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字也称[错别字],释义写得不正确的字或刻错的字。
基本简介
简单来说就是字形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或刻出了本来没有的字。如有人将“染”写成了“染”[把九写成丸] ,将“曳”写成了“曳”[多了一点],这些就是错字。因音近、形近而做成的,将“建议” 写成“建意”,其中的“意”就是别字;将“自己” 写成“自巳”,“巳”就是别字。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响或者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产生错别字原因
产生错别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
错字和
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响或者
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汉字本身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因此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当高;此外,汉语中同音、近音的字词太多,如“嬴”与“赢”,“辩”与“辨”,“磬”与“罄”;“必须”与“必需”,“那里”与“哪里”,“符合”与“附和”,“检查”与“检察”,还有“翔实”与“详细”等等,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写错或混淆。
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写了错别字,就会令人费解甚至误解,这样就会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际作用。如有的经营者卖东西,在其广告招牌上,将“花卷”写成了“花圈”,将“大偏鱼”写成了“大便鱼”等等,结果令顾客望字止步,有买卖也作不成了。
现在,我国正在搞改革开放,我国加入WTO的谈判工作业已接近尾声。今后随着我国对外交往和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增强,中外文字方面的协议、文件也会大大增加。如果在
国际协议和文件中出现了错别字,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出了错别字,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只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影响我国的
声誉。
因此,在使用汉字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端正认识,高度重视,完整、准确地掌握
汉字的音、形、义;一定要少写或不写错别字,自觉纠正错别字。我们只有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努力提高
文字表达能力,才能使汉字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日常生活中常见100个错字集合:括号内是正确的字
100个最容易出错的字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了)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嗦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使用说明
上面所列的100个错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一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五是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又比如“大拇指”错成“大姆指”,这是过去学生高考中出错率最高的字。
《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认定别字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过程,一定要防止漏判、乱判特别是错判。有些字一般认为是别字,如“好象”的“象”、“陷井”的“井”,但语文界、辞书界至今还有不同意见,为此没有贸然收入字表。该刊还透露说,公布字表只是第一步,他们还将组织专家,从字形、字义、字史、字用等方面作深入的学术讨论,总结别字的特征和辨析的规律,为纠正这100个字的差错,尽到自己的责任。在继续收集材料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咬文嚼字》还将陆续公布第二批、第三批字表。
该刊自1995年创办以来,曾组织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力量审读了约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请100家新闻出版单位,提供每年差错率最高的词,这批长期出现、广泛出现、反复出现的别字,便是在10年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
辨别诀窍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音、字形和字义之间常常是有一些对应的关系的。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音、形、义之间建立联系,然后用它们这些纽带和联系将错别字的技巧一一掌握。
诀窍一
把握字音和字形的关系,汉字的字音和字形的搭配其实是任意性的,同时也具有强制性,一定的字音规定了某一个具体的字,比如“墨守成chéng规”,知道中间的字是chéng而不是chén,就可以有效避免我们写成“陈规”。因此,我们主张同学们在复习语音和字形题时能大声地念诵出来,这样可以给自己培养一种读音的惯性,碰到一个词,只要读准字音,我们就知道它不可能有那样的字形,如“奴颜婢bì膝”,如果你读成bēi,难免会误写成卑,而知道应该为bì,怎样也不可能写到另一个词去。总结成四个字“以音辨形”。
诀窍二
把握字形和字形的关系,你是不是疑惑了呢?我们知道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学会抓住形旁,加上它的含义,来辨别读音。形声字的另一部分声旁常常决定一个字的读音,虽然说有时候可以起到一定的标志性作用,但是声旁有时候是具有欺骗性的。牢牢掌握一些重要的形旁代表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分辨错别字。如“干燥,燥热”和“急躁、躁动”不要把两个字弄混,其实有诀窍,“干燥、燥热”都包含干的意思,燃起火常常会让空气干燥,或者空气干燥也容易着火;而人“急躁”时常常会跺脚,因此必须是足字旁,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这种联想式的记忆可以帮助我们识认很多形近的,偏旁不同的字。总结成四个字“以偏辨形”。
诀窍三
把握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中国字是象形字或者指事字,一般来说字形是有一定特殊含义的,我们在识记字形的时候,最好可以顺便了解这些词的意思。比如说“惦量”的“惦”是“掂”的误写。惦,读diàn,有“记挂”的意思;而“掂”读diān,是用手托着东西估轻重的意思。准确掌握每一个词素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的错别字题,如果能够把诀窍二联系起来,事半功倍。总结为四个字“以义辨形”。
诀窍四
根据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来辨析。我们要加上这一条主要是针对成语的,我们知道大部分成语词素和词素之间的关系是对应的,结构上常常是两两对应,比如“提心吊胆”,不能误写作“提心掉胆”,因为“提”和“吊”是相近的意思,再比如“一张一弛”,不能误写作“一张一驰”,因为“张”和“弛”是对应的相反的意思。总结为四个字“结构辨形”。
避免方法
分清字义
字义决定汉字的正确使用,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如果明白了易混字的意义,就能有效地避免错别字。“坚”是结实、硬、坚固的意思;“艰”是困难的意思,学生先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再用到“坚固、坚强、艰难、艰辛”等词就能区分清楚了。知道了“戴”是加在头、面、颈、手等处,还有尊奉、推崇的意思;而“带”是携带、捎带的意思,学生于是对“戴帽子、拥戴、带口信、带行李”等就一目了然了。再如,“厮打”中的“厮”是互相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字义,就不会写成“撕打”;“贪赃枉法”中“赃”是赃款,而不能写成“贪脏枉法”。
推想字形
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推想形旁,学生明了字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字在词中运用正确与否。如“讴歌”是歌颂的意思,左边是“讠”旁;“沤肥”要用水泡,左边是“氵”;“呕吐”经口腔排出,所以左边是“口”旁。再如“劈”只要想到用“刀”劈,形旁为“刀”声旁为“辟”,就不会出错。
理清源头
很多词语、成语都有出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带领学生一起找到字词的源头,就能使他们避免写错别字。如“班门弄斧”,“班”指鲁班,古代有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了解了这一点,学生就不会写成“搬门弄斧”。“再接再厉”总有学生写成“再接再励”,因为这个成语意为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常用来鼓励他人。实际上,这个成语最早的意思是:为了斗鸡时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斗前,在磨刀石上磨磨鸡的喙,使它的嘴尖锋利。“厉”通“砺”,指的是磨刀石。因此“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成“厉”。
易错字强化记
写字时,多一笔、少一笔就会发生错误的字有很多,如“梁、染”,“低、纸”,“县、具”,“丧、嚷”等字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成类强化记忆,还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法进行理性记忆。
注重第一印象
第一次和某个生字见面,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印象,要从音、形、义三方面结合起来理解记忆,不然错误印象会顽固地留在学生脑中,不易抹去。
查字典
平时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词语在运用上有了不少变化,甚至一些字形也有变化,要及时让学生留意掌握。遇到不认识、拿不准的字更要及时查字典,不能盲目按声旁定字形。
书写规范
汉字书写笔画要规范,不规范的书写会造成对字的理解的偏差,一些形似的字,如果写得潦草,就会混淆,无法辨认。
我们每个人在使用汉字时都免不了出现差错,教师平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将常写错的字编成小册子,并常常翻看,对于减少错别字也是非常有益的。
有关错别字的笑话
1. 早上起床整理「遗容」后,我们到学校集合,搭车前往垦丁毕业旅行
师评:不知道你家是哪一家殡仪馆?老师一直都不知道…(仪 容)
2. 昨晚左眼皮跳个不停,当时就觉得那是「胸罩」,果然今天皮夹被扒走了
师评:孩子,你已经这么大了吗?(凶兆)
3. 报上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癌…
师评:一字之差,养蚵人家翻身矣!我是不是该赶快去养牡蛎?会赚到翻哦…(致癌)
4. 昨晚我和同学到快餐店吃晚餐,我们点了两个汉堡、「鸡块一粪」…
师评:好吃吗?鸡粪?(鸡块一份)
5. 星期天准备外出逛街时,匆忙之间不小心给「肛门」夹到,真倒霉
师评:老师很好奇——谁的肛门这么大…?(钢门)
6. 逛完花市后,我花钱买下「贱男」,准备带回家过年。
师评:发音正确一点,「剑兰」会哭的…
7. 我的历史老师长发披肩,个子矮小,脾气不好,有一点点「胸」…
师评:历史老师要我转告你「等下上历史课,皮给我绷紧一点。」 (凶)
著名错字案例
天下第一错字——避暑山庄的匾额
这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错字案例之一,第一因为这个字的影响很大,第二因为是皇帝写的,虽然确实写错了,而且找不到合理的解释理由。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块悬挂在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的牌匾,鎏金的“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字下部多谢了一横,不过此乃康熙大帝的御笔,谁敢说错,于是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据说后来的乾隆皇帝看出了问题,于是用满、汉、蒙、藏、维五种文字,另题写了一块没有错字的“避暑山庄”鎏金匾,挂于内午门上。
最有说法的错字——“鱼”
下边这个案例也是康熙大帝的杰作,错字出现在杭州西湖,这里的错字是“鱼”字,不过这个错字就有说法了。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鱼”字下就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这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说避暑山庄的“避”康熙爷不会写还情有可原,但这“鱼”不会写实在说不过去。
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
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后来,乾隆下江南时,还曾和诗一首:“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刻在碑后,成为一段佳话。
出现最多的错字——“明”
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也可以发现两处错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错”,后者则是民国初年人所题,至于此人叫甚名已无从查考了,估计也是精通书法者。
“眀”这个错字很有来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
最具哲理的错字——“流”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边的“坐花载月”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宁夏“三马”之一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据说是因为欧阳修的风流韵事而传下来的。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题四,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虫二”(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字。
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
此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
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
对于孔府这两个错字的来历,也有传说。
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据说这以后孔府凡书写“富”上面皆无点。
“章”一竖通天,又是怎么一回事情?
据说与大才子纪晓岚有关,当年纪晓岚应邀给孔府写联,但“章”字就是写不好,写了多遍皆不满意。
纪晓岚索性放下笔,去休息了,不一会儿进入梦乡,纪晓岚看到有一老者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纪晓岚当即醒来,得了灵感,挥毫泼墨,把“章”子的一坚写出了头,意境下子全出来——“文章通天”,用在孔府的大门上十分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