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古以来,这种鲜艳红色烧成者极稀,为世所珍。用适当的还原焰煅烧,可以得到美丽的红色,只要略有偏失,还原不完全,或部分氧化,都可能造成发灰、发绿、发黑、或烧失等现象。从考古资料看,我国唐代已开始利用
铜烧出红色,山西省交城窑即出白釉红斑器;宋代河南禹县钧窑已大量烧制铜红斑钧釉瓷;元末明初景德镇始烧一色红釉器,其中以明初永乐、宣德的鲜红(又称“霁红”、“祭红”)最著名。明中期铜红釉曾一度失传,改烧矾红。清康熙朝得以恢复,烧成郎窑红,豇豆红等名贵品种。
铜红釉是以含铜物质为着色剂,经还原焰烧成的红色釉。据悉,我国最早的铜红釉瓷器出现在唐代湖南长沙窑。但当时的铜红釉发色深沉,多暗淡。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纯净的朱红色,是在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的,其纯正、稳定的红釉色至今让人叹为观止。到明初,永宣年代,景德镇创烧出宝石红(又称“霁红”、“祭红”)。但就当时的条件,景德镇烧制的红釉瓷器算得上是“千窑一红”,传有十窑九不出的说法。明中期铜红釉曾一度失传,改烧矾红。清康熙朝得以恢复,烧成郎窑红,豇豆红等名贵品种,《博物馆征购:(15167)(306566)》铜红釉瓷器也在康熙时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上天似乎对于红釉瓷的眷顾也就到此为止,后世的铜红釉瓷器再也没有超越过康熙红。红釉瓷器是在制作时用氧化铜作为着色剂,它的烧成难度非常大。在烧造时,产品所放置的窑位、窑里的温度与气氛甚至窑外的天气季节变化,都对它的烧成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铜之所以能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变成美丽的红色。理论上讲,以氧化铜做发色剂,在稳定的还原焰中煅烧,就能得到鲜艳的红色,虽然用适当的还原焰烧制,可以得到美丽的红色,但只要略有偏差,或还原不完全、或部分氧化、或温度偏低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红釉釉色变色,发灰、发绿、发黑、或烧失等现象。所以红色釉瓷器烧成者极稀,为世所珍。
康熙铜红釉瓷器的复烧成功,在颜色釉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把失传几百年的红釉瓷器再一次推上一个台阶,引领了接下来雍乾,以及清晚期红釉的时代。如若没有康熙的红釉复烧,红釉瓷也许便在中国的瓷器史上在明永宣时期划上了句号。
时至今日,一件康熙的红釉瓷器,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它的稀世少有,也让人们不惜一掷千金。这件铜红釉盖罐,罐口微撇,短颈,器身上敛下硕,平底,矮圈足,带盖。通体施釉,釉色发色鲜艳。底书六字楷款“大清康熙年制”,苍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