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驷之车
跟随风炎皇帝北征的四员大将
在小说《九州·狮牙之卷》中,“铁驷之车”是跟随风炎皇帝北征的四员大将,分别是苏瑾深李凌心姬扬叶正勋
背景介绍
在小说《九州·狮牙之卷》中,“铁驷之车”是跟随风炎皇帝北征的四员大将,分别是苏瑾深李凌心姬扬、叶正勋。
相关人物
“破军之将”苏瑾深
作为狮牙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苏瑾深担任狮牙会的“正宗”直到第一次风炎铁旅北征后。苏瑾深出身于帝都的苏氏家族,这一家族源于秘密的刺客组织天罗。苏瑾深的祖上在辰月大教宗古伦俄担任国师的年代接受了皇室的招安,有过巨大的贡献,因此获得了皇帝的封号,并且彻底地脱离了天罗组织。
但是苏氏在帝都公卿中始终是个小家族,而且相当的另类。苏氏的后代们依旧练习源自天罗的武术,并且服务于金吾卫。他们组成一支极秘密的军队,负责刺探、暗中保卫、甚至刺杀的工作。其他公卿不喜欢这个世家,因为看起来他们毫不高贵,仍旧是生活在阴影里刺客一族。
苏瑾深却是苏氏中绝对的另类。此人非常的慷慨,被看作所有同伴的依靠,他成为狮牙会的老大毫无疑问是凭着他个人的性格魅力。这也影响到了他后来的指挥风格,他的属下信赖他,即便属下都是一帮能力极为出众的人,但是无人怀疑苏瑾深是他们中可以站在最前列发号施令的人。史书中白清羽曾经开玩笑地说:“若东陆皆男子,卿可为皇帝”。这话是说苏瑾深对于男人的魅力和号召力强大到白清羽也赞叹的地步,他统驭这帮男人冲锋陷阵,仿佛雄骏的马王带着年轻的公马们奔行在春天的草原上,有种极其浪漫的气息。
但是另一方面,苏瑾深在铁驷车中是性格最不出众的一人。这个男人没有李凌心的兵机绝世,没有姬扬的威武勇烈,也没有叶正勋的残酷锐利,他也不会琴棋书画,甚至言谈也不出众。但是这个男人一旦行动起来。雷厉风行不可阻挡,白清羽对苏瑾深最大的赞叹在于:“我有兵策问于苏卿,曰可,曰不可,毋多言,多言无益。”是说他问苏瑾深什么兵策,苏瑾深只说可以不可以,可以的他自然会做好,不可以的他就不会去做,多说也是白说。可见苏瑾深此人在军事上的博大。
在军事上,苏瑾深有着异乎寻常的远见和战略眼光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几乎不懂临阵指挥,甚至骑马都骑得不太好(因为苏氏的武术往往都是步战和潜行的刺杀术)。苏瑾深一生很少亲自到阵前,他运筹粮食的补给和行军路线更多,他永远带着中军大阵缓缓而动。白清羽亲征的时候也在中军,都很难忍受苏瑾深的谨慎和缓慢。
他被称为帝国“破军之将”,其实有点名不副实,因为民众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每每军功第一的名将根本就不曾到阵前看过战场。
“真武侯”姬扬
 作为姬氏的后人,姬扬是真正的大贵族后代,他也是后来燮羽烈王姬野的曾祖。
姬扬加入狮牙会纯属一种理想,他继承了家族的天驱指套,他立志守护东陆的国土,这国土的敌人是蛮族,他便要和蛮族为敌。
他永远是先锋,而且他铁骑所指,几乎任何阵线都可以被突破。白清羽曾经开玩笑,说若是再度领军北征,以姬扬为先锋,李凌心为大将,苏瑾深为督军,叶正勋为奇兵。对于姬扬,只要在地图上从天启城到北都城给他画一条直线,让他笔直地打过去就可以了;而对于叶正勋,给他一万人,放他出城,就再也别管他去哪里了;对于李凌心则告诉他听苏瑾深的;对苏瑾深则什么都不必说。这样姬扬一路带兵铁蹄烈马一直杀到北都城,身后一条血路,立马一看,叶正勋已经不知何时迂回到城后开始两线夹攻了。而等到姬扬和叶正勋把北都城打下来了,把第二年的麦子都种出来了,苏瑾深指点着李凌心,慢悠悠地才从草原上过来,后面拖着缴获的堆积如山的辎重。这个很能说明这四个名将在战场上的性格,当然,事实证明白清羽也是个很自大的皇帝,因为他这次北征当头撞见了一个名叫纳戈尔轰加·帕苏尔的少年,于是他铁驷车全归无用,他本人至死都没能踏进北都城。
姬扬并非一勇之夫,姬扬对于骑军的创见,堪称影响了后来的三大骑军,嬴无翳等人都可以说是他的学生。姬扬的理论极为简单,速度胜过一切,速度相等的时候甲胄比武器有用。这个理论源于他对于士气的看重,他认为高速的骑兵不但可以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而且可以在敌人心理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杀到,取得心理上的极大优势。所以和步战至强的李凌心相反,姬扬是个恨不得睡觉都在马上的骑兵领袖,这个和他的曾孙也姬野极为相似。姬氏一家,从来都是出如雷霆电闪般的英雄。
为了统驭淳国强大的铁骑兵,姬扬后来被派往淳国,担任了地位极高的淳国“三军都指挥使”,并且获得“真武侯”的封号。
“大胤李将军”李凌心
 李凌心是一个军事传奇,终其一生,李凌心没有在战场上失败过。
他最后名声之隆,令任何和他对阵的蛮族将军为之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无数次战局,无论敌我两方势力对比如何,安安静静的李凌心总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战术击溃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他的名言是:“十万大军有十万大军的战术,一个百人队也有一个百人队的战术。”他身体力行,居然真的曾用三个百人队击溃了两万四千名蛮族牧民组成的大军,而且仅仅损失了十七名骑兵。
蛮族敬畏地称之为“大胤李将军”。
所以对于李凌心的对手而言,往往不是“是否会失败”的问题,而是“会怎么失败”的问题而已。
李凌心在战术上的天才和他的出身密不可分,他出身于帝都李氏家族。这个家族在帝都公卿中从来都是以出星相师而闻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从数学开始。李凌心并未学到什么星相的精髓,却被看作一个战场上的数学家。他可以在庞大的战场上预先计算出弓箭的射程、推进的速度、地势、风向甚至温度对于战局的影响,然后整日地思考,最后定策。他会画出一些天书般不可解的草稿来帮助计算,姬扬看了他的草稿就崩溃了,也不再提跟他学习战阵的事。而苏瑾深试图请李凌心在稷宫讲解他的战阵之学,但是李凌心的授课无一人可以理解。李凌心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和卜筮监楚道石对谈,楚道石惊叹地说,李凌心是个极为特别的孩子,当他进入沉思的时候,对于时间、距离和数字的理解,与常人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李凌心也有极大的弱点,就是他的性子很慢。他每一阵前需要思考极长的时间,他最怕急战,所以几乎他始终被放在苏瑾深的阵前,因为对于苏瑾深这种运筹帷幄的人而言,没有什么会是突发事件,而李凌心便也有了慢慢思考去定策的时间。
李凌心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作为狮牙会的副宗,他的决策地位还没有姬扬高。他是铁驷车中最小的,被看作所有人的弟弟,于是给以了很大的照顾。很多人都以为李凌心所以要对抗蛮族,只是他生活在一群要对抗蛮族的兄长们中间,于是他便也要对抗蛮族。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
和他的性格不符,李凌心是个绝世的武士,步战能力强到无与伦比。他平时乘马,一到领军冲锋的时候却会跳下战马来,此时他一人一剑,所向披靡。后来息衍号称“东陆三十年内步战第一人”,就是因为前面有李凌心,评价的人也并无绝对的把握说如果是极盛时的李凌心遇见极盛时的息衍,两人之间的对决将是什么结果。
“凄惶月”叶正勋
 尽管身处在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叶正勋依然被认为是东陆名将中“最可怕”的。
这个出身于云中叶氏的大贵族子弟背负了全族的希望,被看作叶氏“名将之血”的继承人,他也确实对得起长辈们的期待。叶正勋从小被授以各种兵法、武术和战阵,在四人中是受训最完整的,可以说他可以被放在任何位置,什么都可以做到。
但是,实战中的叶正勋很少和人配合,没有任何人能配合他,他的战术近乎一头孤狼。他是个很难控制的奇兵将领,会在广阔的战场上交错穿插迂回,向着敌军的后方突进。他可以仅带几百人不带辎重和粮食穿越茫茫草原,或者转战上千里摆脱上万蛮族骑兵的追捕,这种战术和心理素质他的朋友们都无法理解。
这种战术可能要归结于云中叶氏传奇一般的军事论著。
根据史官的记载,叶氏的祖先曾经向白胤进献《兵武安国四卷书》,是由四卷书组成的一部论著,详细阐述了战争中敌我的关系、战术的运用和进退的控制等等道理。白胤非常赞赏,命令抄写以传播四方,至今这四卷书的原件还供奉在白氏太庙内,分别是《天地之卷》、《听风之卷》、《分形之卷》和《揽胜之卷》。几乎每个有志于从军的男子都多多少少看过这四卷书,都是非常深奥而抽象的军事理论,并不容易理解掌握,所以也并无什么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当时叶氏祖先进献的其实是《兵武安国八卷书》,前四卷是论“法”,后四卷是论“术”,分别是《兵狼之卷》、《腾蛇之卷》、《枭击之卷》和最后的《劫灰之卷》,白胤觉得后四卷“术”都是直接阐述战争中的指挥艺术和对于。最后他说“法可通达天下,术则各在人心”,焚毁了后四卷,仅仅留下前四卷传世。
然而被白胤看作已经进入邪路的四卷《术》,才是云中叶氏真正的骄傲。白胤担心的是被太多人掌握了这种可怕的兵法,所以嘱咐云中叶氏的祖先密藏。而叶正勋被推测得到了《兵狼之卷》。
他对于军队的指挥和掌握都不太依据常规,他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杀戮,往往又对士兵执行极为严酷的惩罚,有时候则放任他们抢劫。可是说叶正勋的军队远没有苏瑾深治下的军队那样在义理上被人称道,但是叶正勋可怕的突袭能力同样是苏瑾深不能学会的。别人无法想象叶正勋和他的部下在战场上的生存法则,他们就像一群凶险的狼,为了猎物不惜一切。
而和他的兵学相反,其实叶正勋却是铁驷车中最随性也最温和的一人,而且没有李凌心的自闭和执拧。他所以成就那样的名声,可以说还是被云中叶氏这个名家之家的长老们推上了一条绝戾的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2 11:10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相关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