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锻炼
赵树理创作的短篇小说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创作的短篇小说,于1958年首发于《火花》8月号,同年被《人民文学》第9期转载,并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内容简介
“争先”农业社副主任杨小四是个青年人,老主任王聚海认为他还年轻,还需要“锻炼”。农业社有两个落后的女社员,一个外号叫“小腿疼”,一个叫“吃不饱”。“小腿疼”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对于她俩,王聚海一味做和事佬,而杨小四写大字报批评她们。“小腿疼”大闹社办公室,但被杨小四利用法律、政权的力量所制服。后来,杨小四设计让“小腿疼”“吃不饱”偷社里的棉花,然后发动群众开她们的“批斗会”,整治了这两个落后妇女。通过这些事,杨小四表现出非凡的工作能力,老主任则被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指出该“锻炼锻炼”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他自己。
创作背景
创作过程
赵树理曾表示,《“锻炼锻炼”》是“半自动写的”,或者也可把它看作“赶任务”之作。1958年,《火花》杂志向赵树理约稿,并希望他在当年六月写出一篇小说,以便发表在八月号上。但由于赵树理正沉浸在《灵泉洞》的写作中,迟至七月上旬还未交稿。于是,时为《火花》杂志副主编的韩文洲亲自前往长治催稿。赵树理碍于情面,只好中断《灵泉洞》的写作,花两天时间赶写出了这篇小说。(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原型被认为是出自他曾多次深入体验生活的长治市琚寨村。)
创作初衷
赵树理在《当前创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表示,他创作《“锻炼锻炼”》是想解决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他认为,中农干部当了领导干部后,不解决这种是非不明的思想问题,就会包庇有落后思想的人,压制新生力量。对于这种人民内部矛盾,王聚海式的、“小腿疼”式的人,狠狠整他们一顿,犯不着,他们没有犯什么法,可是他们思想、观点不明确,又无是无非,确实影响了工作进度。赵树理觉得对于这类人,最好的办法是把事实摆出来,促使他们提高思想。
人物介绍
王聚海
“争先”农业社主任,从抗日战争时八路军来了后他就当过村长,做各种动员工作都有点办法;土改时,坚决拒绝地主收买。成立“争先农业社”时,他被选为社主任,好几年一直连选连任。作为老资格的村干部,他靠经验主义开展工作,没原则,爱和稀泥,主张“和事不表理”,对违反劳动纪律、破坏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迁就姑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一味地回避矛盾。对青年、妇女干部,不但不加培养,反而非常轻视。结果在事实面前证明了需要锻炼锻炼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他自己。
杨小四
“争先”农业社副主任,对群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态度明确,精明干练,敢想敢干,是个有头脑有思想的青年干部。他以集体利益为重,勇于同不良现象做斗争,不按常理出牌,剑走偏锋,不怕招惹麻烦,但工作作风急躁生硬。
“小腿疼”
50多岁的农村妇女。早年生过腿疮,生病时由丈夫伺候,病好后她就称自己落了个“小腿疼”的病根,不愿下地劳动,却不耽误玩乐、串门。在家里,她一切由儿媳伺候,在外头则是有便宜就捞,有空子就钻,处世哲学是“做不如拾,拾不如偷,不为公,只为己”。她个性泼辣,仗着自己社会经验足,辈份高,和许多干部沾亲带故,倚老卖老,耍赖使泼。
“吃不饱”
本名李宝珠,30来岁,论长相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却好逸恶劳,把婚姻当成图谋私利的手段,现在的丈夫张信对她来说只是个“过渡”,一旦找到更好的就离婚。而且她还给丈夫立了“政策”,劳动全由丈夫包下,花钱得她批准。她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想穿什么就置什么,丈夫则由她做啥吃啥,买啥穿啥。她惯于背风点火、暗中使坏,教唆“小腿疼”跟农业社去吵去闹,自己却隔岸观火。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锻炼锻炼”》是一篇典型的问题小说。作品敏锐地触及了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通过“争先”农业社青年副主任杨小四等人想办法整治好吃懒做、损人利己的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等人,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故事,揭露了农村干部中存在的和事佬式思想、工作作风和农村某些群众中存在的旧思想、旧习惯。同时客观上揭露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贫困和农村干部作风的粗暴、农村中日益激化的“干群矛盾”。
作者主观上是想维护农村中的新生事物,让自私落后的人出点丑,意在“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小说的题目“锻炼锻炼”是农业社主任王聚海的口头禅,在他看来副主任杨小四是个还需要“锻炼锻炼”的青年。从赵树理的主观创作意图看,他是将杨小四作为农村中的新生力量加以肯定的,所以需要“锻炼锻炼”的不是杨小四而恰恰是具有“和事佬”工作作风的王聚海。然而,杨小四对落后的群众不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只会通过“大字报”“罚款”“送乡政府”来欺辱人,为了激发社员劳动积极性,还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阳谋”——私自去“自由摘棉花”的“小腿疼”“吃不饱”被宣布为偷棉花的“犯人”。实际上,“小腿疼”“吃不饱”这两个农村落后妇女,虽然喜欢贪小便宜,但还不至于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式才能解决。 王聚海“和稀泥”助长了落后分子的气焰,固然不对,但杨小四动不动以“大字报”“送法院”想威吓,也不妥当。
另外,通过小说中“吃不饱”“小腿疼”这两个落后农村妇女的艺术形象,赵树理典型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自私自利、不想参加集体劳动却想分享集体果实,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艺术特点
讽刺手法
该小说显示了作者善于驾驭讽刺语言艺术的功力。他常以生动的笔触,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插入富有戏剧性的场景,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在叙述介绍“吃不饱”的思想性格时,很自然地锲入一段张太和在张信饭碗里发现一根面条的描写,它不但使情节突然热闹生动,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其明朗、充实,吃不饱的自私,张信的无能,张太和的调皮,都在这一颇有喜剧韵味的画面里展露无遗了。又譬如在介绍王聚海时,忽然插入了高秀兰贴他大字报的描写,使情节突然波澜泛起。王聚海最瞧不起高秀兰,认为她最需要“锻炼”,开碰头会老把她忘掉,可是高秀兰却偏偏没忘掉他,公开揭露了他的缺点,但是王聚海看了大字报之后,却仍是安之若素地用长辈口气说她‘有出息,“以后好好锻炼锻炼,还许能给社里办点事”。这又是以对比突出了王聚海的固执。小说有时仅以白描手法来达到刻露尽相,毕显丑态的目的。譬如最后写小腿疼做交代那一场面,作者是那样绘声绘色地描幕小腿疼不断变化的说话语气,摹拟她那瞬息即变的神态表情,把一个撒泼耍赖的老婆子写得栩栩如生。
语言生动
该小说的语言鲜明生动,风趣幽默,富有表现力。张太和说,“你把你的上级架子扎得硬硬的”,这个“扎”字就用的好,它是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形象有神。该小说的语言不仅群众化而且个性化,譬如小腿疼和杨小四等为大字报事件的那场争吵,在那唇枪舌剑热闹非凡的嚷声中,杨小四的强硬、王聚海的软弱,以及小腿疼的狡黠蛮横,无不得到清晰的呈现。
作者也常常赋予人物以特殊的独有的语言,如王聚海的几句口头禅就很有个性,“锻炼锻炼”表现了他主观自大,看不起年轻人,“解释解释”表现了他的不能坚持原则,遇事总想磨平矛盾和稀泥,“摸性格”则暴露了他讨好迁就落后的弱点,而这些习惯化了的口头语又都切合他干部的身份,透出一股老气横秋,以领导自居的气派。有趣的是,他口口声声摸人家的“性格”,结果是自己的性格反被别人摸了个透,遇事喜欢“解释”,到头来却是越解释矛盾越尖锐,动不动要人家“锻炼”,而事实证明应该锻炼的却是他自己。所以这些口头语,又是十分风趣地起了讽刺的作用,使人物性格被抹上一层喜剧油彩,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作品评价
原《文艺月报》编委、上海作协副主席王西彦:“就《‘锻炼锻炼’》所反映的人民内部矛盾而论,赵树理同志对生活的熟悉和理解,是远较我们深刻的……他在这篇作品里,一点也不利用叫喊和说教,却运用他那一贯的朴素的手描手法,通过生活形象的描绘和情节的巧妙安排,揭露出农村前进的生活中所产生的矛盾……”
作品争议
《“锻炼锻炼”》发表后,曾引起争论。《文艺报》在1959年7、9、10期上,以“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为题,开展了对这篇小说的讨论。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作品丑化了农村干部和农村妇女的形象,不能反映出进代、社会的本质;人物性格特征也游离于时代、社会之外,环境和人物不典型。多数人持肯定意见,认为作者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如实地、有分寸地揭露和批评人民内部矛盾。
作者简介
赵树理。山西沁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历任高小及初中教师,山西阳城县新编八区区长,《黄河日报》路东版编辑,《中国人报》、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编辑。1949年后历任《工人报》记者,全国文字工作者协会常委、创作部负责人,《说说唱唱》编辑、副主编,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创作部长。全国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共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盘龙峪》《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福贵》《锻炼锻炼》《邪不压正》《传家宝》《卖烟叶》,鼓词《庞如林》《石不烂赶车》,文学剧本《万家楼》《打倒汉奸》,报告文学《孟祥英翻身》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0 08:23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