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遗迹相
固结的海滨或亚滨带缺失面、珊瑚礁或特殊的生物层侵蚀的现象
钻孔遗迹相(trypanites ichnofacies)是指固结的海滨或亚滨带缺失面(岩石海岸、海滨岩石和硬底质)、珊瑚礁或特殊的生物层(骨骼层、介壳层、贝壳层,但不是指单一的骨骼、贝壳和碎屑),生物侵蚀同样重要,也可加速底质的物理侵蚀作用。
舌菌迹遗迹相呈过渡关系;在硬底发育过程中,钻孔遗迹相可切割早期的舌菌迹或更早期的克鲁斯迹遗迹相的遗迹。圆柱形到花瓶形、泪滴状、U形底栖生物的居住地:常与层面垂直,或呈浅的蜂窝系统钻孔(海绵、苔藓;主要由悬食动物和被动食肉动物挖穴而成)。食藻生物和类似生物的刻蚀和咬痕(几丁虫、帽贝和棘皮动物);分异度较低,尽管某些钻孔可很丰富;船蛆迹遗迹相在特定的岩石底质中,钻孔壁切割沉积颗粒或贝壳,而不是避开它们。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5 15:0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