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松村位于清溪镇东南部,毗邻深圳市龙岗区、惠州市惠阳区,总面积5.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3000人,常住人口约2万人,下辖铁矢岭、松元围、千秋岭、禾长岗、钟围、水尾塅上围、水尾塅下围、深圳仔、缸厂及小近布10个村民小组。2023年,村组两级总资产49927万元,同比增长2.67%;总收入6508万元,同比增长6.72%;纯收入5003万元,同比增长7.85%。
改革开放前,铁松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企业,逐渐由农业向以工业为主转变,发展至今,拥有外资、民营企业约60多家,为新莞人和村民提供大量就业职位及经商机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铁松村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顺利展开并完成了阶段性的旧村整治工作。随着整治工作的展开,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座充满朝气活力、现代气息浓厚的乡村屹立于世。新中国成立60年,铁松村民祖祖辈辈精耕细作的这片土地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改革走出了一条幸福的小康路。
铁松村拥有深厚的麒麟文化底蕴,以镇内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制作(彩扎)、省级非遗项目麒麟舞等文化资源为依托,加上篮球文化、客家古村文化、农耕文化及工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为借助“百千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铁松村结合本村特点,科学编制了发展规划,以“1345”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1”是指锚定将铁松村培育成为“文化资源保育活化利用典型村”这1总体目标;“3”是构建3大主题功能片区——北部连片生态区、西南部产城融合区、东南部连片产业区;“4”打造4个典型村小组,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将千秋岭、禾长岗村小组打造为“创先”“消薄”产业经济发展典型村小组,依托铁矢岭、小近布村小组客家古村文化、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宜居宜游典型村小组;“5”是实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行动、生态产业绿色发展行动、村组集体经济发展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行动等5大行动,努力打造成为文化资源保育活化典型村,绘就出“和美铁松,美美与共”的新蓝图。
铁松村从1985年引进了第一家工厂——铁松毛织厂。为了拥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1991年,铁松村到清溪信用社贷款,大搞工业用地开发。陆陆续续地,五金厂、塑料厂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97年,更是铁松村经济腾飞的一年。一时间,工厂企业蜂拥而至,当年就进驻了外资、民营企业共30多家。工厂的林立吸引了大批的外来打工者,他们不但为工厂创造了利润,其饮食起居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不少收入。到2008年,铁松村拥有大大小小的工厂企业60多家,其中上规模的企业就有二三十家。铁松村也受到了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为帮助辖区内企业解决困难,维持铁松企业的稳定发展,铁松响应政府“
经济社会双转型”政策,积极推进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位于铁松路红绿灯旁原来的一块约8000㎡的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投入资金600万元建立“铁松农贸综合市场”,并当年8月落成投入使用,大大带动了铁松村经济发展。2008年全年村级总收入达1410万元,组级总收入也达到了1324万元。村民的生活逐渐发生变化。宽敞的马路直通家门口,家家户户拥有自来水,小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村民的购物选择是多种多样。乘着改革开放之风,铁松村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巨大跨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在这里得以完美演绎。
为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村委会一直将投资环境和经济建设齐抓共管,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有步骤地开展旧村整治工作。自开展旧村整治工作以来,2008年村里投入一笔资金搞好茅輋水库旁铁松工业园园区道路的清扫、保洁及“牛皮藓”的清理,面积约17500㎡,进一步改善整体村容村貌;完成公园整治、新建共3000多㎡,投资350万元,有完善的休闲设施、表演舞台、健身步行径、灯光篮球场和老人活动中心;在铁松村委会的大力宣传下,缸厂村民小组在2009年6月开始旧村改造工作,改造面积约15000㎡,拆除旧房屋约3000㎡,预计投资800万元;村委会还整治河边人行道、修建护栏扶手及绿化约800米,投资50万元;千秋岭村小组、禾长岗村小组、铁矢岭村小组、小近布村小组、松元围村小组已完成硬底化村道,投资约300万元。如今,混凝土公路已通到每个自然村,主道路两旁都有园林式绿化,大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群众的居住环境明显得到提升,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铁松村民正在整装待发,向绿色自然村的建设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