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日本幕府时代末期长州藩政府秘密派往英国留学的五位藩士,包括日本首位首相、日本宪法之父和日本议会政府之父
伊藤博文(右上),日本工程之父
山尾庸三(右下),日本铁路之父井上胜(中间),日本首任外相、日本外交之父
井上馨(左下),现代日本造币之父远藤谨助(左上)。由于当时英国只有
伦敦大学学院招收国际学生,所以他们均前往
伦敦大学学院学习。他们都在后来
明治维新和之后的明治政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州五杰
指的是日本幕府时代末期长州藩政府秘密派往英国留学的五位藩士,包括伊藤博文、山尾庸三、井上胜、井上馨、远藤谨助。他们均在后来明治维新和之后的明治政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863年5月,五人在英国驻日领事Anthony James Gower和怡和洋行驻横滨机构的帮助下,化装为英国水手到达上海,然后,藏在一艘鸦片船中,再分为两组,跨海抵达英国,学习英语和参观一些设施后,入读伦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学习分析化学。导师为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
伊藤博文和井上馨因国内发生与英法美荷4国战事,仅仅几个月就回到日本。其余三人继续学习理科课程等。
尽管留学本身有名无实,但由于留学所表现出来的胆识和留学中增长的见识,伊藤博文和井上馨回国后在长州藩的政治地位明显上升。明治新政府成立后,凭借英国之行出任通商口岸的外交官,随后一同调入大藏省。伊藤由于在其职责之外提议废藩纸县招致广泛批评而被降职。围绕中央集权的推进方法,两人还曾提出辞职,都因其非常珍贵的西洋经验而受到保护。
伊藤在内阁制度的创立上居功至伟,担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主导了制定宪法和创设议会,为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做出了杰出贡献。
井上馨在大藏省官至次官,开始在各省开展年度预算制度,开始根据国家财政收入制定财政预算,奠定了现代预算制度的基础。历任第一届外交大臣,内务大臣等职。
远藤谨助于1866年回国,一开始并未得到重用。1870年11月调任造币局干部,同时兼任外国人的翻译。由于外国人干部和日本人干部的上下关系模糊,远藤深受其累。1874年8月调离造币局时,远藤在离任前一刻辞退了很多外国人。这一方面意味着日本人吸收西洋技术的速度很快,一方面从西欧各国出身的外国人的角度来看,越是积极的向日本人传授技术越容易被解雇。其深远意义,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发人深思。
山尾庸三后转到格拉斯哥,白天在造船厂打工,晚上在安德逊学院上课。1868年11月回国,1870年4月出任大藏省下属的横须贺造船所。面对财源紧张引发的政治对立,山尾提议设立独立的工部省,专管铁路、电信、造船等基础设施,并成为事实上的一把手。在任上,他拒绝去省府办公室,无视政府指令,不顾一切推动基建。他还特别重视技术人才,创建了工部大学校(东京大学工学部)。1881年10月,在工部长官任上调任法制局长官。但在法制局,未能再现工部的辉煌。担任日本工学会会长36年,创办了第一所聋哑学校。
井上胜取得了毕业证,据说还到铁路和矿山的现场去过,于1868年11月与山尾庸三一起回国。1871年8月出任工部省下属的铁路部门的领导,同时协助外国人专家。井上胜也很重视起用留学生和在工人中间培养技术人才,并逐步减少外国人专家的人数。到1893年卸任,井上胜主宰铁路部门22年。他一方面恃其专业知识,在制定政策上作风强硬,另一方面在日本政治和行政体制日趋成熟之后仍然长期主政一个部门,被认为是没有与时俱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