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雕,是中国乃至世界一门独特的工艺,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锡雕,也浙江省
永康市、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永康锡雕
永康锡雕始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光绪《永康县志》载:“土、石、竹、木、金、银、铜、铁、锡皆有匠——多鬻技于他乡。”20世纪80年代末,永康从事小五金手工技艺的人数已达4万余人,其中以打铜、打铁、“打镴”的人居多。“打镴”就是指专门加工锡制品的手艺,其时锡雕产品的种类已达到了200余种。这个时期出现了以芝英镇岘口村、小派溪村、练结村和方岩镇后浅村、古山镇寺下胡村为代表的永康锡雕专业村。
莱芜锡雕
莱芜锡雕是流行于山东省莱芜地区的传统锡作艺术,它在清代乾隆年间达于鼎盛,从业者不下千人。早先的锡制品以日用器物居多,后被定为朝廷贡品,逐渐发展出一些具有高度观赏价值的锡雕艺术品。由王时行创始的王家锡雕是莱芜锡艺的突出代表,迄今已有八代传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传人努力创新,改进制作工具,完善加工技艺,开发品种样式,使莱芜锡艺不断精进。
泉州锡雕
泉州锡雕,始于唐宋,在元明时期,国外先进的熔炼技术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泉州,与泉州传统民间工艺相融合,锡雕的纯度提炼技术和錾刻工艺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泉州锡雕集传统雕刻、油漆、灯艺、铸造艺术于一体,铸造精细,有鲜明的闽南风格。
文化特征
永康锡雕
永康锡雕,俗称“打镴(打锡)”,是五金之乡重要的一门传统手工技艺,其制品古色古香,光泽清亮,晶莹夺目,多用于制作传统嫁妆、仪仗道具、佛事法器及生活日用品等,具有较高的实用和观赏价值。永康作为百工之乡,素多能工巧匠,他们在吸收各地锡雕工艺特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出雕花、篆刻、抛光、车刨等精加工的新工艺,使永康锡雕在全国更是独领风骚。永康锡雕在光洁度、外形、内质上都胜人一筹。尤其是经过长期经验积累,永康艺人对锡料成色、等级的辨别,在没有检测仪器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相当精确的程度。他们能通过敲打、拗折、牙咬、辨色等方法,区别出锡料的不同成色和等级,竟有72种之多,可见永康锡雕艺人的功力非同一般。
在永康民间随处可见锡制的酒壶、茶壶、茶叶罐、粉子盒、果品盒等日常生活用品;麒麟、梅花鹿、狮子、大象、龙、凤、仙鹤等动物形状的香炉、烛台等摆饰;佛事、祭祖或迎罗汉时用的各式兵器、四大金刚法器、八仙道具等祭器;及荷花、佛手、瓶鞍剑卿(平安吉庆)等盆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旧时,永康人嫁女儿有一个传统,嫁妆里一定要有锡做的茶壶和烛台(至少一对烛台),茶壶上要有吉祥的图案,烛台上要雕有龙凤,寓意龙凤呈祥。这些雕刻越精致,主人家就越有面子,足见锡雕在永康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永康锡雕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浙东一带祠堂庙宇多,为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往往需要大量祭祀用品,如大型锡制品“鸾驾”,共有56对112件,既有十八般兵器,又有文房四宝、岁寒三友等传统器物和八仙神像、四大天王等故事传说,它们陈列于宗祠之中,专人保管,定时开放,使人们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也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莱芜锡雕
莱芜锡雕工艺繁多,主要包括浮雕、圆雕、线雕、凹雕、镶嵌等制作手段和锻、錾、塑、雕、焊等加工技法,可以生产礼器、酒具、茶具、文房用具、艺术摆件等许多锡器品种。莱芜锡雕造型精巧,雕饰雅致,工艺考究,保持了锡器工艺的优秀传统,同时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制作工序
传统的永康锡器由纯手工制作,锡纯度高,雕制技艺工序繁多,包括选材、熔锡、制版、铸造、打坯、焊接、抛光、雕刻等八大工序。锡雕制作的主要工具有座锤、铜头平锤、铁锤、窝锤、捣锤、拍板、尖挫、半圆挫、铁挫、小平挫、大平挫、方挫、剪刀、铁钳、三元尺、弓步(圆规)、套头棒、料绳、镴板、紫铜镴錾、大小熔锡锅、窝镇、铁龙、车架、小瓦炉与炭、锡料模具、烛台铁模具、茶壶铁模具、红石模具、电动车架、固定场所熔锡炉、鹅毛扇、刮刀、松香等。
莱芜锡雕技法风格粗放,制作程序如下:
1.铸板,将锡锭放入锅中烧成锡水,然后将锡水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成方形锡板;
2.下料,按照图样在锡板上画出相应的轮廓,并沿画线裁剪;
3.打制,将裁剪好的锡板打造成各种器型,此法也称冷锻;
4.焊接,用松香酒精和水调配出“松香水”,用锡条蘸取松香水,涂抹在焊接口处,用火焰将锡条融化滴在接缝处、使其闭合。
题材作品
锡雕传统工艺,采用的题材非常广泛、瑞兽、花鸟、戏曲人物、名胜古迹、地域文化、故事传说、市井百姓、诗歌词曲等,只要人其视野,便能成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借此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寄托人们积极向上的美好精神向往。锡雕传统工艺品的用途除了实用功能美化与装饰生活以外,同时担任着礼仪教化、宣扬美德、歌颂生活的传媒作用,故而中国锡雕传统艺品题材内容大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愿”“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用于婚丧嫁娶、馈赠亲朋好友、祭祖拜神等活动之际,装饰和渲染吉祥气氛,传达情感。锡雕的表现题材按物件类别可分为礼器、饮具、灯烛具、烟具、薰具、文具、化妆盒、纪念章、纪念币、摆件、花瓶、储藏用品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锡雕是汉族传统雕塑艺术,是中国乃至世界一门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与其他雕镌工艺相比下,虽无盛名,却也独占一方特色。锡以其独特的材质特点,在现今社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传承状况
在永康,打锡工匠世代相传,以前从业人数众多,当下多数已改行,仍坚持手工生产的已不多。主要有芝英街道三村的应业根、练结村的章安康、岘口村的周月忠、古山镇胡库上村的胡汉生、象珠镇唐先一村的施世龙、石湖口村的金浙江、夏杜曹村的曹职六、江南街道的冯长林等等。
由于莱芜锡雕制作工艺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一件作品制作周期往往长达半个月、一个月,制作一件精品从设计到成型,有的要花费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因此,很难形成规模化批量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市场发展。掌握熟练技艺的民间艺人年事已高,而在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不感兴趣,人员培训录用成了一大问题,从业人员很难招收,再加上这是一门特种工艺,人员培训周期长、投入大,更需要从业人员的热情和天分为基础,莱芜锡雕后继乏人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面对以上种种状况,抢救、保护莱芜锡雕艺术已是刻不容缓。
传承人物
应业根,男,1930年7月出生,永康市芝英街道三村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锡雕,申报地区为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盛一原,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浙江永康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锡雕,申报地区为浙江省永康市。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浙江荣盛达锡制品有限公司、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锡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0年12月22日,积极推动济南市非遗活态传承,有效缓解部分非遗项目后继无人的困境,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加强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的支持力度,连续三年开展了非遗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阶段性成果颇为显著。当下,2020年济南市知名非遗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已经正式启动。作为锡雕项目保护单位,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的项目传承人王圣良成功入选该工程,现面向社会免费公开招聘学员。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浙江荣盛达锡制品有限公司获得“锡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该项目保护单位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市艺术创作研究院)。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2018年8月31日,在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
重要展览
2018年4月13日,《乱砍滥伐篇》《工业污染篇》《残骸感悟篇》三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泉州锡雕装置作品,13日亮相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展厅,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关注。
2018年4月14日,“海丝”文化,进一步发掘和保护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由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主办的《锡光溢彩——泉州锡雕艺术作品展》,13日在南后街上的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展。该展览将持续到5月1日,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2020年,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12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第九代传承人王翡岳在现场展示莱芜锡雕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