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
江苏省镇江市东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成立于1992年,并于1993年成立大港经济开发区,1998年6月正式合并成立镇江新区,2010年5月正式晋升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区域218.9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人。
建制沿革
1990年11月15日成立镇江市丁卯桥工业区。
1992年5月24日镇江市丁卯桥工业区更名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9月24日成立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地区。
1993年10月16日,设立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该区由丁卯开发区和大港开发区两部分组成。
1993年12月8日原镇江经济开发(丁卯区)定名为“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原镇江经济开发区(大港区)定名为“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大港区)”。
1998年2月25日以大港、丁卯、化工三个片区为基础,建立镇江新区。
1998年5月15号撤销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地区、镇江市沿江化工建设办公室,重新组建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与镇江新区。
2022年7月,镇江市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开发区(园区)和四至边界。其中包括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综保区)。
区划范围
截至2023年11月,镇江新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3个镇(
丁岗镇、
大路镇、
姚桥镇)、2个街道(
大港街道、
丁卯街道),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驻
金港大道98号。
人口
2009年末新区总人口数21.71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7.33万人(男性8.603万人,女性8.727万人),人口出生率3.87‰, 人口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长率-1.33‰。
截至2015年10月镇江新区常住人口22万。
政治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镇江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镇江市的东郊。地理位置东经119°45’,北纬32°11’。总面积为218.9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镇江新区为
丘陵地貌,地质状况稳定,岩性均匀,无滑坡和地震灾害,土质多属黄土阶地,平整容易、粘性均匀,具有良好的地质承载力,平均为15吨/平方米,比上海浦东和苏州、无锡沿江地区高出一倍。属华南陆台下扬子准地槽宁镇山字型区。从
元古界至
新生界的地层山露基本齐全,总厚度约12000米,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广泛覆盖于基岩之上,沿江一带较为发育,最厚处达130米。
气候
镇江新区位于中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高度角比较大,日照充足,无霜期238天,日照时数2057.2小时,气温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历年平均气温:15.5℃,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ENE(东北偏东),其次为ESE(东南偏东),历年平均风速:3.1m/s,历年最大风速23.0m/s,历年平均气压:1014.0百帕,历年平均降水量:1070.0毫米,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62.5毫米。
水文
镇江新区地面水来源为长江,主要水系属感潮河段,每日涨落潮各两次,涨、落平均延时3小时25分。
自然资源
岸线资源
大港片区的沿江岸线长达35.9公里,其中沿长江主航道岸线长11.6公里,夹江岸线长24.3公里。沿长江主航道的岸线大部分已被利用,夹江岸线尚未利用。长江主航道相比,夹江的水深状况相对较差,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夹江的水深多不足-5米,通航能力较弱,但三江口地区约有近200米的深水岸线。
生态资源
大港片区总体生态面貌良好,山水资源丰富。区内分布有大小山体10余座,包括圌山、青龙山、荞麦山、横山、烟墩山、银山等,山体面积达1300公顷,圌山植被状况良好,林相丰富,森林覆盖率27.4%,物种多样性丰富,是新区具有全局性重要地位的生态资源。
水资源
大港片区内水体主要为长江以及若干河流水系,水系属感潮河段。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达到国家地面水二类标准。从新区整体来看,水系分布东西不均,丘陵区范围内河流较少,分布有孩溪河、大港河、东风河、跃进河等4条主要河流,东面圩区内则水网发达,河流呈横平竖直的方格网状分布,分布有沙腰河、南河家港、东风港、姚桥港等四条主要河港,捆山河纵贯新区南北,是西部丘陵和东部圩区的分界河,团结河横穿新区东西,汇入夹江。
交通
港口
长江在镇江新区境内折而向北,形成良好的天然深水岸线17公里,海拔9-10.55米(吴淞标高),常年水深-11至此-8米,既有舟辑之利,又无洪灾影响。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镇江港大港港区就坐落在镇江新区,
镇江港是中国的主要港口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贸易口岸,与世界72个国家和地区的288个港口通航。大港港区一、二期已建成2.5万吨级深水泊位15个。
内河运输
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在镇江新区边交汇,形成“十字黄金水道”,通过两大水运动脉向全国经济腹地的辐射,镇江新区已形成独特的江海河联运以及完善的铁公水转运的交通格局。运河苏南段和浙江段常年可通行500吨级驳船,苏北段和山东段可通行2000吨级驳船,由于运量大(相当于长江年运量的60%)、运费低(仅为铁路运价的六分之一)并连通中国东部各大重要经济城市,目前该运河已成为中国东部沟通南北的水运大动脉。
铁路
全长24.96公里的镇江至大港铁路将大港与京沪铁路大动脉相连。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轻轨穿区而过,赴上海车程50分钟,赴杭州2个半小时,赴北京4个半小时。
公路
地处公路交通网络最完善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对外交通极为便捷。双向8车道的沪宁高速公路和扬溧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与312国道、104国道、241省道等主要运输干道相连,沿江高等级公路、镇江至禄口国际机场高等级专线、常泰高速公路。
航空
镇江新区到南京禄口机场车程90公里,到常州机场40公里,到上海虹桥机场220公里,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约26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是大陆首批开放的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五个直航点之一。
镇江新区已开通直通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车程仅需40分钟,缩短从镇江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近一半的距离。
经济发展
综述
2009年全区GDP达到212.6亿元,相比1993年,新区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90多倍(现价),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3.5%。人均GDP、工业销售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也分别从1993年的6273元、4.33亿元、679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97523元、612.8亿元、31.9亿元,分别累计增长15.5倍、141.5倍、4698倍。2009年,全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为591.6亿元、147.3亿元,销售、利税分别为502.7亿元,50.5亿元;高新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56%。完成工商注册实际到位外资7.25亿美元,同比增长89.8%,绝对值列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第5位;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23.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1亿元,同比增长54.7%,绝对值列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第6位。
2014年完成GDP517.08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全市增速高出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393.29亿元,同比增长21.6%;工业应税销售758亿元,同比增长6.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91亿元,同比增长3%,税收占比82.64%,其中制造业税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17.5%;进出口总额41.2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额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8亿元,同比增长12.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2%,比2013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1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55%,比2013年提高2.7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13.62亿元,占GDP比重2.64%,比2013年提高0.01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2114件,专利授权量1115件;单位GDP能耗下降率6.9%,超市计划2.4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50元,同比增长9.2%,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05元,同比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0元,同比增长10.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上年的2.08倍缩小至2.04倍,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一产业
2009年,推广品种改良、发酵床养殖、特种种养等技术,使镇江新区高效农业面积增至6.2万亩,基本实现了“镇有千亩片、村有百亩方”的目标。全区新增高效农业种养面积1.22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060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500亩;完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40万亩。完成农业总产值42723万元,同比增长4.62%;其中完成农业产值21710万元,同比增长4.07%;完成林业产值568万元,完成牧业产值11305万元,同比增长6.99%;完成渔业产值1672万元,同比增长3.98%;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468万元,同比增长3.3%。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15元,同比增长11.1%。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80元,同比增长11.8%。
2014年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8亿元,同比增长4.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37亿元,同比增长2.4%。
第二产业
2009年,全部工业完成产值695亿元,实现销售612.8亿元,利税总额55.6亿元。其中定报工业完成产值591.6亿元,完成增加值147.3亿元,实现销售502.7亿元,利税总额50.5亿元。全社会用电量29.1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27.44亿千瓦时。
第三产业
截止2009年底,全区累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总额超过110亿美元,到位外资超过50亿美元,引进外资项目551个,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47个。
2009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7亿元,同比增长20.05%。作为全市东部商业中心的沃得购物广场和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已经正式投入营运,极大地拉动了居民购物休闲服务。作为商业中心主要载体的五大专业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亚太五金市场和亿都建材全面开工建设,其中义乌小商品市场已部分开业,五金市场基本竣工,建材市场一期基本竣工,这将打破我区在专业市场发展方面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形成市场、人气的集聚效应。
丁卯“汽贸一条街”汽车销售企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有力支撑了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持续快速增长。丁卯片区汽车销售商家已达27家,其中4S店20家,比同期增加4家。2009年,汽车销售额近23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市汽车销售总额的70%左右。
社会事业
科技
2014年成立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复合材料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17家,与中南大学、东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46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2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玄武岩纤纤维、相变材料生产以及飞机内饰、天线支架、机身部件等6类产品直接为国产C919大飞机配套,成为江苏省飞机零部件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教育
截至2015年9月镇江新区有8家公办幼儿园全部创成省级优质园,全区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96.84%,全区共有在职教师962名,镇江市骨干教师23名,新区骨干教师114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由3年前的不足30人增至66人,市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创成率80%,在校学生总数近1.4万人。
文化
截至2015年9月镇江新区国家三级以上文化站2家,市三星级以上4家,文化站星级创建达标率100%;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过500场以上,惠及群众10万人次以上。
全区综合文化站建设率达80%以上,村级文化机构实现100%全覆盖。新增健身场地13个,全区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30.4万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组建各类艺术团体、体育组织77个,社区(村)健身队伍占95%以上,培养各级各类社会文化、体育指导员200多名。2009年度,该区共有8个晨晚练健身站(点)和9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受到市体育局表彰,其中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被授予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之星”称号,有4个行政村被市老年体协评为“老年体育百强村”,姚桥镇被评为“老年体育强镇”,港南社区和丁卯社区被评为“老年体育先进社区”。
全区每年举办各级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近百场次,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30多场次。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秧歌、啦啦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吸引着全区3.6万多人参加。该区选手参加市青少年运动会、获得中国象棋、武术、乒乓球、篮球、网球等项目比赛第一名6个,第二名6个,第三名7个。2009年,该区共向上级运动学校输送排球运动员3名,射箭运动员2名,跆拳道和田径运动员各1名。大港中学、大港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和大路小学等4所学校被授予市级体育传统学校。2009年度社发局再次获市政府颁发的体育健身优秀组织奖,获江苏省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集体。
卫生
2014年,镇江新区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农村卫生服务站39个,城区卫生服务站3所。
2009年,各卫生服务中心在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的基础上,完成总收入4758.5万元,同比增长24.3%。门急诊3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2%,出院6729人次,同比增长47.5%,手术病人1211人次,比上年增长3.7%。大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家社区门诊通过了市级狂犬病规范处置门诊考核验收,全区所有医疗机构均通过了市药监局“合格药房”验收,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共发生门诊人次270774人,门诊总费用1465.7万元,门诊费用补偿324.36万元,发生住院治疗5362人次,住院发生费用3110.3万元,住院补偿1043.65万元。
2009年,建成“农民健康促进”试点乡镇1个,建成健康促进学校2所。在三镇21个村建有健康教育宣传专栏16个,发放宣传资料21万张,资料宣传入户率95%以上;完成健康档案81814份,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18449份,建立慢性病档案8944份;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2009年,全区完成查螺面积1000万平方米,完成改厕3000户,顺利通过了镇江市考核验收。
2009年,实现了人口计生宣传、服务体系100%全覆盖,人口增长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区年均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以内,孕前—围产期保健率达95%,免费优生检测率达85%以上,免费服务经费落实率100%,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率95%以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90%以上,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群众满意率90%以上,星级示范村(居)创建率80%以上,奖励政策兑现率达100%。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区文保资源丰富,现有明清古建筑5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8处、区级3处、市级文保控制单位5处。2009年,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赵氏佳城工程修缮建设,
赵伯先故居修缮工程获省优秀工程特别贡献奖,公布区级非物质文化名录36条,东乡羊肉烹制技艺和华山庙会已列入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方言
古代,以长江为自然分界线,镇江也属于吴语区域。现代的镇江话却与毗邻的丹阳迥异,而与扬州仅有微殊。镇江话方言属性变化的原因大致有政治,经济,自然地理与交通几个方面。
吴语对镇江话也有渗透,主要表现在词汇上。镇江话发展的总趋势是向普通话接近,新词取代旧词的速度很快,数量也很大。语音上,一些古音残余正进一步消失,逐步向普通话过渡。例如“祖、锄”的韵母旧读o,近多读u;“姐、且、谢”的声母旧读z、c、s,现开始读j、q、x;“占、善”的声母旧读j、x,今天多读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