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港湾,亦称“铁山港”或“铁山湾”,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沿海、北部湾的东北部,该湾为指状狭长形半封闭海湾,南北走向,湾口向南敞开,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21°28.5′~21°45′、东经109°26′~109°45′。全湾岸线长约170千米,面积约340平方千米。
形成原因
铁山港湾属华南褶皱系云开隆起带之南西倾伏端。早古生代属华南加里东地区,沉积了一套深海相类复理石建造;晚古生代沉积了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台盖层,之后隆起遭受剥蚀。中、新生代以来,受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先后形成了白沙和南康等断陷盆地,其后地壳升降运动频繁,断续沉积了第四系以滨海相为主的湛江组和北海组粗碎屑岩建造,并伴有多期、多次间歇性的基性火山喷溢,从而形成了铁山港湾轮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铁山港湾位于广西东部沿海,北部湾的东北部,该湾为指状狭长形半封闭海湾,南北走向,湾口向南敞开,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21°28.5′~21°45′,东经109°26~109°45′。全湾岸线长约170千米,面积约340平方千米。海岛面积100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铁山港湾受公馆褶皱带和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控制以及冰后期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铁山港湾于距今8000年左右的大西洋期接受海侵,在波浪、潮浪和河流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现今的港湾形势。港湾的东、西两侧为北海组、湛江组组成的古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微向南倾斜,海拔高程为8~20米;北部为侵蚀—剥蚀台地,高程一般为10~30米,局部为50~76.6米。
铁山港湾北部海岛均为大陆岛,海岛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等特征与港湾东西两侧大陆相似,以级(高程小于15米)和二级侵蚀—剥蚀台地(高程为15~50米)为主,高程多在20米以下,海岛走向多为南北向或东西向,与海湾或支叉港湾的走向趋于一致。此外,在港湾东南部大陆岸滩之上,分布有3个海积型沙岛,为海积平原地貌。该湾海岛离岸距离不大,多位于大陆岸滩之上,因而海岛养殖开发等突出,人工地貌多,多数海岛通过堤坝与大陆相连或岛一岛相连。
铁山港湾为强潮型海湾,水下地貌以潮流槽脊系统为特征。潮流沙脊与潮流深槽相间排列,淀洲沙、东沙、高沙头、中间沙和更新沙等形成辐射状沙脊群向海湾南部展布。据2010年重点港湾测绘成果,整个港湾水深自东向西由浅入深再变浅,坡度为0.9‰~6.2‰。以湾口中央2米等深线为界,可将海湾分为东侧浅水区和西侧深水区。2米等深线东侧为大面积浅水区,水深普遍为-3~2米,最东侧的沙田港口区水深在6米左右。2米等深线西侧深水区被湾口中央堆积的沙洲(水深为-0.5~2米)分割为东、西两条水道。西水道宽0.8千米左右,向北延伸约5.7千米,水深为5~20米,为涨潮冲刷槽;东水道由湾口向北偏西方向延伸至石头埠附近,大于10米水深的航道长约12千米,宽约0.5~1.2千米,为落潮冲刷槽。东、西水道均为铁山港湾航运区货运航道。
自然灾害
铁山港湾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风暴潮、台风、偏北大风、西南大风、暴雨、海雾、低温阴雨等。
地质
铁山港湾位于北部湾拗陷的北部隆起区,周边地质构造主要为华力西期公馆褶皱带和阿尔卑斯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公馆褶皱带位于构造区北面,延伸长约52千米,宽15千米,呈东北向展布,褶皱、断层均较发育。沿断层糜棱岩化、千糜岩化、硅化和褐铁矿化较发育,局部有石英斑岩脉侵入。褶皱带内主要褶皱有犁壁山单斜和公馆向斜;主要断层有独田断层、犁壁山断层和关所营断层等。
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位于港湾的东西两岸,包括中生代白沙断陷盆地和新生代南康拗陷盆地。
铁山港湾周边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志留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湾内海岛主要出露泥盆系、下石炭系、上白垩系和第四系。
气候
铁山港湾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整个港湾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受大气环流和地理位置等影响,表现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季短、季风盛行等气候特点。春季天气多变,多阴雨天气和强对流天气,偶有春旱;夏季高温多雨、多台风、雷雨;秋季多晴天,少雨,秋旱时有发生;冬季干旱少雨,但气温不低。
铁山港湾气温的年变化振幅不大,仅13.8℃。累年平均气温为22.9℃,极端最高气温为38.2℃,极端最低气温为1.5℃。气温的月际变化平缓,但春秋转换季节气温变化较其他时期显著,2—3月、3—4月平均气温逐月回升达4℃,10-1月平均气温下降43℃。历年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5.0℃,出现在1月;最高气温为28.8℃,出现在7月。
铁山港湾累年平均降水量为1573.4毫米,比龙门港少600~700毫米,比防城港少800毫米。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4天,平均每月为12天,比其他港湾少5~7天,是广西沿海降水量和降雨日均较少的一个港湾。年降水量的80%~85%集中在4—9月,此期间又称为华南汛期。根据降水性质的不同,又分为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其中,前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31.9%,后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1.5%;冬半年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6.6%。一年之中最大降水出现在8月,其次为7月,最小降水依次出现于12月和11月。
铁山港湾常年盛行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11月至翌年2月)盛行北东北风,夏季(5—8月)盛行南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7米/秒。春季(3—4月)为由冬入夏的转换季节,大陆上空的西风带环流逐渐减弱北退,被热带地区的偏东气流代替,期间摩擦层及近地层偏北风和东南风交替出现。秋季(9—10月)与春季恰好相反,控制该地上空的偏东气流逐渐减弱,中高纬度地区的西风带南移,不断有冷空气南下,期间近地层盛行风向仍以偏北风为主,其次是偏东风,春秋过渡季节的平均风速介于冬夏之间。历年瞬间最大风速为37米/秒,风向为东东南向(1984年9月6日)。
湿度
铁山港湾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最大相对湿度岀现在3—4月,为84.5%;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在11月,其值为71.6%。每年10月至翌年1月,相对湿度小于80%。
蒸发量
铁山港湾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843.5毫米。历年月平均最大蒸发量岀现在7月,其值为210.1毫米;最小蒸发量出现在每年的2月,其值为85.1毫米。
日照时数
铁山港湾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66.7小时,日照频率为39.8%。累计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47.2小时;最长日照时数为215.1小时,出现在7月;最短日照时数为63.6小时,出现在2月。
水文
潮汐类型
铁山港湾属不正规全日潮。潮波振动主要受北部湾传入的潮波所控制,没有形成独立的潮波系统。在湾内,全日分潮(振幅为80厘米以上)效应比半日分潮(振幅为50厘米),潮波振幅由湾口向湾顶逐渐递增。该湾一年中约有60%的时间为一天一次潮,其余为一天两次潮。潮汐日不等现象相当显著,主要反映在一个太阴日内,相邻的两次高潮或两次低潮的潮高不等,其差值一般为0.5米,大者达1.5米以上;而且涨落潮历时也不等,相差1小时30分钟左右。此外,还有月不等、年不等现象。每月的朔望期间,潮位高,潮差小,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一次高潮,次低潮。而上、下弦月期间,潮位低,潮差小,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潮汐特征值
据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石头埠验潮资料,铁山港湾逐月最大潮差为4.86米,最小潮差为0.20米,平均潮差为2.89米;全日潮最大潮差为4.86米,最小潮差为3.72米,平均潮差为4.18米。半日潮最大潮差为4.39米,最小潮差为0.20米,平均潮差为2.09米。受地形影响,潮差由口门向港内递减。涨落潮历时不等,一般涨潮历时较落潮历时长。逐日涨潮平均历时为8小时26分钟,落潮平均历时为7小时23分钟,涨落潮平均历时差1小时3分钟。全日潮涨潮平均历时为14小时40分钟,落潮平均历时为10小时26分钟,涨落潮平均历时差4小时14分钟。半日潮涨潮平均历时为6小时4分钟,落潮平均历时为6小时14分钟,涨落潮平均历时差-10分钟。
涨落潮流速及流向
铁山港湾为溺谷海湾,湾内以潮流为主。据实测资料,该湾最大涨潮流速为52~54厘米/秒,口门处达70厘米/秒,流向均为北—北东北;落潮流速为66~70厘米/秒,口门处达93厘米/秒,流向为南向;落潮流速一般大于涨潮流速,差值为10~16厘米/秒。受地形的影响,潮流呈沿等深线运动的往复流,转流历时较短,由涨潮流转落潮流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其历时约20分钟,各层转流时间基本一致;由落潮流转涨潮流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其历时约1小时,且底层先涨,中、表层后涨。整个海湾潮流流向较为一致,流速区域变化不大。
潮流性质
铁山港湾大部分区域为不规则半日潮区,仅口门附近为不规则全日潮流,潮流的运动形式属往复流性质。
潮流场分布
铁山港湾潮流主流向与航道走向基本一致。口门处涨潮流为北东北冋,落潮流为南西南冋;湾顶涨潮流为北西北向,落潮流为南东南向。最大涨潮流速度为60厘米/秒左右,一般出现在高潮前2~4小时;最大落潮流速约70厘米/秒,岀现在高潮后4~6小时,转流时间岀现在高潮时或低潮时附近。流速的垂向变化不大,表层流速最大,中层次之,底层最小;表、底层流速相差约10厘米/秒,流向基本一致。
铁山港湾的佘流流速较弱,以口门处流速最大,冬季表层流速为13厘米/秒,夏季为10.3厘米/秒,其他区域均不超过10厘米/秒。
铁山港湾常风向和强风向均为北向,港湾口门附近的强浪向和常浪也为北向,每年9月至翌年3月,以北向浪居多、4—8月则以西南向至东南向浪为主。该湾口门区平均波高约0.35米,最大波高达2.5米,平均周期20秒左右,最大周期可达6.0秒。
海水温度
铁山港湾海水温度的分布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有关,同时也受沿岸水及降雨的影响。据历年资料统计,港内年平均水温为23.49℃,极端最高水温为34.4℃,极端最低水温为8.4℃,水温夏高冬低。年内水温最高月份为7—8月,分别为29.45℃和29.21℃;最低月份为1—2月,分别为15.65℃和15.91℃,两者相差约14℃。
盐度
铁山港湾海水盐度变化趋势为湾口高于湾顶;湾口盐度一般为26~31,湾顶盐度为20~28.该湾无大河流注入,盐度主要受沿岸水和降雨影响。一年之中,夏季降雨量最多,平均盐度为2左右;冬季降雨量少,平均盐度为30.5。
铁山港湾没有大、中河流入海,只有那郊河、铁山河和白沙河等多条小河注入。
自然资源
浮游植物
据2006—2007年调查,铁山港湾浮游植物有115种,其中硅藻107种,甲藻8种。浮游植物量全年四季平均值为211~8440万个/立方米。其中优势种有
角毛藻(或角刺藻,春夏秋)、根管藻(春冬)、透明辐杆藻(春)、菱形海线藻(夏秋冬)、
球形棕囊藻(夏秋)、
中肋骨条藻(夏)、佛恩海毛藻(冬)。
浮游动物
据2006—2007年调查,铁山港湾春季浮游动物平均量为220毫克/立方米,夏季为100毫克/立方米,秋季为98毫克/立方米,冬季为89毫克/立方米;计有48种,其中桡足类的种数最多有2种;水母类8种;优势种为夜光虫。
潮间带生物
2006—2007年调查,铁山港湾共发现潮间带底栖生物234种;其中多毛类20种,软体动物158种,甲壳动物36种,棘皮动物16种,其他类4种。优势种为豆满月蛤、长腕和尚蟹、藤壶、纵带滩栖螺和蛎敌荔枝螺。春季潮间带生物量为21.4克/平方米,秋季为52.0克/平方千米。潮间带生物的丰度大多低于20世纪80年代同期。
红树林
铁山港湾两侧滩涂特别是其东南部沙田半岛是中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的典型代表。该地区红树林发育良好,结构独特,连片较大,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天然红树林。区内有红树植物15种;其中真红树10种,包括
木榄、
秋茄、
红海榄、
桐花树、
白骨壤、
海桑、
榄李、老鼠勒、
银叶树、
海漆;半红树5种,包括
卤蕨、节槿、
杨叶肖槿、
水黄皮、
海芒果。浮游植物96种,底栖硅藻158种,鱼类82种,贝类9种,虾蟹类61种,鸟类132种,昆虫类258种,其他动物26种。1990年9月,国家批准在该地区建立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海岸线长50千米,保护面积80平方千米,其中有林面积8平方千米。保护区内红树林秀丽奇特,高大繁茂,有的高达4米,直径14~20厘米。1993年,该保护区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态保护圈网络;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2003年1月,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环保教育基地。
岛屿分布
综述
铁山港湾据第一次中国海岛调查成果(广西海洋开发保护管理委员会,1996)和《全国海岛名称与代码》,该湾分布有43个海岛。据广西908专项海岛综合调查成果,该湾现有44个海岛,占广西海岛总数的6.21%。海岛面积1007平方千米,占广西海岛总面积的0.65%。海岛岸线长26.205千米,占广西海岛岸线总长度的3.90%。海岛主要分布在港湾的北部且开发强度较大,仅中央水道附近的少数海岛如斗谷墩、老鸦洲、探箔墩、
钓鱼台、红沙墩、平墩和茅墩等自然属性保存较好。
北部岛屿
铁山港湾北部海域(北纬21°43'以北)分布有高墩、细茅山、青山、红墩仔、青墩、茅草墩、牛轭墩、上红沙墩、猪腰墩、扭鸡颈墩、红沙墩、探箔墩、钓鱼台、盐灶墩、平墩、大岭、下草墩、乌面灶墩等33个岛屿,岛屿周边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区。
茅草墩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约8.47千米,铁山港东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6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6′、东经109°36.4′。因盛产茅草而得名。岛略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120米,宽78米,面积约0.005平方千米,岸线长284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上泥盆统灰岩构成,其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物。海岛较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环岛为人工岸线和养殖池塘。岛陆植被茂盛,以茅草和桉树为主。表层土壤为砖红壤。海岛四周为养殖池塘,西部通过池塘堤坝与青墩相连,东部通过池塘堤坝与大陆相连。
茅草墩—1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7.83千米,茅草墩东北0.87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6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7′、东经109°36.9′。岛呈梅花形,东西走向;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0.0065平方千米,岸线长341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上泥盆统灰岩构成,其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物。海岛较高大,为二级侵蚀—剥蚀台地,环岛为人工岸线与养殖池塘。岛陆植被茂盛,长松树和杂草。表层土壤为砖红壤。
海岛四周开辟有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与大陆相连。
青墩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约8.62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6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6°、东经109°36.3′。因该岛松树、杂草常青,故名。岛略呈圆形,东西长76米,南北宽66米,面积为0.0029平方千米,岸线长210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上泥盆统灰岩构成,其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物。海岛矮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环岛为人工岸线和养殖池塘。海岛植被茂盛,长松树和杂草等。表层为砖红壤。
海岛四周为养殖池塘,西部通过池塘堤坝与青墩—1相连,北部通过池塘堤坝与红墩仔岛相连,东部通过池塘堤坝与茅草墩及大陆相连。
青墩—1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8.70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3.5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6′、东经109°36.2′。岛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55米,宽40米,面积为0.0013平方千米,岸线长141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上泥盆统砂岩、页岩夹灰岩构成,其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物。海岛矮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环岛为人工岸线与养殖池塘。岛陆植被为灌草丛,表层土壤为砖红壤。海岛四周为养殖池塘,北部通过池塘堤坝与红墩仔岛相连,东部通过池塘堤坝与青墩相连。
红墩仔岛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8.67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4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0°44.7′、东经109°36.3′。因该岛比周围其他岛面积小,岛的表层泥土为红色,故名。岛略呈椭圆形,南北走向;长61米,宽53米,面积为0.0021平方千米,岸线长173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上泥盆统砂岩、页岩夹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泥土。海岛矮小,为级侵蚀—剥蚀台地,环岛为人工岸线与养殖池塘。岛陆植被为灌草丛,长杂草。海岛四周为养殖池塘,南部通过池塘堤坝与青墩—1、青墩相连。
青山岛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890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边缘。最髙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5.3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7′、东经109°36.1′。因该岛高大,岛上长满松树、杂草四季常青,故名。岛略呈椭圆形,南北走向;最长处120米,最宽处50米,面积为0.0039平方千米,岸线长272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上泥盆灰岩构成,其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物。海岛较高大,为二级—侵蚀剥蚀台地。东岸和南岸为人工岸线和养殖池塘,西岸为稀疏的红树林砂泥滩和岩滩,高潮时西侧水深约3米,附近海域产鲚、青蟹等。岛陆植被较少,长松树和杂草。表层土壤为砖红壤或红泥土,周边潮间带为草甸或红树林滨海壤质盐土海岛东面和南面开辟有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与大陆相连。
牛轭墩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8.89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边缘。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6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5′、东经109°36.1′。因该岛形似
牛轭(套在牛脖子上,用来拉车拉犁的木制工具),故名。岛略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约110米,宽约50米,面积为0.0046平方千米,岸线长314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上泥盆灰岩构成,其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物。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北岸和东岸为养殖池塘,西南岸为岩滩、红树林沙泥混合滩和沙泥混合滩,高潮时水深约3米。岛陆植被较少,长有松树和杂草等。海岛表层土壤为砖红壤,周边潮间带为草甸或红树林滨海壤质盐土。附近海域产蟹、鲚等海岛西北部和东部开辟有养殖池塘。向北通过池塘堤坝与青山岛相连,向南通过池塘堤坝与猪腰墩相连。
猪腰墩(1)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8.83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边缘。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4′、东经109°36.0′。因该岛近似猪腰(猪肾)故名。岛略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最长处250米,最宽处135米,面积为0.024平方千米,岸线长659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上泥盆灰岩构成,其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物。海岛地势低平,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东岸为人工岸线和养殖池塘,西岸为岩滩和沙泥混合滩,高潮时水深约3米。岛陆植被茂盛,长有松树、灌丛和杂草。海岛表层土壤为砖红壤,周边潮间带为滨海壤质盐土。附近海域产蟹、鲚等。海岛东侧和南侧开辟有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北连牛轭墩,南连大陆。
扭鸡颈墩又名颈岛,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9.36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边缘。最高点位于海岛东部,高程6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1′、东经109°35.6′。因该岛过去形似扭转的鸡颈故名。岛呈近圆形,东高西低;长31米,宽24米,面积520平方米,岸线长84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构成。海岛矮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海岛植被较少,长有杂草。表层土壤为砖红壤或红泥土,周边潮间带为滨海壤质盐土。低潮时,北侧为干出红树林沙泥混合滩或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该岛东南侧为成片的养殖池塘,通过堤坝连陆。
盐灶墩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968千米,独山村驻地西南约1.44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边缘。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7′、东经109°35.3′。因过去该岛曾是煮盐工场,有盐灶遗址,故名。岛呈近圆形,南北走向;长76米,宽74米,面积为0.0041平方千米,岸线长234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上泥盆统砂岩、页岩夹灰岩构成,褶皱发育;表层为砖红壤或红砂泥土。海岛不大,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茂盛,长有松树、灌丛和杂草。海岛北、东、南三面潮间带被围垦成养殖池塘,西南岸为干出岩滩、沙泥混合滩和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
环岛开辟有养殖池塘,通过堤坝南连大岭岛,东连大陆;海岛西北侧和东侧各有一处砖瓦房,有养殖户居住。
平墩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10.02千米,独山村驻地西南约179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岸滩上。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4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7′、东经109°35.1′。因顶部较为平坦,故名。岛略呈椭圆形,东西走向;长轴长61米,短轴长45米,面积为0.0018平方千米,岸线长157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土。海岛不大,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茂盛,以灌草丛为主。海岛四周为干出岩滩、沙泥混合滩和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海岛位于潮间带沙泥滩上,未开发。
上草墩又名茅墩,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10.0千米,独山村驻地西南约1.82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岸滩上。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4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6′、东经109°35.1′。因岛上野草丛生,又居下草墩之北,故名。2006年海岛现场调査当地居民指认为茅墩。岛呈椭圆形,西北—东南走向;长66米,宽59米,面积为0.0017平方千米,岸线长176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土。海岛不大,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茂盛,以灌丛和杂草为主。海岛四周为干出岩滩、沙泥混合滩和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海岛位于潮间带沙泥滩上,未开发。
大岭岛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9.82千米,独山村驻地西南约1.75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边缘。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4.1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5′、东经109°35.2′。因该岛高大形似山岭,故名。岛略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南北长158米,东西宽70米,面积为0.01平方千米,岸线长420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砂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海岛地势低平,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体多处被切割或平整。海岛南部植被稀少,北部种植有桉树。环岛开辟有养殖池塘,仅西北岸发育干出的沙泥混合滩和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环岛开辟有成片的养殖池塘,通过堤坝东连大陆,东北连盐灶墩,西南连下草墩。岛西北角建有红砖房,有养殖户居住。
下草墩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10.08千米,独山村驻地西南约2.0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5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5′、东经109°35.0′。因地处上草墩南方,故名。岛呈椭圆形,东西走向;长72米,宽64米,面积为0.0024平方千米,岸线长196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砂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泥土。海岛矮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较少,为灌草丛。岛东岸为人工岸线与养殖池塘,北、西、南三面为干出的岩滩、沙泥混合滩和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高潮时周围水深约3米;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海岛东面围垦有成片的养殖池塘,通过堤坝东连大陆,东北连大岭岛。
乌面灶墩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9.91千米,独山村驻地西南约2.1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3'、东经109°35.1'。因该岛原遗留有几座乌黑的煮盐灶,故名。岛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175米,宽65米,面积为0.0086平方千米,岸线长412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和砂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海岛地势低平,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几乎全部被辟为养殖池塘,四周亦被围垦成池塘,仅西南岸发育沙泥混合滩和潮沟,高潮时周围水深约2米。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
海岛养殖开发强度大,岛体几乎被挖平,海岛四周有成片的养殖池塘,通过堤坝东连大陆。
亚公墩(1)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约10.30千米,独山村驻地西南约22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养殖区外缘。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5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5′、东经109°34.9′。传说过去曾有一些老公公在此钓鱼为生,故名。岛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38米,宽30米,面积为597平方米,岸线长98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海岛矮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稀少,为灌草丛。岛南岸为养殖池塘,北岸为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蟹、鲚、鲎等。海岛南面开辟有养殖池塘,通过堤坝南连大陆和长墩。
下茅墩(1)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10.24千米,独山村驻地西南约2.25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4′、东经109°34.9′。该岛过去曾长茅草,位于茅墩南方,故名。岛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南北长142米,东西宽69米,面积为0.0049平方千米,岸线长319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和砂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类型为灌草丛,长有松树和杂草。岛西岸和南岸为养殖池塘,东岸发育红树林沙泥混合滩和潮沟,高潮周围水深约2米。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海岛北、西、南面开辟有养殖池塘,通过堤坝北连亚公墩,南连大陆,东南连长墩。
长墩(1)位于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北10.09千米,独山村驻地西南约2.2千米,铁山港湾东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3'、东经109°35.0'。因岛呈长条形,故名。岛呈长条形或膝弯形,南北走向;长258米,宽70米,面积为0.013平方千米,岸线长600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海岛地势低平,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较茂盛,长有灌丛和杂草。岛西岸为养殖池塘,东岸为沙泥混合滩和潮沟,高潮时水深约2米。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海岛西面有成片的养殖池塘,通过堤坝西北连长墩,西和西南可通大陆。
高墩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南5.6千米,铁山港湾主航道西。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高13.8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9′、东经109°35.6′。因该岛地势较高,故名。岛呈弓形,南北走向,中间高,两头低;南北长411米,东西宽110米,面积约0.048平方千米,岸线长1247千米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海岛较高大,为一级侵蚀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茂盛,长有松树、灌丛和杂草。周边潮间带以养殖池塘、沙砾滩和沙泥混合滩为主。海岛东南侧为航道,低潮时水深约1米,高潮时水深约26米。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
海岛西侧为连片的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与大陆相连;东部弓形海湾内亦开辟有养殖池塘;岛上有养殖户居住。
细茅山岛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南5.6千米,铁山港湾主航道西侧。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1 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7'、东经109°35.6'。因岛形似一座山,且又长满细小茅草,故名。岛呈长条形,近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90米,面积约0.0064平方千米,岸线长398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海岛植被以灌草丛为主,在海岛中部较茂盛。海岛北岸和西岸为养殖池塘,东岸和南岸为沙泥混合滩。高潮时周边水深约3米。附近海域产青蟹、蛴等。
海岛北、西和南三而围垦有养殖池塘、北部通过池塘堤坝与高墩相连,南部通过池塘堤坝与上红沙墩—1相连。
上红沙墩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南约6.2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6米;地理坐标为21°44.4'、东经109°35.5'。因该岛表层为红沙泥质,又处于红沙墩北方,故名。该岛由两个小墩组成,呈长条形、东北—西南走向;长352米,最宽118米.面积约0.027平方千米,岸线长799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主岛较大,呈椭圆形;南部海岛较小,呈锥形。因东西两侧养殖开发,两岛已相连。岛陆植被茂盛,长有松树、灌丛和杂草。岛东岸紧靠铁山港湾水道,近岸为红树林沙泥混合滩,远岸为沙泥混合滩和低潮位沙滩;西侧近岸为养殖池塘,远岸为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高潮时周围水深约3~3.8米。东南面附近为主航道,对航船影响不大。附近海域产青蟹、蛴等。海岛北部和西部潮滩围垦有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北连上红沙墩一1。
上红沙墩—1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西南6.0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2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5′、东经109°35.6′。岛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138米,宽95米,面积为0.007平方千米,岸线长342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稀少,以灌草丛为主。海岛东岸为沙泥混合滩或稀疏的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高潮时水深约3米;附近海域产蟹、鲚等。海岛西侧和南侧围垦有养殖池塘。向北通过池塘堤坝与细茅山岛相连,向南通过池塘堤坝与上红沙墩相连。
上红沙墩—2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西南6.1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8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6′、东经109°35.2′。岛呈弯弓形,东北一西南走向,两端向东南方向凸;长539米,宽297米,面积为0.07平方千米,岸线长1.697千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海岛东部较高大,为二级侵蚀—剥蚀台地;西部多池。岛陆植被较少,以灌草丛为主,长有松树和杂草等。
海岛四周为养殖池塘,北部通过池塘堤坝与大陆相连,南部通过池塘堤坝可通上红沙墩—3,东部通过池塘堤坝可通细茅山岛、上红沙墩—1和上红沙岛。
上红沙墩—3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西南66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北部,高程约12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4′、东经109°35.1′。岛呈椭圆形,南北走向;长299米,宽275米,面积约0.035平方千米,岸线长920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黄泥沙土。由北部的主岛和南部的2块小陆地构成,一级侵蚀—剥蚀台地,两者之间为养殖池塘。岛陆植被为灌草丛,多杂草。岛东南岸发育宽阔、稀疏的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蟹、鲚等。海岛北、西和南三面为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北连上红沙墩—2。
红沙墩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西南约7.5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4.8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0′、东经109°35.2′。因岛表层为红沙泥,故名。岛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118米,宽101米,面积为0.0077平方千米,岸线长323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沙泥土。岛陆植被茂盛,长有松树、灌丛和杂草。海岛东临铁山港航道,高潮时周围水深3~4米。低潮时,西侧为干出红树林沙泥混合滩,东侧为沙泥混合滩和沙滩。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海岛紧靠铁山港湾主航道,海岛自然属性保存较好,周边有大面积的红树林。
红沙墩-1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西南70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1′、东经109°35.2′。岛呈椭圆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57米,宽36米,面积为0.0011平方千米,岸线长134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沙泥土。海岛较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茂盛,长灌丛和杂草。海岛东临铁山港航道,高潮时周围水深3~4米。低潮时西侧为干出红树林沙泥混合滩,东侧为沙泥混合滩和沙滩,附近海域产鳝、鲚等。
海岛紧靠铁山港湾主航道,海岛自然属性保存较好,周边有大面积的红树林。
钓鱼台位于合浦县公馆镇东南约8.3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1.6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8′、东经109°34.7′。因经常有人在该岛钓鱼,故名。岛呈椭圆形,西高东低,南北走向;长93米,宽82米,面积为0.0036平方千米,岸线长248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沙泥土。海岛较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茂盛,长有灌丛和杂草。东南侧为铁山港湾主航道,高潮时水深3.7米,低潮时水深13米;西北岸发育沙泥混合滩和宽阔的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海岛紧靠铁山港湾主航道,海岛自然属性保存较好。岛上设有航标灯桩一座,有望海楼残垣。
探箔墩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西南8.0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6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3.9′、东经109°34.1′。因过去经常有人在岛上探看鱼箔(捕鱼工具),故名。岛呈椭圆形,南北走向,西高东低;长77米,宽67米,面积约00034平方千米,岸线长210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沙泥土。海岛较小,位于红树林岸滩丛中,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类型茂盛,长有松树、灌丛和杂草。环岛中高滩发育红树林沙泥混合滩,中低滩为沙泥混合滩和沙滩。附近海域产青蟹、鲚等。海岛紧靠铁山港湾主航道,自然属性保存较好,环岛发育大面积的红树林。
探箔墩—1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驻地西南7.3千米,探箔墩东北1.00千米(中心位置),铁山港湾西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北部,高程约15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4′、东经109°34.5′。岛呈长条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145千米,最宽0.607千米,面积为0.439平方千米,岸线长4.702千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沙泥土。由养殖池塘分割的多块陆地组成;北部主岛高大,为二级侵蚀—剥蚀台地;南部由8个串珠状的小岛组成,各小岛之间通过堤坝相连。海岛南部植被以灌草丛为主,北部种植有桉树。岛北岸和西岸为养殖池塘,东岸和南岸近岸为养殖池塘,远岸为红树林沙泥混合滩或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鳝、鲚等。海岛南部及周边开辟有大小不等的养殖池塘,岛上有养殖户居住。
探箔墩—2位于合浦县公馆镇盐田村驻地西南1.6千米,探箔墩东北2.0千米,铁山港湾西北部围垦养殖区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9′、东经109°34.7′。岛呈三角形,东北一西南走向;底边长约130米高约160米,面积约0.014平方千米,岸线长480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沙泥土。海岛较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较少,以灌草丛为主环岛为成片的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北连大陆。
探箔墩—3位于合浦县公馆镇盐田村驻地西南16千米,探箔墩东北2.06千米,铁山港湾西北部围垦养殖区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8′、东经109°34.8′。岛呈长条形,东北一西南走向;长190米,宽133米,面积为0.0075平方千米,岸线长466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稀少,为灌草丛;表层土壤为砖红壤或红沙泥土。环岛为成片的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北连与大陆。
探箔墩—4位于合浦县公馆镇蛇地(头)村驻地东南1.3千米,探箔墩西北2.00千米,铁山港湾西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6.5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9′、东经109°33.7′。岛呈圆三角形,东西底边长116米,南北中线长约100米,面积约0.0085平方千米,岸线长355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沙泥土。海岛较高,为二级侵蚀—剥蚀台地,环岛为养殖池塘。岛陆植被稀少,为灌草丛。环岛为成片的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与大陆相连。
探箔墩—5位于合浦县公馆镇蛇地(头)村驻地东南约1.75千米,探箔墩西北1.57千米,铁山港湾西北部围垦养殖区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5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4.7′、东经109°33.8′。岛呈长方形,西北一东南走向;长130米,宽121米,面积约0.0066平方千米,岸线长357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下石炭统灰岩构成,表层为砖红壤或红沙泥土。海岛矮小,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稀少,为灌草丛。海岛东侧临潮道,余为养殖池塘。环岛为成片的养殖池塘,通过池塘堤坝与大陆相连。
中部岛屿
在铁山港湾中部海域(北纬21°36′~21°42′),分布有老鸦洲、红墩、龙眼墩、勺马岭、斗谷墩等11个海岛,其中老鸦洲保护最好。
勺马岭位于铁山港大桥东北侧,老鸦洲东北约600米,合浦县白沙镇驻地西南约14.8千米,铁山港湾中段东岸。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1.6′、东经109°33.4′。海岛呈“8”字形,东北一西南走向;两头大,中间小;长492米,最宽约200米,面积约0.046平方千米,岸线长1.319千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褐色页岩构成,表层为浅海沉积母质砖红壤或褐色黏土。海岛北部为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南部为海积平原。岛陆植被稀少,北部以灌丛为主,南部以厚藤等滨海沙生植被为主。海岛西侧为铁山港湾主航道,北岸发育沙泥混合滩,南岸发育沙滩,东岸发育红树林滩和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蟹、鲚、鲻等。海岛北部环岛围垦有养殖池塘,有机耕路连陆。
老鸦洲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铁山港湾北部海域(铁山港跨海大桥附近),洲上有一个名为“老鸦洲墩”的小岛,该岛在合浦县白沙镇平田村,距离村委大约5公里远,属于基岩岛,其形态呈三角形,面积约5000平方米,海拔17.5米,西南宽,东北窄,岛上植被生长茂盛,树木葱郁,到处显露出无数奇形怪状带有火山岩浆痕迹的石头。该岛的周围环绕着大片的红树林,在岛中间有一座高约十余米的小山,山下有一片小沙滩。
老鸦洲墩坐落在铁山港的中间,海拔很低,但它似乎会随着海水的上涨而上涨,从来没有被海水淹没过;岛上渔民介绍,他们从小就在父辈那得知该岛有一奇特现象:遇到强台风和暴潮袭击,海水高涨时,小岛会随着海水而上浮,所以该岛在该地被称为“浮水岛”“永不被淹没的小岛”。老鸦洲墩上有一座庙宇,是岛上最显眼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大约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间建造了这座名为“天后宫”的庙宇(即三婆庙),后成为出海渔民祈神保佑和渔船停泊休息的地方。
旅游参考:想要去老鸦洲的游客可以从合浦县白沙镇驱车前往平田村委的海边(从白沙经平田村委,到达海边,约有15公里的路程)然后坐船登岛。
老鸦洲—1位于铁山港大桥东北侧,老鸦洲东北约1.5千米,勺马岭西北约560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1.6′、东经109°33.9′。海岛呈膝弯形,长280米,宽95米,面积约0.025平方千米,岸线长887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褐色页岩构成。第四纪沉积物以残积—坡积物为主,底质为黏土质角砾;一级侵蚀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类型为灌草丛,表层土壤为浅海沉积母质砖红壤或褐色黏土,周边潮间带为潮滩砂质盐土。海岛内部开辟有养殖池塘,环岛潮间带亦开辟有养殖池塘,西南侧为红树林沙泥滩或沙滩。附近海域产蟹、鲚、鲻等。岛内、岛外均开辟有养殖池塘,有机耕路连陆。
老鸦洲—2位于铁山港大桥的东北侧,铁山港湾内,南距铁山港大桥约800米。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6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0.9°、东经109°33.8′。岛呈长条形,近南北走向,长555米,平均宽约60米,面积约0.032平方千米,岸线长1.292千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褐色页岩构成。第四纪沉积物以残积—坡积物为主,底质为黏土质角砾;二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类型为灌草丛,表层土壤为浅海沉积母质砖红壤或褐色黏土,周边潮间带为潮滩砂质盐土。海岛周边为成片的养殖池塘,东西岸外有茂密的红树林沙泥滩。附近海域产蟹、鲚、鲻等海岛周边开辟有养殖池塘,东北距大陆岸线约760米,通过堤坝连陆。
老鸦洲—3位于铁山港大桥的东北侧,铁山港湾内,南距铁山港大桥约690米,东南距良港村约725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0.7′、东经109°34.4′。岛呈不规则膝弯形,东西走向;长252米,平均宽约50米,面积约0.011平方千米,岸线长654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褐色页岩构成。第四纪沉积物以残积—坡积物为主,底质为黏土质角砾;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类型为灌草丛,表层土壤为浅海沉积母质砖红壤或褐色黏土,周边潮间带为潮滩砂质盐土。环岛开辟冇成片的养殖池塘,西南岸外有稀疏的红树林沙泥滩。附近海域产蟹、鲚、鲻等海岛周边开辟有养殖池塘,东部距大陆岸线约100米,通过堤坝连陆。
老鸦洲—4位于铁山港大桥的东南侧,铁山港湾内,北距铁山港大桥约1.44千米。最高点位于海岛西北部,高程12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39.4′、东经109°34.5′。海岛呈勺状,西北一东南走向,西北端大,东南端小;最长处约300米,最宽处约125米,面积约0.02平方千米,岸线长728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褐色页岩构成。第四纪沉积物以残积—坡积物为主,底质为黏土质角砾;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类型为灌草丛,表层土壤为浅海沉积母质砖红壤或褐色黏土,周边潮间带为潮滩砂质盐土。环岛为人工岸线和养殖池塘,岸外有稀疏的红树林沙泥滩,中、低滩为宽阔的沙滩。附近海域产蟹、鲚、鲻等。
斗谷墩位于合浦县南康镇石头埠村东北约3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3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369′、东经109°35.4。因岛上有可耕地,其面积刚够下斗谷之种(籽),故名。岛略呈弯弓形,南北走向;长约60米,宽约30米,面积约0.0015平方千米,岸线长200米。
红墩位于铁山港大桥西北侧,合浦县闸口乡驻地东南约27千米,老鸦洲西北48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约1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2.0′、东经109°30.4′。因岛体由红色粉砂岩构成,呈红色,故名。岛呈椭圆形,西北一东南走向;长298米,宽130米,面积约0017平方千米,岸线长703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红色砂岩构成。第四纪沉积物以残积—坡积物为主,底质为黏土质角砾;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类型为灌草丛,长有少量杂草。海岛表层土壤为浅海沉积母质砖红壤或赤砂黏土,周边潮间带为潮滩砂质盐土。海岛北岸发育潮沟、沙泥混合滩或红树林沙泥混合滩。附近海域产鲚、黄鱼等。海岛内部及南部岸滩辟有养殖池塘,通过堤坝西、南两面连大陆。
龙眼墩位于铁山港大桥西北侧,合浦县闸口乡驻地东约49千米,老鸦洲西北2.7千米,铁山港湾内。最高点位于海岛中部,高程123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1°41.7′、东经109°31.4′。因岛上过去长有许多龙眼树而得名。岛略呈椭圆形,南北走向;长214米,宽150米,面积约0.023平方千米,岸线长588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构成,并发现有煤炭。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为灌草丛长有少量杂草。海岛表层土壤为浅海沉积母质砖红壤或黄沙黏土,周边潮间带为潮滩砂质盐土。海岛四周发育沙泥混合滩,局部有稀疏的红树林。附近海域产鲚、鲷等。海岛内部开辟有养殖池塘,仅中西部残留有一块小高地。
龙眼墩—1
龙眼墩—1位于铁山港大桥的西北侧,龙眼墩西南0.94千米,铁山港湾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1°41.4′、东经109°31.0′。岛呈圆三角形,长93米,宽80米,面积约0.0042平方千米,岸线长253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构成。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类型为灌草丛,长有少量杂草。海岛表层土壤为浅海沉积母质砖红壤或黄沙黏土,周边潮间带为潮滩砂质盐土。岛北岸发育沙泥混合滩,局部有稀疏的红树林。附近海域产鲚、鲷等。海岛周边开辟有养殖池塘,西南距大陆岸线约35米,通过堤坝连陆。
龙眼墩—2
龙眼墩—2位于铁山港大桥的西北侧,龙眼墩西南0.66千米,铁山港湾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1°41.4′、东经109°31.3′。岛呈不规则膝弯形或恐龙状,近南北走向;长430米,最宽约150米,面积约0.036平方千米,岸线长1.353千米。
该岛为基岩岛,底层由石灰岩构成。一级侵蚀—剥蚀台地。岛陆植被为灌草丛,长有少量杂草海岛表层土壤为浅海沉积母质砖红壤或黄沙黏土,周边潮间带为潮滩砂质盐土。环岛为人工岸线与养殖池塘,东部岸外发育茂密的红树林沙泥滩。附近海域产鲚、鲷等海岛周边开辟有养殖池塘,南距大陆岸线约350米,通过堤坝连陆。
历史沿革
2024年5月,在2艘大马力拖轮的协助下,“仁建日照”轮安全平稳地停靠北海码头铁山港作业区。7月29日,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介绍,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南7号至南10号泊位工程(一期)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该项目即将正式投入生产运营。
2024年8月,北部湾港北海港铁山港配套的西港区北暮作业区南7号至南10号泊位的专业化化肥仓库带式输送机作业线项目,顺利完成空载联动调试。11月5日,广西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石头埠作业区19号泊位工程码头梁板安装任务全部完成,码头综合楼主体框架结构完成封顶浇筑。12月9日,广西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石头埠作业区19号泊位工程码头最后一块面层浇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