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竹
禾本科簕竹属植物
锦竹(Bambusa subaequalis H. L. Fung & C. Y. Sia)是禾本科、簕竹属植物。竿高8-12米,直径4-6厘米,尾梢下弯,下部挺直;节间长40-50厘米;分枝常自竿基第一节开始,竿下部各节常生1-3枝;箨鞘早落,背面无毛;箨耳不显著,常与箨片基部相连;箨舌高约3毫米,边缘具细纤毛;箨片宿存,直立,近三角形;箨片基底宽度约与箨鞘先端的宽度近相等;叶鞘近无毛;叶耳常不发达;叶舌极矮,近全缘;叶片线形,通常长9-16厘米,宽10-13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花枝未见。
植物学史
锦竹是1960年在望江楼公园发现引进,并命名发表的竹
形态特征
锦竹竿高10-15米,直径(2.5)3.5-7厘米,直立;全秆计20-43节,节间一般长38-40厘米,最长达46厘米,基部节间长11-17厘米,圆筒形,绿色,幼时有灰色至棕色小刺毛,无白粉,平滑,纵细线棱纹不明显,中空,秆壁厚1-1.5厘米,髓呈锯屑状;箨环隆起,狭窄,灰褐色,无毛,有箨鞘基部残留物;秆环平,无毛;节内高5-9毫米,无毛,平滑,光亮。秆芽半圆形,先端有尖头,边缘有灰白色纤毛。秆的第1-2节开始分枝,有软刺状缩短枝,但绝不呈坚硬锐刺,下部秆节上具1-3枚分枝,上部者每节可多达15枚,有明显的粗壮主枝,其长达4-5米,直径达8-10毫米,节间长达30厘米,无毛。红褐绿色,疏生黄色小刺毛;箨鞘早落,背面初时在外侧边缘处具1-2条淡黄绿色纵条纹,老时淡黄色,软骨质,长三角形,长25-32厘米(约为节间长度的2/5-2/3),基部宽17-25厘米,顶端宽7-12厘米,无毛或有时具极少数黄色小刺毛,纵脉纹稍明显,小横脉不发育,边缘上部有灰色长约1毫米的毛;箨耳近等大,外面黄褐色,内面暗紫色,边缘具弯曲灰黄色长2-6毫米的继毛;箨舌三角形,中部拱出,内面无毛,外面有棕色稀疏小刺毛,高3-4毫米,口部有宽扁的劲直灰黄色长1-2毫米的继毛;箨片三角形,直立,基部不收缩或微作圆形收缩,长(25)10-18厘米,宽(3.3)4.3-10厘米,外面无毛,纵脉纹不甚明显,内面有棕色小刺毛,纵脉纹很显著,边缘基部具棕色或灰色弯曲长1-2毫米的纤毛,而基部以上全缘。小枝具叶(3)4-7枚;叶鞘长2-4.2厘米,淡绿色,无毛,纵脉纹不明显,上部纵脊明显,边缘无纤毛;叶耳长圆形,紫色,极易脱落,边缘有淡紫色长1-2毫米直立继毛;叶舌截平形,淡黄绿色,无毛,高约0.l毫米;叶柄长约0.5毫米,淡绿色,无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2-11(14)厘米,宽1-1.5(1.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有灰白色微毛,次脉不清晰,约为3-4对,小横脉细密而不清晰,边缘有小锯齿。花枝未见。
近种区别
锦竹与乡土竹(Bambusaindigena)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锦竹竿壁较之稍薄,节间较长,节处无毛,箨耳不显著,叶片较窄。
产地生境
锦竹原产于中国中南部,中国东南部有引种栽培;喜生于丘陵地村落附近。
主要价值
经济:锦竹竿挺直而坚韧,粗度均匀,宜作棚架、农具柄等用材。
药用:锦竹以叶、根或用茎烤取的竹沥供药用。叶能解热;根治骨节疼痛;竹沥清热降火,治风湿,化痰。
参考资料
锦竹.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2 03:2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