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剑(Long Sword)与
斧头同为使用于肉搏战中流传最久的武器之一。在人类学习运用金属的过程中,剑也渐渐显露出大型化的趋势,依据战斗时有利型态的要求,有人在匕首上加上了长柄,走上了转变为枪的另一条道路,而在渡过漫长历史之后,长剑终于在十世纪左右真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长剑可以说是站在剑类武器的历史颠峰,剑身长约三至四尺,宽度约一寸,直而具有两刃,但不像东方的剑上有血槽的设计。从剑的型态上就可以知道,它的机动性高,适合施展各种剑术。所以它是在金属的冶炼技术进步到能制造出轻而强韧的金属之后才出现的。
详细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铜剑的铸造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对于长短、重量和品级甚为考究。长剑是指剑长超过50cm者,
战国嵌松石长剑 通长93.5cm,宽5cm,重0.75kg。
战国铁剑的长度常常在100厘米以上。
湖南衡阳出土了楚国铁剑长达140厘米,湖北
宜昌发掘到的一柄铁剑,通长120厘米,把长30厘米以上。
1983年,考古学家们在
广州市区发现了一座2100多年前的古墓,墓主人是中国西汉早期
南越国第二代王
赵昧。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柄特长的铁剑,竟有146厘米长,这是迄今见到的汉代古剑中最长的。
类型区别
古剑有短、长之分。长剑和短剑不仅形制不同,而且使用的技术也各异。古代剑术家有善用长剑者,也有善用短剑者。自汉唐以后,随着剑的使用日趋衰落,剑的短、长之分似乎也逐步变得模糊起来,但还多少保存下一些痕迹。在当代竞技武术的剑术中,已看不到剑的短、长之分的任何迹象了。
剑的起源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无具体确切的定论。抛开起源问题不谈,假如从剑的形制的确定和实用的广泛性上说,我以为剑到了东周才正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兵器,也才真正进人成熟阶段,剑技,也就是剑的击刺技术也才真正臻于鼎盛。东周的剑,又当分为春秋、战国两大阶段。概括言之,春秋之剑较短,主要是青铜制品,至春秋末期开始出现钢铁剑,如著名的湖南长沙杨家山六十五号墓中出土的钢剑就是显证。到了战国,剑身普遍加长,青铜剑固然仍占主要位置,但钢铁剑已经与日俱增。春秋时代的剑一般在50厘米左右,个别也有60厘米或稍长者;而战国剑则常常在70~100厘米间,个别还有长达100厘米以上者。长短变化如此显著,非常引人瞩目。
剑身由短而长的变化,原因大致有三个。春秋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车战所用兵器以长兵戈、矛、戟为主,短小的剑对战车上的甲士而言,无直接斩杀之用,主要用途是“防险非常”,即用于防身,用于弃车后的短兵相接。所以它可能主要配备给作为“致师”的虎贲(
敢死队性质的步战勇士)以及随车步战的“徒附”。到了战国,骑战步战大大发展,迫切需要相应的短兵,剑的位置便骤然提高。这时,为提高杀伤力,剑体需要加长。这是其一。经过长期实战应用,剑的实用技术趋于成熟,技术的发展也要求剑身加长,并进而要求剑的形制多样化,以适应不同技术的需要。这是其二。其三,冶金锻铸工艺的突飞猛进,特别是铁兵取代铜兵的重大变革,使大大提高其坚韧度以延伸剑身成为可能。
勾践剑
文献:
《拾遗记·卷十·诸名山》: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丈,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剑利,土亦钢而精。至越王勾践,使工人白马白牛(庄按白为西方色)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金,阴也,阴盛则阳灭。二名“断水”,以之划水,开即不合。三名“转魄”,以之指月,蟾兔为之倒转。四名“悬翦”,飞鸟游过,触其刃如斩截焉。五名“惊鲵”,以之泛海,鲸鲵为之深入。六名“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却邪”,有妖魅者见之则伏。八名“真刚”,以切玉断金,如削土木矣。以应八方之气铸也。
德意志长剑
简介
一把典型的长剑应是双刃的,其剑柄长度应兼顾既可双手抓握,又不致在单手使用时过于笨拙。
一把长剑可大体分成两部分:剑柄和剑身。其中剑柄又包括剑把、护手和柄头三个部件。剑刃是最主要的攻击部位,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对手极为贴近以至不能有效使用剑刃时,柄头和护手也是可以一用的打击武器。
剑身又可以划分成两半部分:“强剑身”,即剑柄到剑身中部的部分;“弱剑身”,即自中部到剑尖的剑身。这里的“强”和“弱”并非是指结构上的坚固和脆弱,而是说在格挡时由于杠杆原理强剑身相对更不容易被推开。弱剑身的移动速度更快,当你发动攻击时就会使用到弱剑身的这一优势。
长剑的刃部也有术语命名。当你握剑时,靠近第二指关节的剑刃为“长刃”,靠近前臂的另一边则为“短刃”,其他系统中亦有将之分别命名为“真刃”和“假刃”的。
步法
现存的
德意志剑术教程手册在步法这方面着墨不多,可以推想和相近剑术体系并无二致。这里我们只介绍最基本的步法。
大多数剑术系统的起始姿势都是一样的。站好立正,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任意一只脚向前跨一步,左脚右脚倒并不重要,因为这要根据环境来随机应变。将前面那只脚的脚尖指向你的前方,后面一只脚则向外旋转四十五度。这也就是所谓的丁字步,这种姿态能使你前后左右都能保持平衡。膝盖要微屈,这样活动就更轻松流畅,初学者常常忽视这一点。保持上身正直,重心落在两腿之间,尽量放松身体。放松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初学者一握住剑肩膀就开始僵硬,结果造成动作迟钝而不准确。第一次练习步法时不要拿剑,因为你的注意力会被如何握剑吸引过去而不专注于步法上。
首先要练习的是最简单的前后步伐。拉开丁字步,在后脚的推动下突前的那只脚往前跨一步,后脚也跟进一步,整个过程中保持脚尖指向不动,这样就回到了起始的丁字步。接着练习向后。前脚推动,后脚往后点一步,前脚跟上回到丁字步。注意尽量平稳地做这个动作,不要让你的头上下乱点。这是最基本的步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应该掌握。做完前后移动之后,试着以同样的要领进行左右移动,接下来是前后左右斜方向,完毕后交换丁字步的前后脚再全部练习一遍,直到熟练。
下一种步法是所谓的“交替步”,也很简单。以丁字步起始,后脚向前跨一步变为新的前脚,形成新的丁字步姿式,但整个身体向前移动了。接着同样练一下向后的交替步。
交替步也可以用作斜向移动,事实上躲避攻击时常常要用到斜向的交替步,例如你以左脚在前的姿势进行防卫时,若对手向你的头部砍来,就应以交替步向右移动躲开剑锋,若步子较大时则让左腿拖在后面并迅速回到防卫姿势。一定要交换练习两只脚,注意移动的平稳和流畅,结束步伐时要回到稳固平衡的丁字步姿势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