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镇江江蟹体色浅青色,有光泽;腹部透射微红;黄毛金爪白肚皮,爪子长;头胸甲疣状突起明显、“工”字型花纹清晰。镇江江蟹蒸熟后蟹黄鲜美,肉质嫩滑,回味甘甜;气味腥香浓郁。
独特内含成分:硒、铁含量高,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镇江江蟹肉质中硒含量为0.14~0.60毫克/千克,铁含量6.80~20.40毫克/100克。镇江江蟹肉质中游离氨基酸总量45500.00~85600.00毫克/100克,丙氨酸5560.00~8500.00毫克/100克,谷氨酸2800.00 ~5600.00毫克/100克,甘氨酸2800.00~3600.00毫克/100克,精氨酸2550.00~6800.00毫克/100克。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镇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西北顶点,地形起伏,低山丘陵占全市面积的51.1%。沿江及附近来水区域自西向东有宝华山、五洲山、十里长山、金山、北固山、焦山、象山和圌山等。境内有矿藏231处。镇江江蟹沿江养殖地带:西自句容宝华镇,东至扬中西来桥镇,长约100千米。土壤,上部为粉壤质中壤土,下部为砂粉质轻壤土或砂壤土,有的犁底层以下为沙层,pH值6.5~8.5。江边滩地有大量芦苇、杞柳等沼生植物,镇江境内长江水面积约232.9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
水文情况
世业洲、江心洲、扬中及其西来桥镇,将长江镇江段江流自西向东四分四合、迂回曲折,局部区域形成回旋。沿江水系包括宁镇低山丘陵主峰以北的部分宁镇丘陵区以及全部沿江洲地圩田区域,即句容、丹徒、丹阳的北部和市郊、扬中的全部流域。圩区 港河密布,直通长江,引水排水极为便利。长江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流量为3.3万多立方米/秒(南京站,下同),1954年最大洪水流量为10万立方米/秒,冬季最枯流量也在0.6万立方米/秒以上。年泾流总量达10395亿立方米,历年最高水位为10.22米(1954年8月),最低水位为仅1.54米。水位变幅较大,京杭江南大运河丹徒闸和谏壁闸入口,流经丹徒东部,横穿丹阳,最大流量达217立方米/秒。镇江市丹徒区江心洲江蟹养殖水域(保护区)水质类别为Ⅰ类(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镇江江蟹养殖环境概述》)。
气候情况
镇江江蟹养殖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的特点,气候条件优越,全年无霜期227~230天,年摄氏零度以上积温5431.6℃~5526.5℃,年辐射总量111.3kcal/平方厘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建国后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062.4~1071.6毫米,雨日平均118天。雨量季节分配为春季23%,夏季45%,秋季21%,冬季11%,雨量适中,雨热同季。饵料生物丰富,种类繁多,以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为主的水草生长茂盛,为江蟹养殖提供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历史渊源
镇江江蟹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三国后期至元、清,镇江历史上皆有相关记载,镇江江蟹文化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应和时代元素。江蟹文化助推了镇江江蟹产业的发展,江蟹产业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镇江江蟹文化内涵。
相传早在三国后期镇江人就创造发明了独特的“蟹黄汤包”。相传为纪念孙尚香,镇江人学着汨罗人用粽子来祭祀屈原,便包了肉馒头,投入江中。由于孙夫人生前爱吃螃蟹,遂加入蟹黄,称“蟹黄汤包”。从此代代相传至今,蟹包和肴肉是镇江的两大名产,同获全国“金鼎”奖。
元代,镇江更有输送蟹王之所的美誉。据《至顺镇江志》[元]记载:“蟹,俗称旁蟹,以其横行故也。《本草》:“蟹至八月,即衔稻芒两茎长寸许,东乡至海,输送蟹王之所”。镇江市原丹徒县大港、大路、姚桥三镇,至今仍称谓“镇江东乡”。镇江东乡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秋风起,蟹脚齐,打灯笼,围竹篱,大哥挽裤脚,小弟断水渠,大娘洗新姜,二姐打醋急。
清朝,“芙蓉套蟹”曾定为镇江乾隆御宴。《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作者曹雪芹笔下生动的描写,至今令人回味无穷,令人难忘。“持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小说故事发生在金陵(现南京市),与镇江近在咫尺,如今高铁仅18分钟行程。其席间品尝的螃蟹有理由相信正是镇江输送的“蟹王”。硕大肥美的“蟹王”,正是昔日达官贵人享用美味佳肴。
截至20世纪80年代初,镇江江蟹皆为长江天然资源捕获物,据水产年报资料,1955年捕捞产量达616.8吨。随着时代发展,江蟹天然捕捞产量已远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1977年开始组织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丹徒县志》记载:“螃蟹养殖,1977年从崇明县购回螃蟹苗535公斤人工放养。
1980年荣炳公社洋湖水产养殖场放流蟹苗7.5公斤,当年收益”。据《润州志》记载:“1982年,镇江市郊汝山乡新生、长江村人工试养螃蟹各1亩,1985年发展到120亩”。
《镇江年鉴》2002记载:上世纪九十年代,镇江“兴建特色餐饮江鲜一条街”,同时“在扬中、丹徒等地沿江滩地,充分发挥长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势资源优势,通过‘低坝、高栏、围养’方式发展长江名贵鱼类和江蟹”。
2013年将发展镇江江蟹产业列入《农业产业千亿工程规划(2013-2015)》和《镇江现代特色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同年3月,镇江市农委出台了《促进镇江江鲜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了镇江江蟹产业发展和壮大。
生产情况
2013年,镇江江蟹保护面积2871.2公顷,产量2135.6吨。
产品荣誉
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镇江江蟹”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镇江市长江行政区域段沿江及5条支流(通济河、九曲河、香草河、大运河和便民河)两岸1公里范围内。具体包括扬中市所有6个镇(街道办事处),镇江新区大路镇、姚桥镇、大港街道办事处,润州区蒋乔镇、七里甸街道办事处,京口区谏壁镇、象山镇,丹徒区高桥镇、江心镇、世业镇,丹阳市新桥镇、后巷镇、陵口镇、珥陵镇、延陵镇,句容市宝华镇、下蜀镇等7个县(市、区)的23个镇(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4′15″~119°56′52″,北纬31°48′45″~32°18′40″。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5-01-1607。
安全要求
养殖环境和养殖用水符合NY536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河蟹养殖按照《镇江江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QB3211/T —2013)。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选择生态环境好、水质优的沿江及通江河道一带建立养殖基地,引用长江水经生物净化后为养殖用水。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养蟹池,养殖池以1~2公顷为主。pH值7左右,溶氧不低于4毫克/升,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保持鲜、活、嫩、爽。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从省级水产良种场购进长江中华绒螯蟹蟹苗,蟹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寄生虫。利用江水,按无公害方法培育幼蟹。质量要求:背甲淡绿或黄绿,腹部银白;四肢齐全,指节无损伤;体质健壮,爬行敏捷;甲壳光滑,无附着物,规格120~160只/千克。
3、生产过程管理:池塘环境和养殖用水符合NY536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区域内江蟹苗种培育和养殖严格按照《镇江江蟹生态养殖技术规程》操作。养殖期间定期使用生石灰、微生态制剂改良和调节水质、底质。模拟河蟹自然生存生长环境,采用多品 种水草混合种植与管护技术,即立体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和 金鱼藻等多种水草,水草覆盖率生产前期40%,中后期60%~70%。选用鲜活螺、蚬、小杂鱼及专用配合饲料,春季亩投放活螺蛳250~300千克,配合饲料质量符合NY507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规定,渔用药物使用符合NY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定。协会定期对养殖户开展江蟹养殖、质量控制技术培训和监督检查,不断提升镇江江蟹养殖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4、河蟹捕捞及产后处理:江蟹捕捞最佳季节为10月~11月,捕捞方法有地笼捕捞、徒手捕捞、带水捕捞、灯光诱捕等。捕获的河蟹按产品标准进行分级,做到“四分开”,大小分开、强弱分开、健残分开、肥瘦分开。暂养待其鳃部污物排净,肠道粪便排空后包装上市。
5、生产记录要求:养殖户建立江蟹养殖塘口档案,及时记录养殖环境、种苗放养、水质管理、投入品使用、巡塘管理、疫病预防、产品捕捞、分级、包装、运输、销售和暂养等情况。
专用标志使用
1、申请使用镇江江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应向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递交《镇江江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申请书》及相关附件材料。
2、经审核符合镇江江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条件的申请人,应与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签订《镇江江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书》,在明确双方对品牌保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后,方可使用“镇江江蟹地理标志”,即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图案。
3、使用镇江江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守《镇江江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