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村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下辖村
长城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西南,北纬35°08′,东经117°24′,耕地面积2410亩,人口0.22万。据《齐记》载:齐宣王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千余里。《滕志古迹》载:“长城”在城东六十里,日久年远,城郭已无痕迹,但此地居民仍以“长城”为其村名。
简介
济南市长清区与泰安交界处万德镇有个长城村,东西两侧山峦起伏,中间是宽二里左右的南北狭长平原,现在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沪高速公路和104国道在此通过,齐长城自西向东经过该村,故原名长城铺。
村里原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姜女庙”,坐北朝南三大间,十九步台阶,三步两孔桥,庙前有三棵两合围的古柏,十余通碑。庙内塑孟姜女像,两侧童子塑像,墙壁上绘着孟姜女的故事画。上世纪50年代末拆除庙内塑像,改作小学教室,1973年孟姜女庙被拆除。残碑碎块都被足球贴士当作建筑材料用于砌井和民房。
清道光《长清县志》引《旧志》说长城:“县治东南九十里。说者云县治迤南七十里五道岭,岭入东为长城铺,土人因长城而建姜烈女祠。”史学家顾颉刚说:“从张夏到泰安道中的长城铺就是孟姜故里,其地有姜女庙。”
长城村有传说,孟姜女是本村人,当她闻讯丈夫死于修长城工地,悲伤欲绝,天天哭于长城脚下,最后投红石江而死。至今长城村还有三户姜姓村民,他们自称是孟姜女的宗亲。
传说
在当地的传说中,孟姜女是投长城村边的而死的。记者来到红石江边,村民张兰芳说,过去这条河不叫红石江,是孟姜女投江后,河水变成了红色,就给这条河改名为红石江。
随队考察的齐长城研究专家张华松教授说:“由于孟姜女的标志性建筑的消失,我们的‘孟姜女’越来越被人淡忘了,而外地却都想把这块民间文化资源‘划拨’过去。”
据介绍,孟姜女的传说以故事、歌谣、诗文、戏曲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广为流传,它与《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有许多是说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万里长城八百里。
其实,孟姜女哭的不是万里长城,该故事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49年),故事出现时,秦长城尚未修筑,而齐长城西段已在公元前557年以前完成。《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有余里。”可见,孟姜女哭的应是齐长城。尽管如此,外地许多地方通过整理史料、建祠堂等,想拉过这块文化资源,比如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就是全国最大的一个。
古迹
在村民的指点下,记者来到当初修筑孟姜女庙的地方,只见这里已成民居。经多处寻找,才在这家院墙的地基处看到十几块大大的方砖。专家说,这就是当初孟姜女庙的地基。 
孟姜女庙当初是什么样子?张华松介绍道,《山东通志》、《济南府志》及《长清县志》俱称:“人们因长城而建姜烈女祠。”清初学者顾炎武《山东考古录》云:“余过长清县之长城铺,见有杞梁妻祠,乃列圣母娘娘诸像不下十数,而人尚呼之为姜女庙。”当地村民说,“文革”前孟姜女庙香火很旺,一到节日,周边百里的人都前来进香。
有关专家痛心地说,这里的孟姜女庙没了,齐长城的西端和中端另外三处也没了:在济南历城区西营镇王家庄南也曾有个孟姜女庙,锦绣川即发源于此,现在只能依稀辨出该庙的遗迹了;在泰莱山区进入历城东南境的通道上(今泰安山口西侧)也曾有一规模较大的孟姜女庙,可惜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毁;还有一处孟姜女庙设在章丘正南、莱芜正北的两市交界处,现在连遗址都看不到了。
齐长城被称为中国的“长城之父”,在国内外影响巨大,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传说人物是与齐长城不可分割的。庙宇往往是历史的一个载体,如若能对这些孟姜女庙进行修复或重建,将会成为文化和旅游的两块“金牌子”。
“孟姜女哭倒的是齐长城,俺们村里人人皆知!”11月3日中午,64岁的张兰芳大爷指着该村北面一段土夯的长城遗址坚定地告诉远道而来的齐长城考察采访队队员。
张兰芳是长清区万德镇长城村村民,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眼前的齐长城自西南而来,在长城村的西北和东北甩出半个圈。张兰芳介绍说,历史上齐长城的功能是“北挡大兵,南挡洪水”。目前村边不仅有孟姜女哭倒长城后自尽的红石江(书名北大沙河,古名中川水),还有近代出土的碑刻,以及百姓的口碑相传。1958年前,村里还有孟姜女祠。
考察队一行由长城村内走过,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有高高的玉米秸垛。平房小院高低错落,别有一番风味。张兰芳说,他6岁的孙子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在齐长城玩耍,离村不远还留有一段相传被孟姜女哭塌的长城遗址。村民王德贵也是该村热心收藏有关孟姜女、齐长城文物的人,在他的家里,考察队员们果然看到数块有着“孟姜女”词句的断碑。
长清区旅游局局长说,长城村位于济南和泰山的中间,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村,村中南北大街古代是沟通华北与江淮的重要驿道,俗称“九省通衢”。和张兰芳一样,当地人坚信孟姜女就是本地人,哭倒的就是本地的齐长城。
专家观点
对于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的由来,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的周郢先生也认为,该传说源于齐长城附近的泰山文化圈没有问题。理由是建于北魏时期的孟姜女祠(北魏时期在泰山南侧就出现过贞女山祠,据他考证贞女山祠就是孟姜女庙),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孟姜女祠。据记载,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是泰山附近的杞国人。而传说中提到的梁山、淄水,也都在泰山附近。至于孟姜女的老家则无从考证,只是在长城村等地流传着她从南方赶到泰山一带寻夫的故事。
曾经就孟姜女传说的渊源问题有过多方考察和论著的张华松教授倾向于该传说源于齐长城一带的说法,他进一步解释为,南北朝时期曾兴起过兴修长城的热潮,沉重的赋税和劳役引起民怨,民间就编出了哭倒秦长城的故事来。但是,最初传说中孟姜女哭倒的秦长城其实就是齐长城,因为古代齐长城沿线的民众,曾错把齐长城误认为是秦始皇修的。也就因为这个缘故,西段齐长城沿线至少有四五处孟姜女庙,而且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此最为盛行。本报记者乔显佳于济南药乡国家森林公园
张华松:齐长城的建设与当时建水利工程防水患有很大的关系。齐国境内河流众多,尤其西部地区水患频发,祸害严重。为保护平阴邑以及济左道路桥梁的安全,齐国人在平阴邑的南边和西边修建了一道拦水的堤坝。为便于车马进入,在上面开辟“防门”。后来水利工程变成军事工程,正因为源于水利工程的防,齐长城的本来名字被称为“巨防”,至战国时仍为齐长城的称呼。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5 08:4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