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第一井
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第一井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古井坐东朝西,总体布局呈“凹”字形。天井中部分布五井,旁有界碑镌刻为“古大井墙界”。大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初凿时周长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名“吴山第一泉”。南宋绍兴年间,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留有六个井口。南宋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唯此井不涸。明弘治年间,井口改为五眼,历千年不竭,泽被民生,惠及百姓。是杭州古代劳动人民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重要见证。
文物介绍
钱塘第一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
五代
公布时间
2005年3月16日
外观和结构
钱塘第一井”坐落在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22号一个民居的天井里,共有5眼井错落排列,呈不规则椭圆形。钱塘第一井的井深约4米,内径1米多,静止水位约1.8米;井壁用条石抹角砌筑,井台水泥抹面,仿方砖铺地;井圈为水泥抹面六边形,高32厘米,内径34厘米;三面围有二层走马楼,砖木结构,民居形式,从风格判断为民国遗构。
历史记载
古书记录
钱塘第一井又名大井,旧名寒泉。大井巷亦以此得名。据古书记载:“吴山北大井曰吴山井,盖此井系吴越王时韶国师始开,为钱塘第一井。山脉融液,泉源所钟,不杂江湖之水,遇旱不涸。”井开五眼,井圈南北面竖刻“古大井”三字。历史沿革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相传,大井是五代吴越时韶国师所凿。《梦梁录》曾记载:“钱塘第一井,山脉融液,泉源所钟,不杂江湖之水,遇大旱不涸。”
南宋年间
初凿时周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称“吴山第一泉”。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因井口无盖,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口,井口只能下水桶,面开六眼。南宋理宗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城中诸井竭,唯此井不涸,安抚赵与奏立祠以旌异,覆亭其上,即所谓龙王祠也。 南宋嘉泰二年(1202)六月六日,原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失火,延燎巷中700余户。事后,太守丁常任于瓦砾之中偶然发现此井,经数日整理始见全貌,饮之甘美。又据《二老堂杂志》卷四,该井井口刻有“后唐清泰二年开”字样,此说如可采信,该井的开凿当在公元935年。
明朝年间
明太祖洪武五年,参政徐立本在井旁立石表刻“吴山第一泉”五字。明宪宗成化十年,亭遭焚毁,井亦为瓦砾所填。明孝宗弘治年间,井眼之木石俱坏,参政周木予以整修,改为五眼
据钱塘第一井不远处的小井巷右侧,尚有吴越时开凿的古水井一口,名小井。据《咸淳临安志》记载,此井原称天井,曾湮没多年而不知所在。
解放后
198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钱塘第一井”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千年,仍然为周围的街坊提供清澈的井水洗衣烧饭。
目前,钱塘第一井这块地方由中国铜领域第一人朱炳仁在管理,他对这块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今他倾力保护“大井”、为修复景观,将传统的风水文化、财富文化和铜文化结合起来,在保持景点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他不但用铜书法创作了“钱塘第一井”的匾额,还将自己收藏的一对“吸水龙王石雕”放在了大门两侧。因为在风水中,水为财,寄予“吸水龙王”会给杭州市民带来好运。在屋内,大型壁画将“钱塘第一井”的典故生动地呈现在游客的面前,还有四座惟妙惟肖的龙王塑像,供游客祈福许愿。
无论是历史传说还是现今大井巷孕育的商业文化,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吴越文化气息。这里被很多历史学家誉为“杭州最后留下来的最古的街”,那么“钱塘第一井”则是大井巷的重中之重。相信,在朱炳仁大师的倾力打造下,这里将会成为杭城文化风景的又一亮点。
价值
钱塘第一井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此井是吴越国水利建设重要的实物见证
杭州地区是由浅海演变而成的陆地,地下水卤咸,不能饮用,唐时还只能引西湖水入城。吴越诸王多次大规模兴筑防海石塘,遏制了江潮倒灌,城内的河渠摆脱潮汐的干扰;同时又多次浚治西湖,更进一步引湖水作为城内河流之水源。随着地下水的逐渐淡化,钱鏐和他的继承者在各地大量凿井,不仅解决了西湖以东地区日益增多的居民饮水需要,也为杭城向东扩展创造了条件。
此井是杭城现存古井中唯一能使用的
该井历代维护均有记载,历史地位重要。钱塘第一井清且甘,“不杂江湖之味,泓深莹洁”,明成化《杭州府志》中将其与虎跑泉龙井玉泉、郭婆井合称为“杭州之圣水”。此井虽然位于杭州市城区人口稠密地带,易受到污染,但由于它涌水量大,自净能力强,至今仍然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杭州市区地下水资源中的佼佼者。历数百年至今,现井仍供周围居民生活用水。历经千年沧桑,5眼枯井水质清澈,成为中外游人来此探寻名城古韵好地方。“钱塘第一井”的牌匾跃入眼帘,让人眼睛为之一亮。钱塘第一井呈不规则椭圆型错落排列。井底通着吴山山泉,千百年来以一汪井水滋养了多少代古城百姓,唤起了多少人久远的记忆。钱塘第一井又名寒泉、吴山井、大井,品其水味,为钱塘第一。见证了六朝古都的兴衰,观一井而知天下事。据有关资料显示:杭州百姓最早以湖水、河水和天降水为饮用水。至1930年,全城有古井4824口。“钱塘第一井”,该是普通百姓共享的公井。它包孕了吴越文化,让吴越文化文脉永盛。值得庆幸的是,欣逢盛世,社会各界都认可了“钱塘第一井”的重要文物价值。1986年,该井群被列入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一类文保建筑,是清河坊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大幸事。
文物保护
古时的状况
据明田汝成所著《西湖浏览志》卷十三,其时并骨有金银杂色鱼长数尺者,或隐或现,相传来自井底泉眼。虽然历经千年,今天的钱塘第一井仍然是井水清澈,遇旱不竭,久雨不溢,附近居民多有来此取用者。现有井圈为后人用混凝土制作,呈六边形,上刻“古天井”三字。1986年4月,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面临的现状
钱塘第一井坐落在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天井里,刻着“古大井”几个字,共5个井口,呈不规则椭圆形错落排列。市民张先生说,现在用井水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井水就变成了死水。夏天气温一高,打上来的水都是气泡,还冒着一股臭味。现在用井水的市民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人饮用井水了,大家都用自来水,大多数的井都封掉了。没人用,井水也就成了死水,时间一久自然会发臭。另外,水质与气温也有关系,夏天气温高,挥发性大,水中的各种成分随着气温调节。如果要使井水彻底恢复清澈,最好是把井水抽干,然后把井底的淤泥清除干净。这样新的地表水补充进去,水就清澈了。之后还要定期撒些消毒剂,如果井水长时间没人用的话,还会变臭的。
对于钱塘第一井这样的古井,需要有关部门发起保护,更需要人们增强文物保护意识,这口古井的水才能源远流长。
参考资料
钱塘第一井.浙江省文物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1 08:55
目录
概述
文物介绍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