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韩魏所铸,特征为布首两端各有一突出锐角,平首,平肩,方足,分平裆、尖裆两类,平裆为大型布,韩国铸,尖裆为小型布,魏国铸。
根据大型布出土地点及布文地名来看,大型锐角布当为战国时期韩国铸,由形制及重量分析当铸于战国中期。战国时期的韩国是一度比较弱小的国家,西临秦、东接魏,北面赵,强敌环伺,早期的韩国统治者也希望变法图强,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灭郑国,并将国都迁于郑(今河南新郑),韩国版图得到扩充,变法的条件也进一步成熟,韩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用原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人申不害为相,实施变法。申不害为战国中期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据《史记》记载,申不害相韩,“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昭侯死后,后继国君均昏聩无能,胸无大志,遂使韩国不断受到各国蚕食,终至于亡。综合泉界对大型锐角布铸造年代的推测及韩国政治兴衰的史实,大型锐角布很可能铸于韩昭侯在位期间(公元前362年~前333年)。
大型锐角布存世稀见,除“百涅”尚可零星见到外,其他几种均为大珍,如“舟百涅”为仅见,“百涅”旧释“涅金”,美品市场参考价格在10万元左右;小型锐角布较多见,“公”字锐角布的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垂”字锐角布的市场价格在4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