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戈
四川博物馆
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勾兵”,用于钩杀。由铜制的戈头、木或竹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铜鐏四部分构成。铜器铭文中的Z(戈),就是它整体的象形。戈头每一部分都有专名:主要刃部称“援”;援末转折而下的部分称“胡”;嵌入木柲的部分称“内”;援末和胡上穿绳缠柲的小孔称“穿”。在左侧,有一处巴蜀图语。
介 绍
名 称: 铜戈
制造年代: 春秋战国时期
材 料: 青铜
规 格: 援长17.8~20厘米,内长7.5厘米,通长8厘米
收 藏 地:博物馆 西安
古代用法
商代戈有三种形式:直内戈曲内戈、有銎可以插柲的戈,一般没有胡。商末出现有胡的戈。西周的戈多短胡,有一穿至二穿。春秋战国的戈多有三至四穿,更便于固定在柲上,同时援变得狭长而扬起。有的著作把无胡有銎的戈称作“瞿”,把援体呈三角形的戈称作“戣”。
战国时期,戈为中国士兵的标准装备,在实用之外,也是“战争”、“武器’等形象的代名词。由于其象征作用,造型与装饰便超越了纯粹的实用目的,成为满足人精神需求的艺术作品。
图为战国时代虎纹铜戈,这一铜戈相当小巧,没有太大的体量感。虽为虎纹,却几乎看不出从前在青铜器上出现的那过于狰狞的面孔,铸造的线条精细优美,这也代表了战国青铜艺术的普遍风格。
文物发掘
2018年6月韩国庆尚北道庆山一处王陵中出土了3把铜戈,铜戈还用了26枚中国古代五铢钱来装饰。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4 01:37
目录
概述
介 绍
古代用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