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锰合金是由锰、硅、铁及少量碳和其它元素组成的合金,是一种用途较广、产量较大的铁合金。含有足够硅量的
锰铁合金,熔化温度范围 1075℃—1320℃。多在开口固定式矿热电炉中冶炼,近年已采用旋转、封闭式 电炉生产。硅锰合金是冶炼
中低碳锰铁和金属锰的还原剂,也作为炼钢生产中的
复合脱氧剂和合金剂及脱硫剂。通常作为还原剂用的占40%,作脱氧剂和合金剂的占60%。
20世纪初法国冶金学家在研究电硅热法生产中、
低碳锰铁过程中,用碳从含锰高的硅酸锰矿还原出含Mn75%、Si20%~25%和碳约1%的锰硅合金,代替硅和硅铁作还原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末期,德国魏斯韦勒厂在1000kVA电炉内,用焦屑还原含约10%Mn的高炉渣,产出含Si16%的锰硅合金。1929年
克莱门特(F.Clements)报导了含Mn60%~80%的锰硅合金中硅与碳含量间的关系。从图1中看出含Si>18%时,合金含C<1%。
锰硅二元系相图见图1。在高温液相区有两个稳定化合物,Mn5Si3和MnSi。在液相线下的化合物有Mn6Si、Mn9Si、Mn3Si、Mn5Si2和Mn11Si9等。锰硅合金中含有约20%Fe,Mn-Si-Fe合金在锰角的液相线投影图见图2。图2中的粗黑虚线为有铁存在时Mn-Si系共晶点与包晶点的移动轨迹,即液相面相交线的投影。图2中还给出了Mn-Si系中的共晶反应点(e6、e7)、包晶反应点(p4、p5、p6、p7)及Mn-Si-Fe三元共晶点p1。锰硅合金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是含碳量与含硅量成反比(见图3)。这是因为锰的硅化物比碳化物稳定。商品锰硅铁合金(含Mn65%~75%、Si15%~25%)的密度约为6.3g/cm,熔化温度范围为1075~1320℃。
锰硅合金加入钢液中脱氧,脱氧产物为MnSiO3。比FeSiO3的熔点低,表面张力较大,容易从钢液中上浮,因而钢中夹杂物较少。锰硅合金脱氧时,锰和硅的利用率均较高,所以锰硅合金是良好的
复合脱氧剂。锰硅合金的锰碳比高,特别适合冶炼含锰的低碳钢。由于镇静钢、高强度低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等产量的增加,锰硅合金的用量也相应增加。
锰硅合金是在
埋弧还原电炉内,用碳还原锰矿和硅石炼成的。(工艺流程见图4)电炉容量3000~63000kVA,炉型可以是封闭式、半封闭式或敞口式。(见埋弧还原电炉)
锰原料通常由几种锰矿。富锰渣、锰烧结矿等搭配组成。入炉成分要求为Mn>30%,Mn/Fe>4.5,P/Mn≤0.0035;硅石含SiO2>98%;焦炭含固定碳>80%,灰分<15%;熔剂有石灰(或石灰石)、白云石与萤石等,添加量根据锰原料的脉石组分、冶炼渣型及电炉容量等决定。
在电炉冶炼时炉内分成4层,即炉料层、焦炭层、炉渣层与合金层。(图4)炉料层是矿石、熔剂与焦炭的混合物。在电极周围料层薄,下料速度快,靠炉墙料层厚。矿石受热收缩而出现细裂纹和孔穴,至下部变成网状。炉料区内MnO2与Fe2O3被CO还原或热分解成MnO和FeO。靠近焦炭层的矿石开始软化和生成熔点约为1200~1300℃的初渣。中国的锰矿含Al2O3较高,初渣的熔点可参考MnO-SiO2-Al2O3系相图(图5)。炉料层下面为焦炭层,厚约100mm,在锰硅合金冶炼中占有重要位置。熔融的炉料和初渣穿过此层时,被赤热的焦炭还原。焦炭层的焦炭孔隙中有大量的细金属粒,它是含Si20%~30%的合金。熔渣穿过焦炭层而进入炉渣层。在电极下端及其附近是焦炭粒,熔渣和金属粒的混合层。在电弧加热的高温下进行碳还原MnO与SiO2的反应。还原出来的合金下沉至熔池底部,形成合金层。
锰硅合金的冶炼操作与高碳锰铁相似,但渣铁出炉温度应控制在1400~1500℃之间。炉渣熔点应选择在1300℃附近。炉渣熔点过高,则炉料过热,渣黏度大,渣中夹合金多;熔点低则成渣速度大于反应速度,造成炉内翻渣。提高炉渣碱度可以降低渣中MnO的含量,从而提高锰的回收率。但碱度过高会使
二氧化硅的还原变得困难,渣量增加。确定适当的炉渣碱度十分重要。碱度CaO+MgO/SiO2应控制在0.6~1.1范围内。生产Si≥22%的锰硅合金取下限,生产Si≤14%的锰硅合金取上限。减少渣量是降低电耗,提高锰回收率的前提。降低渣量的主要途径是提高锰原料含锰量及选择Al2O3含量高的渣型。渣中Al2O3要控制在15%~20%。合金与渣需定时从炉内排出并将合金铸锭,炉渣则送冲渣场粒化,用作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