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海棠(学名:Malus 'Sparkler')是蔷薇科、苹果属北美海棠的栽培品种。落叶小乔木,树型紧密,侧枝直立。小枝暗紫色,疏被柔毛。新叶紫红色,成熟叶表明绿色,背面淡绿色;叶卵圆形,叶基近圆形,顶部渐尖,边缘具锯齿。伞形花序,花期4月上中旬,花蕾紫红色,花玫瑰红色,花密而直立。果熟期6-10月,果小而繁密,球状,鲜红色,果顶平,果梗直立,萼片宿存,果经冬不落。
植物学史
1945年,明尼苏达大学从
霍巴海棠自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种玫红品种——钻石海棠。
1990年,北京植物园从美国明尼苏达州贝雷苗圃引进钻石海棠,通过驯化、繁殖,并在中国北方推广。
形态特征
落叶
小乔木,树型紧密,
株高4-6米,
冠幅6米,侧枝直立。小枝暗紫色,疏被柔毛。新叶紫红色,成熟叶表明绿色,背面淡绿色;叶卵圆形,叶基近圆形,顶部渐尖,边缘具锯齿。
伞形花序,花期4月上中旬,
花蕾紫红色,花玫瑰红色,花瓣6-10枚,直径4.0-4.5厘米,花密而直立,4-5朵簇生。果熟期6-10月,果小而繁密,直径1.0厘米,球状,鲜红色,果顶平,果梗直立,
萼片宿存,果经冬不落。
产地生境
原产美国,中国北京、大连、沈阳等地有栽培。抗病、抗早、耐瘠薄,生长快;比较耐贫瘠,而且抗寒、抗盐碱能力都比较强。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能够忍受冬季36℃、夏季高达40℃的环境条件,且非常适应中国干燥的北方环境。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多为嫁接,主要采用“T”形芽接法,又称盾状芽接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栽培技术
钻石海棠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pH 5.5-8.0的土壤下均可栽植,但以中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空气湿润、气候温暖、通风的环境可保持时叶片鲜艳、延长挂叶期,栽植前基施磷酸二钱375千克/公顷、饼肥4500千克/公顷、农家肥37500千克/公顷,深翻粑平。在哈尔滨地区4月中下旬开始萌芽,5月初,枝条上生出2片嫩红色叶芽,干皮紫红色,小枝紫红色、光滑。5月上旬开始展叶,嫩叶鲜红色,进入观赏期。5月下旬进入旺盛生长期,单叶互生,叶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尖锐锯齿,全株以鲜红色为主。10月上旬开始落叶,平均株高1.5米,胸径约1.35厘米。定植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整齐、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栽植,株行距为60厘米×60厘米。
钻石海棠苗期要求较高水肥条件,栽植后浇透水,10-15天后再浇1次定根水,然后及时松土,以防土壤板结,定植约30天后,可结合第3次浇水施尿素52.5千克/公顷,以利发苗,每隔10-15天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共喷4次,以促进枝条加粗生长。
钻石海棠长到第2年时,要进行弱度疏枝,方法:剪除病枝、枯枝、弱枝,为使植株成形好看,距地面1.0-1.5米内剪除侧枝,只留主干。以后每年都要进行修前,除剪除病枝、枯枝和弱枝以外,同时还要疏剪内膛枝,“短截”徒长枝。
病虫防治
钻石海棠的病害主要是
黑斑病,发病症状为叶片上产生褐色到暗褐色的圆形或近圆形轮纹斑,其上着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时,造成叶片褪色、早期枯死、脱落,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
钻石海棠的虫害主要是
黄刺蛾,它主要为害植物叶片,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叶片枯黄凋落、枝条枯萎直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主要价值
钻石海棠是一种既可以观花又可以观果的海棠品种,既可以孤植,又可以群植。可栽种在居民小区、高档别墅、公共建筑周围,或栽植在各类公园、街道绿地、公路分车带中,提供装饰、点缀、隔离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