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虫俗称“硬壳虫”,是水稻害虫。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初孵
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一生可转叶2~3次,蜕2次皮后在蛀道中
化蛹。喜高温高湿,在春季多雨温暖年份发生量大,危害较重。
成虫体长约5毫米体略扁,表面坚硬,全体蓝黑色有
金属光泽。
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刻点和刺。年生3-8代。成虫食叶片仅留下表皮一层;幼虫潜在稻叶内铁甲虫咀食,留上下表皮,成白色囊状薄膜。防治法喷洒高效低毒农药杀成虫,田间灌水,水面散碎稻草诱集捞杀。铁甲虫由毛毛虫般的
绿毛虫进化而成,它也可以破蛹而进化成巴他蝶。铁甲虫的外壳相当坚硬,同时它也可以用能量使自己的外壳变得更硬以保护其脆弱的的内脏。为了维持自身的能量,铁甲虫几乎一动不动。
成虫在夜间羽化,食叶存留叶脉和下表皮成白色条纹,为害严重时全叶枯白。多在夜晚或早晨或阴雨天取食。卵散产在稻叶组织内,雌虫产卵前将叶咬破,产卵其中,再以黄色胶封闭。卵多产在叶片距叶尖4-6寸以内。一雌可产卵200多粒,成虫行动迟钝,有假死性、趋嫩绿性。成虫寿命有30-40天,越冬成虫可活6-7个月。卵期约一周。
长江中下游的湘、鄂、赣、浙等地一年发生3代,华南的广东为4~6代,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沟边杂草根际及土石缝隙或残株叶鞘内越冬。翌春初在
禾本科杂草、菰或麦田里活动,长江中下游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迁入稻田秧苗上产卵为害,第一代成虫出现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不善飞翔,稍受惊即假死坠落,喜在夜间或清晨及雨天取食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