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文是锡伯语的文字,1947年前后由满文略加改造而成,是全音素文字。由上至下竖写,各列由左至右排列。
简介
锡伯文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少数民族
锡伯族的民族通用文字,主要通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和塔城市,约有2.7万锡伯人使用。“锡伯”历史上还出现过“胥纰”、“犀毗”、“师比”、“失比”、“犀比”、“席北”、“西北”、“西百”、“西博”等多个别称。
发展
建国前的文字改革
锡伯文到20世纪40年代,使用的是满文,用满文来记录本。民族的文学语言,创造了本民族光彩夺目的文化。这个时期满文在锡伯族的文化交流,发展教育等方面都直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锡伯族在使用满文的过程中,语言有了发展变化,为了使本民族使用的文字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很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锡伯族人民自辛亥以后便进行了多次文字改革的尝试。这种改革起初以废除满文,改用外文字母方案,创制新文字为目的,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先后有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锡伯文新文字方案,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锡伯文新文字方案出台。前者因无群众基础,未能颁行便流产。后者即拉丁文字母记录的新文字方案,30年代末曾用来编写锡伯语文课本,在部分锡伯族学校实行实验教学,但也因诸多方面的原因未能付诸实施。1947年,锡伯族人民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认为还是使用满文才是最佳选择,但根据语言的发展需要对满文进行改进和改革。改革后形成的锡伯文废除满文长元音字母“ū”,由此将其与辅音结合形成的“阿字首”131个音节中13个新音节也废除,另增加区分“f”和“w”元音构成的音节书写形体的3个新音节,对辅音字母“k”与元音“a、e”构成音节时的两种书写形体只取用其中的一种书写形体,并对“i、ng”等字母的形体作了改进。继续保留满文固有的十个特定字及音节形式。从而使锡伯文成为有5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拼写外来语的10个特定字相拼构成121个“阿字首”音节,这121个音节分别与十个辅音相拼构成一千几百个音节。
建国后的文字改革
直接过渡”的状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锡伯文的使用与教学、出版等事业重新恢复,锡伯文在锡伯族各个领域得到使用,并开发运用于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继而,1991年制定公布的《现代锡伯文学语言正字法》,对满文于锡伯文的传承性和1947年文字改革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对字母系统作重新调整,确认锡伯文元音字母5个,辅音字母25个,笔画25种,词头、词中、词尾形体110种。30个字母共有30个音位。规定九个辅音字母有的在内部和谐过程中,有的用来拼写外来语借词时可以并存的属于同音位的第二种书写形式。这样,将过去单独排列的十个特定字按音位归类,纳入锡伯文字母序列之中,从而锡伯文30个字母呈39个字形,其中有九个辅音呈一音两种字形。对历史上形成的“阿字首”和“十二字首”音节形式及其排列顺序作了调整,使之更加合理化,并确认它们在教授锡伯语文中的重要作用,锡伯语文课本可能按此来编写。规定了元音和辅音字母词语书写中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制定了词语分写、连写、缩写、语音脱落、增音、减音、变音等现象的书写规则,明确了书写词语和数字的移行规则。对锡伯语口语的“约定俗成”词语纳入书面语,也制定了有利于书面语发展的有关规定。对外来语借词的书写问题也作了明确规定。确定使用符合锡伯文自左至右、上下竖写特点的16种标点符号等等。通过锡伯文正字法的制定和公布试行,锡伯文具备了简炼、易懂易写、便于记忆、更能区别语音语义的特点,从而使锡伯文的使用走上了标准化、法制化的轨道。
字母
锡伯文的字母是1947年由锡伯族语文工作者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的。书写从上到下,行款从左到右。基本笔画有(字)头、(字)牙、(字)圈、(字)点、(字)尾、各种不同的撇和连接字母的竖线。标明句读、语气和专名,采用通用的标点符号。有40个字母,其中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10个专门拼写外来音的字母。每一个字母都有规定的读音。但是读音相同,字母不一定相同,如表t[th]、d[t]的共有4个字母。另外,有的字母有时不发音。如后响复元音[ia]、[ua]等都是用两个音节来表示,每一个音节都由辅音加元音组成,第二个音节的辅音用y[j]或w。y[j]、w不发音,只起连接两个音节的元音的作用。“人”写作niyalma,读作[nialma];“十”写作□uwan,读作[□uan]。同一个字母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有不同的写法。决定不同写法的位置有6种:①独立。即处于不同其他字母相拼的位置。元音有这种字形。②词首。即处于词的开头位置。元音和除r、ng[□]以外的辅音都有词首字形。辅音的词首字形是辅音的基本字形。③词中音节首。即处于非词首音节的音节首位置。辅音k[qh]、□[q]、h[□]、t[th]、d[t]都有区别于词首字形的词中音节首字形。④词末。即处于词的末尾位置。元音和能出现在词末的辅音n、k[kh]、k[qh]、b
、s、t[th]、l、m、r、n□[□]都有词末字形。⑤词中音节末。即处于非词末音节的音节末位置。辅音k[qh]、t[th]都有区别于词首、词中音节首、词末字形的词中音节末字形。⑥词中。除上述位置以外的所有位置。所有元音都有区别于独立、词首、词末字形的词中字形。
与满文的区别
锡伯文在字形结构、字母数目、拼写规则和书写方法等方面都同满文一样,不同之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字形
①满文辅音字母f与元音a、e[□]相拼时,是一种形体,与元音i、o、u相拼时,是另一种形体。锡伯文的f只有一种形体,即满文f与a、e[□]相拼的那种形体。
②满文辅音字母□[□]出现在词首的形体同出现在音节首的形体不同。锡伯文的□[□]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用满文□[□]出现在词首的那种形体。
③满文出现在词中音节末的k[qh]的形体是两个字牙,左边带两个点。锡伯文k[qh]的写法不同,只有一个字牙、左边带两个点。
④满文位于词中音节末的k[qh]与k[kh],在形体上有区别。锡伯文没有区别,都使用满文k[qh]的形体。
拼写法
②满文有音节wa、we[w□],但没有音节wi、wo、wu,后者在锡伯语里“有音无字”,因此在锡伯文中增加了这3个音节。
③词的拼写形式有的增加了字母,有的减少了字母,有的变化了字母。如“游牧”,满文为nuktembi[nukhth□mpi],锡伯文为nuktelembi[nukhth□l□mpi];“重叠”,满文为dabkuurilambi[tapqh□rilampi],锡伯文为dabkuurambi[tapqhurampi]。满文动词的否定形式是在词干上加附加成分-rakuu[-raqh□],锡伯文则写作-rkuu[-rqhu]。如“没得到”,满文为baharakuu[pa□araqh□],锡伯文为baharkuu[ba□arqhu];“打”,满文为tantambi[thanthampi],锡伯文为tandambi[thantampi];“落后”,满文为amarimbi[amarimpi],锡伯文为amarchambi[amar□hampi]。
④分写变为连写。如“蜜蜂”,满文为hibsuezhen[xipsu□□□n],锡伯文为hibsuzhen[xipsu□□n];“舅母”,满文为hehenakchu[x□x□naqh□hu],锡伯文为henakchu[x□nakh□hu]。除了文字结构以外,锡伯文和满文的不同还表现在词汇和语法上。如有一些和满文不同的词,包括部分锡伯族西迁以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借入的各民族的语词;固有词的意义有新的发展,词的组合和搭配也有一些变化;在语法方面出现了某些新的语法形式。另外,满文只使用两种标点符号,∨相当于逗号,□相当于句号,而锡伯文都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