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素体球墨铸铁(ferritic nodular cast iron)
简介
铁素体球墨铸铁(ferritic nodular cast iron)
基体为铁素体的
球墨铸铁(简称
球铁),具有一定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塑性,可由铸态或经退火获得。
金相组织 石墨的形态和金属基体组织对其韧性有很大的影响。(1)石墨形态的影响。在金属基体组织合格条件下,石墨形状对伸长率和冲击值影响极大:片状石墨严重割裂了金属基体,其尖角处应力集中,因此片状石墨铸铁呈脆性,冲击值很低,强度被大大削弱;而球铁则不同,只要基体组织合格,球化率愈高韧性愈好。(2)基体组织的影响。铁素体球铁的基体组织以铁素体为主,余为珠光体。渗碳体和磷共晶是有害组织,一般分别控制在3%和1%以下。铁素体含量愈高则韧性愈好。珠光体数量增加,则冲击值和伸长率下降。珠光体一般应在10%以下,且为分散存在,这样对韧性影响不大。
化学成分
在适当的孕育工艺条件下,提高碳当量将增加铁素体的含量,因而冲击值、伸长率随之上升,但碳当量过高,易引起石墨漂浮。石墨漂浮还和铸件厚度与冷却速度有关,砂型浇注中等厚度(10~40mm)的铸件,铸态铁素体球铁碳当量取4.4%~4.9%为宜,退火
铁素体球铁的碳当量可取4.2%~4.8%,厚大件降低碳当量,薄小件提高碳当量。采用强化孕育工艺也宜降低碳当量。
各元素影响为:
(1)碳。有利于
石墨化和
球化,提高碳量有利于发挥材料的韧性。
(2)硅。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有利于提高韧性,硅的孕育作用能细化共晶团和使磷共晶分散。韧性铁素体球铁的终硅含量一般控制在2.7%以下,如果生铁含锰量≤0.5%、磷≤0.7%,则终硅量可放宽至3.O%左右。
(3)锰。阻碍渗碳体和珠光体的分解。球铁的激冷倾向本已相当高,故对铁素体球铁应控制锰含量,一般应低于0.4%。对用退火生产的韧性铁素体球铁,其含锰量允许在0.6%。
(4)磷。在铸铁中会形成脆相,特别是三元磷共晶或复合磷共晶对韧性危害极大,常采用如下措施以削弱磷的有害作用:提高碳量,采取高碳低硅的成分方案,以阻碍三元磷共晶的析出;强化孕育以细化共晶团,使磷共晶分散;920~980C退火,使三元磷共晶或复合磷共晶转变成二元磷共晶,减少磷共晶的数量,改善球墨形状。采用金属型浇注成麻口,即
球墨和莱氏体及渗碳体组织,再经高温退火则可避免产生磷共晶。
(5)硫。其含量过高会使球化不稳定,而且会产生过多的硫化物夹杂,严重影响韧性,故要求原铁水硫量尽可能低,最好铁水采取脱硫措施(见
铸铁碳当量和
铸铁石墨漂浮)。
热处理 欲保证球铁高韧性,需采用硅、锰、磷和杂质甚少的原生铁,许多国家采用高纯生铁效果很好。中国生铁来源很广,杂质含量较高,铸态韧性不稳定,铁lie所以对性能要求较高的铸件可采用退火的方法生产韧性球铁。
退火方法可根据对铸件质量要求分为高低温两阶段
退火和低温退火两种。两者相比,常温冲击值相近且较稳定,低温冲击值略有差别,而前者低温冲击值较高而且波幅较小,因为两阶段退火使组织均匀化,减少了碳化物和晶界元素偏析。铸态组织中渗碳体超过3%时应进行两阶段退火,渗碳体不超过3%、珠光体不超过85%时,应进行低温退火。此外,
磷共晶超过1%并且呈三元磷共晶或复合磷共晶存在时,应考虑进行两阶段退火。
高温退火温度要高于共析温度,一般为900~960℃,温度低渗碳体分解太慢,温度过高
奥氏体晶粒粗大,甚至晶界氧化。低温退火温度一般在720~750℃。为提高韧性,低温退火温度应尽量接近,但又不低于720C,这样
铁素体晶粒较细。中国厂家几种退火规范列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