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击乐器
镲,汉语二级字,读作chǎ,是一种中国打击乐器,即小钹。或称镲子、铰子等。中国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因为镲是无固定音高乐器,所以 总的来说小镲声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声音是最低的。
民族乐器
镲,汉、蒙古、藏、侗、傣等各民族互击体鸣乐器。又称水镲、小水镲、镲锅。流行于全国各地。
同时又称之为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镲)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中国钹亦有在西洋音乐里出现,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如指镲。
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
*注:经常被人将其错写为“钗”。
因为镲是无固定音高乐器,所以 总的来说小镲声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声音是最低的。
形制结构
响铜制,钵形,外观与钹十分相像,一般镲体较小,故民间称小钹为镲。镲面较平,厚度比钹稍薄、较铙略厚,中部碗小顶圆。通常面径12厘米~20厘米,碗径为面径的2/5、碗高1.5厘米~2.5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
演奏方法
演奏时,持镲和演奏技巧与钹相同,发音清脆明亮。常用于佛教、道教音乐和文娱、宣传活动中。在豫剧、京剧、晋剧、藏戏等戏曲、河北吹歌十番锣鼓福州评话、 福建南音潮州锣鼓等器乐合奏和舞蹈伴奏中,也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在乐队中,它多与锣、铓、鼓相结合,为旋律敲击板、眼。
镲在演奏时,一般最常见的就是演奏者双手各拿一面镲,互相敲击发出声音。也有用单片来演奏:用小锤或筷子、木棍敲击镲的边缘,能发出非常不同的音响效果,用于民族乐队和说唱伴奏。比如,流行于福建和台湾地区福州评话就是用单片镲演奏,演唱者右手拿钹,大拇指上套一个磁环,碰击镲的边缘使其发出声音,左手持小棍或筷子敲打钹来表演。流行于四川的曲种荷叶也是用单片镲演奏。
镲的演奏总方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20:50
目录
概述
民族乐器
形制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