
金蟾卧壁,怪兽弋天池,黑风旋起。
十六琼峦皓婉,淡青凝玉。
乘槎直落牛郎渡,过龙门、岳桦林密。
峭崖飞瀑,三江流淌,掉头东去。
壑纵横、云烟写意,
大美蕴长白,鹃黄松绿。
多少英雄史话,浩然凝聚。
四方游客蹬峰顶,览苍穹晶莹沉碧。
莫不惊叹,神山圣水,养生佳地。
原始状态山体
长白山是一座自然生态关系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山。长白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尚维持着原始状态,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平衡。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了长白山的价值,称她为“王”、为“帝”清代,对于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极,不仅聘延文人为其编造了仙女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氏之先人的神话;并下令封禁长白山,客观上延缓了对长白山的开发,保持了长白山的原始自然,使生态免遭破坏,才有了今天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破坏的自然综合体,是原始生态最完整的保护区。
长白山有完整的野生植物体系
长白山有完整的野生植物体系。目前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其中:真菌类植物15目37科430种;地衣类植物2目22科200种;苔藓类植物14目57科311种;蕨类植物7目19科80种;裸子植物2目3科11种;被子植物33目108科1325种。这些众多的植物群落象几千年、几百年前一样,和谐地、安静地生活着。根据国务院环委会1984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在2277种野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
长白山的原始生态森林的分布和结构稳定
长白山的原始生态还表现在森林的分布和结构稳定。山区有天然林517万公顷,立木蓄积量69,015万立方米,其中包括保有的近7,000万立方米原始森林。其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活立木蓄积量为4,400万立方米,人迹罕到的某些偏远山区,也有一些零星分布,蓄积量3,000多万立方米。全区森林复被率62.4%,是全国森林平均复被率的5倍多。
长白山域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长白山丰富多彩的动物区系,目前已知有1225种,分属于73目219科。其中,森林昆虫害虫6目48科387种;森林昆虫天敌7目29科94种;圆口类1目1科3种;鱼类2目4科8种,两栖类2目6科13种,爬行类1目3科11种,鸟类18目48科277种;哺乳类6目19科58种;脊椎动物30目61科370种。长白山的原始状态,在自然保护区更得到充分体现。
长白山区地质上拥有丰富的矿藏
由于长白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藏。截至2000年底,吉林省有探明储量的矿产增加到98种(全国为152种),长白山区有80种,固体矿产地368处,水气矿产地132处,这些矿种划分为9个工业类别。
政治格局
长白山区是中国历代疆域的重要部分,并在这里设置治理机构。早在周代肃慎族,居住在长白山一带,被作为周之“北土”。战国开始在东北设立郡县,将该区视为“东域”。唐在这里设府州。辽这里属东京道;金属上京会宁府、东京婆速府路、曷懒路,元属辽阳行省,“比与内地”;明设卫、所,清设吉林、珲春副都统及府、厅、州、县。中华民国设路、道、市、县。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市、行署(州)、县。两千多年来长白山区一直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代山祭
公元12世纪初,世居长白山地区的女真人建立了金王朝。金代以长自山为发迹地,封王、尊帝、建庙宇,开始了对长白山的祭祀。此后历代王朝对长白山都十分尊崇。明代建造长白山寺进行祭祀。到了清朝,进一步尊为神,建望祭殿遥拜长白山,祭祀愈加频繁和隆重。大清皇帝每到吉林,必至望祭殿望祭。
金代的山祭
金朝是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建立的政权。女真人将长白山视为“兴亡之地”、“旧邦之镇”。随着女真地位的提高,长白山的地位也随之上升,先被封为主,又被尊崇为帝,并建开天宏圣帝庙,岁时奉祀在安图县二道白河乡宝马村(报马屯)有古城遗址一座,供奉长白山神。长白山天池东40米的钓鳌台上,尚存有一“女真祭台”遗址。
明代的山祭
明朝统治者对东北地区是很重视的,对长白山尤其如此。朗除了在奴儿干、长白山地区设立都司、卫所和派军戍守外,还专门组织了对长白山区的开发和招抚。明军在罗延安下大营建立根据地后,“张信(张童儿)又率兵马一千,……到南罗耳斫材木”,造长白山寺。长白山寺可能建在安图县的宝马古城。
清代的山祭
清朝把长白山尊为“长白山之神”,修望祭殿,建神祠,立碑文,岁时望祭。清朝祭祀长白山,始于康熙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月二十五,康熙皇帝第一次东巡到吉林,亲自望祭长白山神,作有望祭长白山诗文。乾隆十九年(1754年)八月乙卯,乾隆皇帝巡幸吉林期间,到温德事望祭殿望祭长白山神,此次望祭“祀典弥隆”,并留下诗文。
清王朝灭亡后,昔日倍受清王朝重视的望祭殿所在地——小白山,傀儡皇帝溥仪,1934年10月24日“巡幸”吉林市,登小白山望祭殿焚香叩拜,遥祭长白山。
神山之所
《女娲补天》
扬眉
长白山原来是人烟稀少的荒芜台地,其主峰终年皓白。我国第一部地理专著《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这里所说的“不咸”,就是指长白山的主峰,因其峰巅浮石若积盐,尝之不咸而得名。
远古时期,水神共工挑起事端与火神祝融争战,被祝融打败,共工兵败,气急之下用头怒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是西方的撑天之柱,被共工一撞惊天动地的声响过后天柱崩溃,导致天庭塌陷,天河水从豁口处灌入人间导致洪水泛滥,大地野兽肆虐,百姓流离失所,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
女娲娘娘为民福祉,环顾中华大地能冶炼出“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的巨大盔釜,也只有长白山天池这一巨大的火山口了。于是她便在大荒之中不咸山无稽崖下烈焰冲天、岩浆翻滚的巨大火山口中,炼出练成了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堵住了缺口,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留了个小小的豁口,叫天庭之水缓缓地流下沃灌人间,形成了通天乘槎河,随后又斩下一只千年大龟的足,当作柱子把倒塌的天边支撑起来。就此洪水平息、猛兽归林,人类始得安居。
那无用之石便遗弃在青埂峰下,就是补天石。补天石位于“不咸”,也就是长白山的天池侧畔,乘槎河的河口,从青埂铁壁峰向下望去,似一巨大的牙板深陷于天池水面。这块巨石是火山岩浆凝固形成的,成上面尚保留着许多煅烧痕迹。
女娲在补完天后,又开始用泥造人来弥补人类的不足。她每造一人即取一粒河沙计数,最终幻化成一硕大的顽石。女娲将其搬立于灌满天水的巨釜之畔。此石因其受娲皇的神韵所染,承盘古日月双目的照耀,灵性渐通逐渐生长,形成了今天的天柱峰。那天柱顶天立地,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横纹将石柱隔成三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见到急施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的神位,便将它封它为三生石,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赐三生决法力,将其上、中、下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掌管三世姻缘轮回。
辛勤的女娲在补完天漏后,爱惜这方山水,就栖息在长白山中。在去往王池路上的深处,转身向长白山主峰望去,高山花园之上,舒缓的山岭绵延出一尊上古之神女娲栖眠的轮廓;层叠的花园是她的卧床,轻薄的云雾是她的披纱,慈祥的面容安详而宁静、庄重的体态持重而自然,在长白山水间宣示着华夏母亲的慈爱。
这之后,在龙门峰与天豁峰间就出现纵贯的塌陷谷地,池水溢出闼门,在补天石处北流,到伏牛石处跌落成瀑布。由于河床坡度大,站在温泉附近,就可远望水流似从天降。古时,河边斜置一木排,汉代张骞寻海源上天庭,乘木筏经过月亮时,路过一村庄,见一窈窕女子在室内织布,又见一健壮男子牵牛饮河,后带回织女送给他一支机石,这乘槎河激流跌宕水色皓白,河畔有牛郎渡条石,踏石可登织女峰上银河会织女。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补天后,只单单剩了那一块未用的五色石遗弃在青埂峰下。谁知这石经过煅炼以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这石经过女娲煅炼之后灵性大通,大小随心、来去随意,一日,正在悲号惭愧的时候,瞧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在它百般央求之下,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然后又缩成可佩可拿若扇坠大小的饰物。渺渺真人道士见其可爱,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茫茫大士和尚接过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后来这石随神瑛侍者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通灵宝玉”,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道”。
通向天宫的乘槎河岸边三生石畔,生长着一株懦弱、顶着赤色果实的绛珠仙草,时有赤瑕宫的侍者神瑛,每日以甘露灌溉才得以久延岁月。这草既吸收了天地精华,又得到了雨露滋养,虽终于脱掉了草胎木质变幻成个女体人形,却终日游荡在离恨天外,饥饿了就吃蜜糖青果,干渴了就喝愁海水,一心酬报神瑛灌溉的恩德,故她五脏六腑中郁结起缠绵不尽之意。恰神瑛思凡欲造三世情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也曾问她:“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否?”绛珠回道:“他有甘露之惠,既下世为人,我亦去,用一生的眼泪还与他”。之后贾宝玉含玉而生,那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是为金玉良缘中的玉;薛宝钗小时遇到癞头和尚给了她一个金锁,上錾两句“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吉谶,即为金玉良缘中的金。连宝玉也说道:“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但宝玉最后还是骂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这里面挥之不去的是:黛玉第一个前身是绛珠仙草,第二个前身是绛珠仙子,加上的姑苏林黛玉,说明她与宝玉这个冤家的情感恰好是前世、今生、来世三世的姻缘轮回。扬眉后叹曰:
女娲补漏练五石,遗世通灵宝玉痴;
十六群峰天将化,庇佑神兽守天池;
二道白河群龙聚,大峡沟谷立巨石;
神山圣水关东汉,大美长白天下知。
圣水之地
长白山华盖峰东30.4公里的布库里山,今称赤峰,又名红土山的西北侧,有一颗璀璨多彩的明珠——圆池。满语称为布尔瑚里。圆池,亦称园池、元池,直径180米,水清浅,多水草,有花尾鱼遨游湖中。
圆池地势较周围较低,集一部分大气降水水,池中有泉涌如注。东南向有溢口和潜流,是中国境内图们江的源头,清王朝历来尊圆池为龙诞圣地,为满族人的发祥地。这里是三仙女降浴的地方。三仙女中的三妹佛库伦浴后吞朱果受孕,生一男孩,降世能言,相貌异常,取名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大清皇帝就是雍顺的后代。这在《满洲实录》中有详细的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天选用知事刘建封调查安图全境筹圆池神云设县治时,寻觅圆池于老岭之脊后,为使人人得瞻,于宣统元年八月(1909年9月),在圆池西边立“天女浴躬池”石碑一座。现此碑已湮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局又仿原碑重立汉白玉石碑于此。
《园池神孕》
扬眉
祥云缭绕白头峰,溪流斜裁红土层,
松桦稀疏窥绿水,大石侧卧薄雾腾;
天女翩跹来沐浴,衔食朱果始祖生,
大任布库里雍顺,三姓归一创大清。
参考资料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 - 长白山官方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6 15:23
目录
概述
景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