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赞
罗哲文创作的对联
《长城赞》是罗哲文创作的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
对联正文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对联翻译
从春秋时期开始,经历秦汉朝,到辽金时代,再到元明时代,一共两千年。数不尽的将帅差役,众多黎民百姓,费尽移山的心力,才修筑了这伟大建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毅力、聪明智慧的象征,是中华儿女辛勤汗血的凝聚,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
跨越崇山峻岭越荒漠高原,横渡沙漠,路经悬崖峭壁,纵横十万里。看不尽长城上的烽台垛口,雄关隘口,好似是明珠玉带一般,点缀着祖国的锦绣山河。在大地上起伏奔腾,像一条龙似的飞舞盘旋,在遥远的太空都能看见这伟大的建筑,给世界增添壮丽的光彩。
思想感悟
本文是一副长对联。记叙了长城的悠久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表达了作者对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自豪感。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连接着平原与荒原;长城,承载着历史与未来。长城,这条象征着中华文明古国的巨龙,不愧为人类一大奇观。
作者简介
罗哲文(1924~2012.05.14),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 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赞》、《长城史话》和《中国帝王陵》等。
生前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此副长联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其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整副长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深远,表达了对我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本对联,上联从时间起笔,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丰碑式的地位。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表达了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 上联主要讲三层意思:①时间(两千多年)②人员(将帅吏卒,黎庶百工)③象征意义(中华民族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 下联主要讲三层意思:①空间(经过的地方多)②雄姿(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③赞美长城(世界奇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二)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长城的历史悠久以及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充分体会人们对中华长城的赞美和所抒发的民族自豪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长城的历史悠久以及所凝聚的民族智慧,抒发对长城的赞美。
四、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中指出:六年级学生能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情引趣
课前设计一段谈话,通过和孩子聊自己对长城的了解和认识,交流相互查阅的资料。(拉近孩子们与长城的情感距离,同时引发了孩子关注长城的目光,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2.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对联,解决生字词语;能读准确,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引导学生联系对联的上下看一看上下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
(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师范读对联。
生自读,师领读。
生再读,指生读。
3.深入探究、品读感悟
教师指导学生通反复吟诵体悟、圈画动词、抓住修辞、展开想象,体悟长城之纵横、气势之磅礴。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4.朗诵课文。
联系上下联,通过多元诵读如:指名读、男女生读、比赛读、齐诵、配乐读等形式,充分表达和抒发对中华长城的赞美之情和民族自豪之情。
5.小结:对联常识。
6.交流有关歌咏长城的诗词;
《过八达岭有感》明熊伟
《诗三首》清魏源
《登万里长城》清康有为
7.呼吁大家保护长城。
六、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
上联 {勤劳智慧 } 时间角度
长城赞{ 巍峨丰碑}
绵延万里
下联 {玉带明珠 } 空间角度
雄伟壮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4 19:34
目录
概述
对联正文
对联翻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