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人文学院,创建于1994年,2018年3月,学校进行学科专业整合,人文学院更名为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简介
公共管理学院构建了完备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体系,学院设有四个系:公共管理系、社会工作系、法学系和广告学系;设有吉林省人才测评研究中心、吉林省民生与社会发展资政咨询中心、吉林省民生问题研究中心、吉林省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协同创新中心智库基地等4个省级研究中心、智库;设有社会工作与文化发展、法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等3个研究所,以及1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学院还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东北地区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东北三省高校唯一),教育部重点研究中心调研基地(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吉林调研基地),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集体会员单位(全国仅25所高校)。
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二十多年来,全院教师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千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百余部,共有二百多项教科研课题被批准立项,共获得各类科研和教学奖项五十余项,其中有十余项成果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省教学成果奖及各类省部级奖。
公共管理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学生实践能力强、就业走向好。近年来,学生考取公务员、通过司法考试和考研率高;各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广赛”等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奖数多,其中,获“挑战杯”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国际大赛银奖四项,“互联网+”省级金奖、银、铜奖十余项,全国“大广赛”获奖数占省内参赛高校1/4,总成绩位于省属高校前列,曾连续五年获得“大广赛”优秀院校奖,先后有七支团队进入策划案全国十强总决赛。
公共管理学院教学科研的软硬件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全体师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科研与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平台、社会工作观摩、小组、家庭、个案和沙盘模拟实验室、广告专业实验室、广告专业摄影棚、模拟法庭、MBA多媒体案例室等专业实验场所和设施。
学院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将继续秉持“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高水平、内涵式发展道路,力争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公共管理学院,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资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共有教职工79人,在编在岗的专业教师6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讲师2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37人;有海外经历11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吉林省政府参事、吉林省决策(立法)咨询委员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吉林省省优势特色学科首席专家1人、吉林省科研春苗人才1人,全国十大社工人物1人、全国百名社工人物1人、吉林省师德标兵1人、校优秀学者4人、优秀青年学者5人。学院现有本科生800余名,硕士研究生500余名。
现任领导
发展
专业教学
本科由原来的1个专业(法学/1994年)扩展为5个专业(社会工作/2000年,公共事业管理/2000年,广告学/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2003年),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填补了吉林省高校的空白。
学生培养
硕士点从无到有,2000年社会学硕士点的申报获得教育部批准,首次实现了我校文科硕士点零的突破。截止到2005年,人文学院在短短的5年里成功申报了4个硕士点(社会学/200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法学/2005年,社会保障/2005年)。我院现仍有3个硕士点(社会学,法学,社会保障),其中社会保障硕士点填补了吉林省高校的空白。同时,社会学硕士点有6个研究方向(家政学,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问题,公共关系,文化社会学);2002年首次招收13名研究生后,招生人数连年递增:2003年/15人,2004年/42人,2005年/60人,2006年/54人,共招收研究生人数184人
学科建设
社会学学科专业在短短的6年里,学科建设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文学院2005年被吸收为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全国仅推荐25所高校)集体会员单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东北地区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东北三省20所高校中仅设置1个)依托单位。
2000年以来,人文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上,始终坚持以社会学科为龙头,始终坚持与国际前沿领域、与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进行接轨,始终坚持通过科研立项带动学院各学科、各专业的整体建设发展:先后主持了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及教学课题50余项(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立项课题20余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撰写教材与著作10部;获部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2项,省学会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励等60余篇。学科带头人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专题发言,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学科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知名度。
法学专业
目标
本专业培养谙熟我国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法、国际私法以及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内容,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于法治实践与法律工作的要求,能够在公、检、法、司、监等机关、大专院校及其他法律实际工作部门从事法律实践活动和教学科研工作,能够很好地解决各类法律纠纷,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强的高级专门法律人才。
要求
主要学习掌握较为坚实的法学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等领域的法学理论和现行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历程及立法、司法现状,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种法律纠纷,并具有良好的从事法学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中国法制史、物权法学、债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学、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等司法机关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海关、企业、学校、科研部门等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四年本科)
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旅游、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领域与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管理科学
要求:
主要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要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方法。能胜任公共领域与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规、方针及政策;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组织策划能力;
8.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公关交际能力;
9.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翻译和口语表达能力。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旅游、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等公共领域与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依托我校省优势特色学科社会学学科,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点而建立。培养的社工人才要求拥有开放和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拥有良好的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熟悉当代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实务技能;熟悉调查研究基础理论以及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最终成为社会工作与管理领域的高级实务型人才。
能够在慈善机构、社会组织、医院、社区、企业、学校、民政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服务项目的开发与管理、个案团体以及社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研究及宣传咨询等专业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及SPSS应用、社会行政、社会政策、公共关系学、心理咨询、民政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等。
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社区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计划生育、工青妇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公关策划、项目评估操
要求:
主要学习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技能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工作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2.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
3.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
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把握国内外发展动态,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6.具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的实际工作能力;
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口译、笔译、口语表达能力;
8.熟练掌握计算机、现代办公设备的实际操作方法;
9.具有较强的公关策划与协调交往能力。
主要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统计学、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行政、社会政策概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思想史、公共关系学、社会问题研究、心理咨询、物业管理与实务、民政社会工作、社会保障概论等。
毕业生去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社区、民政、社会团体、劳动与社会保障、物业开发与管理等部门,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公关策划、计划生育、社区管理等工作。亦可考入本校和其他院校的社会学硕士点继续深造。
广告学专业
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广告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基本原理,具有较全面的广告策划与创意能力,熟练掌握广告市场调查分析方法、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和制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广告企业、广播电视新闻及因特网等领域从事广告的策划、创意及制作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与广告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
主要学习广告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知识,接受广告创意和制作的全面训练,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了解国际广告业最新动态和最新理念。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广告学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知识;
2.具有较高的文学、音乐、美术素养;
3.掌握广告创意、广告制作、广告宣传的基本方法;
4.熟悉国际、国内广告领域的法律、法规;
5.掌握广告市场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把握广告市场动态、走势的基本能力;
6.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主要课程:
广告学原理、传播学概论、广告摄影与摄像、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广告企业经营与管理、广告方案写作、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共关系学、电脑图文设计、广告效果研究方法、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媒体研究、中外广告法规与广告职业道德、广告史等。
毕业生去向:
广告企业、企业公关和广告部门、广播电视新闻及因特网等大众传媒领域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部门。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四年本科)
目标:
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熟练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进程,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6.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主要课程:
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中外社会保障比较研究、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
毕业生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社会团体等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私营、外资等不同类型的公司企业和各种非营利服务机构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指导与培训、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工科院校的独特优势,整合电子信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资源,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为依托,以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立足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现实,应对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现代化的重大挑战,瞄准“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务服务和政府治理创新,以“综合能力+专业特长”的人才素质结构、“3+3+3”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懂法律、通政治、精管理、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定位为特色,注重理论研究与行政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侧重于行政技能的熟练与管理能力的提高。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现代行政管理理念,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具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事行政事务管理、社会调查、绩效评估与政策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能在政府部门、公共政策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主干学科是公共管理、政治学。核心课程是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领导科学。
硕士学位点概况
法学系硕士学位点概况
一、学科与学位点
法学是一门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学科,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学学科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需要、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信念、自觉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能够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法律事务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法学系涵盖一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我系法学学科于2006年获批民商法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三个二级学科,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
二、学科研究方向
民商法学(学硕):本学科是建立在民法与商法基础上的一门法律学科,依托法学研究所与民商法学术创新团队等研究平台,聚焦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积极参与地方立法,投身实践,逐步形成以“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中的法治建设”为主要特色的研究方向。
诉讼法学(学硕):本学科以规定诉讼程序如何进行的诉讼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三个分支学科。本学科作为与司法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法学学科,依托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长春工业大学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实践平台,在法律援助案件的代理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更好契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本学科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以理工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院校中更具有自身存在优势。随着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入,本学科发展前景光明,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法律硕士(专硕):本学科教育是一种通才培养与专长训练相结合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以及经济、社会与文化管理等方面需要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结合实际,本学科突出了立足地方、面向基层的目标定位,致力于与基层司法部门合作,着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
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助教2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为在读博士,7人具有双师资格。1人担任省市人大立法顾问,1人担任省政府法律顾问,1 人担任省妇联维权专家,1人担任吉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已形成一支在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上科学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讲求合作的师资队伍,造就了一批思想活跃、实践能力较强,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广阔视野的教学骨干。
近五年,本学科科研立项34项,其中,教育部社科规划一般项目1项,司法部中青年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吉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等项目3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吉林省出版集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8部;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7篇CSSCI论文,2篇北大核心论文;研究成果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教研获奖2项;立法建议有3项被省人大采纳。
公共管理系硕士学位点概况
一、学科与学位点
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公共管理学科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行政机构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
公共管理系主要涵盖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三个二级学科和一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我系公共管理学科2006年获得“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授权点,同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是省内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两家省属院校之一,涵盖了公共管理一级五个二级学科中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三个二级学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成熟的学科研究方向。
二、学科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学硕):本学科以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托吉林省人才测评研究中心省级重点研究平台,注重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公共政策、公共危机管理、组织沟通与效能、基本公共服务、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地方政府人才选拔实践等领域的研究。
社会保障(学硕):本学科综合了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依托吉林省民生问题研究中心、吉林省民生与社会发展资政咨询研究中心(智库)等省级重点研究平台,注重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研究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运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以及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领域的研究。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硕):本学科以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依托吉林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研究平台,注重研究教育发展与规划、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以及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本学科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为基础,依托公共管理系MPA多媒体教室、案例实验室、多功能讨论室、资料室等资料与硬件设施,以优质的师资力量,职业性专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当代公共理念与精神,掌握当代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能够熟练从事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人才。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
公共管理学科共有27名教师,其中,中青年教师比例高,占到80%;21人获得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21人,有国外留学经历的5人,博士后3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吉林省省政府参事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长春工业大学优秀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6人。公共管理学科拥有较强的学科基础,拥有结构合理、水平上乘的师资队伍。
近五年,公共管理学科科研立项6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3项,吉林省发改委十四五重大课题、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吉林省社科规划课题、吉林省教育厅社会项目等省级项目57项;在科学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13部;公开发表56篇论文,其中,CSSCI和CPCI索引检索27篇;研究成果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民政部政策理论成果三等奖1项,其余省部级奖项3项,在同类省属院校中,成果突出。此外,公共管理学科注重服务社会,连续三年承担吉林省政府“第三方评估”委托项目,其研究成果获得各级政府部门采纳使用。
社会工作系硕士学位点概况
一、学科与学位点
社会工作系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两个研究生学位授权点。
2000年获批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授予权,2019年获批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社会学学科是东北地区较早获批的硕士点,也是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的省重点学科。
社会工作硕士点获批于2009年,是全国首批专业硕士点,届时全国共有33所高校获此殊荣,东北地区仅有吉林大学与我校。
社会工作系拥有“3-3-1”阶梯学科发展平台。具体为“三个调研平台”:中山大学流动人口调查长春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东北调研基地、长春市统计局合作基地;“三个服务平台”:吉林省民生与社会发展资政咨询中心(智库)、吉林省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孵化基地、东北社会工作实务教育培训研究中心;“一个科研平台”:吉林省民生问题研究中心。多元平台形成了完整的调研、服务、科研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有利格局。
二、学科研究方向
社会学(学硕):设立应用社会学、社会政策与管理、社会工作三个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媒体、教育部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问题调查与研究、社会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服务项目开发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社会工作(专硕):设立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区治理三个方向。旨在培养拥有开放和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发现分析社会问题能力、熟悉社工理论与技能,能够进行社会服务类项目开发与督导工作的高级实务与督导型人才。能够在慈善机构、社会组织、医院、社区、企业、学校、民政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服务项目的开发与督导、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社会政策研究等专业工作。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
社会工作系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拥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9人,海外归国博士1人。其中长春工大优秀学者3人,吉林省春苗计划1人,全国十大社工人物1人,全国百名社工人物1人。社工系教师创办的社工机构在2019年获得全国百优社工机构称号。
社工系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4项,其它项目30余项。此外,五年来开展社工服务项目30余项,项目经费700多万,为4万多居民提供了专业服务。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四年本科).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四年本科).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18:24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