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布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
五华县,位于五华县西部,东与
周江镇相接,西与
东源县、龙川县交界,南与
紫金县相连,北与
潭下镇毗邻,辖区总面积304.0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长布镇有户籍人口77704人。截至2020年6月,长布镇辖2个社区和25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北宋,长乐初建,长布即为乡建制。
清末,设长蒲约。
民国,改为乡。
1950年,与大田合为长布区。
1958年,改为长布公社。
1972年,分出大田公社。
1983年11月,改设区。
1986年11月,改设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长布镇辖2个社区和25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布镇,位于五华县西部,东与
周江镇相接,西与
东源县、龙川县交界,南与
紫金县相连,北与
潭下镇毗邻,辖区总面积304.0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长布镇境内山多峰高,其中石马髻,海拔1180米。
水资源
长布镇建有蓝塘、金华、横江、风门凹等水库。
矿物资源
长布镇矿物资源主要有铁、锡、稀土等。
人口
截至2019年末,长布镇有户籍人口77704人。
经济
2018年,长布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10.9%,农村年人均纯收入7613元,同比增长5.8%,财政收入4260万元。
2019年,长布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5亿元,对比上年增长5.5%;镇级财政收入32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1.2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8年,长布镇被表彰为五华县高考最大增幅奖镇之一,获五华县小学毕业班水平测试综合成绩第四名;长安小学与琴塘小学实行特色教育。
文化事业
2018年,长布镇在太平村、横江村创建农家书屋示范点,在大田居委、长生村、青岗村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奖教奖学和扶贫助学活动,鼓励教师学子积极性。
医疗卫生
2018年,长布镇完成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建设;做好优生优育、优生健康等科普知识宣传咨询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
精准扶贫
2018年,长布镇创新“党建+”模式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广大田柿花协会“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带动中心村、青岗村、高福村等周边几个村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严格扶贫资金监管,投入283.45万元完成43个村级微小型公益性项目,投入1080.8万元建立四个精准扶贫固定资产收益项目,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400元。2018年共脱贫996户3419人,脱贫率94%,无劳力贫困户全部实现政策兜底。
污染防治
2018年,长布镇镇级污水处理厂完成建设,等待投入使用。推进太平、栋新、大客等6个村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管道铺设1万多米,受惠群众1409户6110人。青岗村级生活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建成且装修完工;长安、福兴和粘坑3个村级垃圾中转站正式运行使用。抓好水源地保护和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工作,空气质量优良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6%、100%。推进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关闭拆迁污染户28处,拆除砖混和简易结构猪舍近7000平方米,处理能繁母猪和公猪294头。
社会保障
2018年,长布镇推进2019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工作。迁址新建长布敬老院,顺利施工,建成二层。筹资340多万元,新建或扩建栋新、高福、樟村、梅塘、大客、五彩和大田居委等7个村(居)办公大楼。开展征兵工作,2018年向部队输送了18名高素质兵员。
历史文化
长布原名长蒲,以蒲江河得名。
风景名胜
长布镇境内有革命老区村福兴村,有“粤东明珠、物种宝库”之称的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梅州五华·元坑遗址景区,有崇文重教之风浓郁的老禾仓,有古长乐八景之一的石马山石马嘶风。
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梅州五华·元坑,位于长布镇元坑村,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足球文化内涵。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五华县志》记载,德国传教士毕安、边得志曾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长布元坑教会创办了一所中书院,这是梅东两江地区的第一所中学。
元坑中书院位置选在山腰上,背靠大山,座东向西,元坑中书院的建筑全是欧洲风格。中书院的设计非常综合,还有养老院。其中的自来水系统遗址反映了当时书院设计的先进性。元坑中书院有别于当时中国的私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课程的设置,即分科目设置。其中的体育课,涉及了足球、篮球、田径等课程。元坑中书院学校右侧的山窝,有个50米长、32米宽的足球场,这便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摇篮”。
七目嶂,位于广东省五华县与
河源市交界处,主峰海拔1318米,周围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有连片天然次生阔叶林面积5万多亩。七目嶂是粤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和观赏、游览、避暑胜地。七目嶂有经专家鉴定的高等植物120多种,其中“桫椤”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为地球上4亿多年前冰川期幸存的植物之一,七目嶂目前仅存11株,其中一株高8.2米,为最大一株。
石马山,位于五华县长布盆地西,七目嶂南边,山高1180米,是古长乐八景之一,名曰“石马嘶风”。据《五华县志》记载:“石马山因山崖石壁,似绘有马形而得名。”石马山地形险要,山的前面是陡峭的万丈悬崖,顶峰常是云雾缭绕。棕褐色的悬崖中间有着形似马匹的大白石块,远远望去,如一匹雪白的骏马昂头扬蹄奔跑。
石马山风景区占地32平方千米,自然景观有双门墩、望月崖、仙泉饮马、数十米高的三叠飞瀑、原太平天国时修建的跑马道(也叫保王爷跑马道)、笔架灵霄、两潭相连(新娘潭和酒缸潭)。石马山为五华县第三高峰,山下有一条石马涧,四季山泉不绝。
石马山中有“笔架凌霄”“怪兽下山”“神龟驮书”“仙人洞”“酒缸潭”“双门墩”“风门坳”等怪石奇景,山下有石寮、石屋等古代客家建筑遗址,山上产灵芝、香菇、木耳、茶叶、石花等贵重药材、食品、名茶。相传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宁远军节度副使,于绍圣二年(1095年)10月途经长乐县境(今五华县)的一座被称为“石马嘶风”的山,在此写下一首《石马吟》:“石马生成在惠州,仙人遗下几千秋。狂风瑟瑟毛无动,细雨霏霏汗有流。青草可吞难张口,铁鞭任打不回头。诸君莫问何方歇,天地为栏夜不休”。此后,当地官员、绅士为纪念苏东坡,在乘凉坳古松下苏东坡吟诗处建造了一座“东坡吟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