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
2004年尔雅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钱塘江畔》是2004年尔雅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琦君。
文学赏析
《钱塘江畔》是以杭州之江大学为背景,钱塘江、秦望山、南北高峰、六和塔、九溪十八涧……故国山河景色的描写逐渐将读者的思维引进一段失去的岁月之中。
“我幼年时在故乡看东周列国志,知道钱塘江潮水的故事:第一个大潮头是伍字胥的怒气,第二个紧接而来的是文种的怨气。所以钱江潮水是一前一后奔腾而至。我曾随双亲至海宁观潮,亲眼看见滔天白浪,张牙舞爪向你迎面扑来,心中有点畏惧。又想起戏台上伍子胥怒目吹发,仰天号哭的神情,不禁合掌向潮头拜了三拜,表示对孤臣孽子的崇敬。”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作者似乎只是引用一个典故,但读毕全篇小说的结局,才知道作者写的引子是关连小说的情节,故事中的英雄是来自平凡的人物,一位学土木工程的大学生韦明峰,虽不是历史上的孤臣孽子,他的正直、豪爽,舍己救人的美德,他的侠骨与柔情,也正是平凡中英雄的典型。韦明峰的结局是悲惨的,他奋不顾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江心救人,自己却牺牲了。小乔一向以为倏忽即逝的时光最美,而她所托受的感情,也只是像天边沉落的夕阳,当作者形容面对这出悲剧的感受:“我原是个不知愁的女孩,而生死瞬息之间的大变,和钱塘江边躺著几十具殉职者的尸体,这种悲惨的现象实在令人心惊。”读《钱塘江畔》也像读一首凄美的恋歌,那种余调是幽幽不绝的。
《莫愁湖》写一对在各方面极不相称的夫妇;四姑与姑丈,也是在长辈安排下一段婚姻的故事。这段婚姻是一湖止水,虽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却相处的很好。但是当舜华这位美得像水中白莲似的女孩子一出现,湖上就有了波澜,那是男主角心中感情的波澜……
“谁能把水珠捧在手心呢?”
“人生就像跳跃在荷叶上的水珠,飘忽、变幻、捉摸不定……”这是男主角的心声,也是对他与她感情的叙述,这是一出悲剧,作者擅长安排一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的爱情,格调很高,读后又耐人寻味。在这里也让我们联想到奥国作家褚威格,英国作家哈代,以及无名氏等人的小说,他们对感情的叙述让人读来像深秋的一出诗梦,像窗外飘来幽邈的乐声,也像水上泛起的波纹、凄美、梦幻、不可捉摸。
在《乱世功名》、《梨儿》、《荼糜花》这几个篇章,作者比较趋向写实,也赋于讽世与教化的含意,如《乱世功名》的麻金顺,如《荼糜花》的女主角,这些人物本身都有缺陷,这种缺陷是由于萌发在他们内心的欲望,没有较远大光明的眼光,他们所追求的也是现实的种种。麻金顺的黄金升迁之梦,《荼糜花》女主角享受人生的态度,也是她对人生错误的观点。表面上作者并没有指出她的角色该怎么走向更光明与有意义的人生,但很显然的,她指出他们的错误,对社会的病态加以讽谏,如《荼糜花》女主角最终的顿悟,是很有教化意义。至于《梨儿》虽写一位旧式女子的宽容与气度,但深信作者写这篇小说的原意并不是赞同与肯定的。
《岳母》中那位爱女婿无微不至的老太太,《完整的爱》那位把幸福留在想像中,追求爱的完整的年轻母亲,在这两个短篇里,作者比较偏向心理刻画,对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描写得极为细腻。作者所阐扬是母爱,是骨肉之情,是人间纯真的爱。她以朴实洗炼的文字写出她对人生的态度,她有她自己衡量社会的尺度,也就是她觉得这世界已经有太多戾气,她的笔不是去增添一份戾气,而是带来和祥、温馨与爱。
《梅花的踪迹》让人联想到《婀婷》、《珍妮的画像》甚至如曹子建的《洛神赋》,那些美的像诗像梦一类的故事,作者自称写这篇小说灵感是与她的外子看《珍妮的画像》,散场后在寒冷的风中等车,脑子里转着电影中一幕幕的情景,她决定要写“一个女孩子倏然而来,忽焉而逝。没有故事,也不是爱情,却要充满罗曼蒂克气氛。”作者捕捉这份瞬息即逝的灵感,创造了韩梅一角,她是美的思潮,也是美的象征。
《阿玉》里的阿玉一角是一位身世极为凄凉的女孩子,作者擅长安排以一位小女孩回忆的笔调,写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阿玉这位小婢女,是浮沉人海中的一粒小沙子,她没有能力去改变的身世与命运,如文中所叙述:“阿玉嫁为船家妇后还曾给我写了一封信来,她说她的家就是一条大乌篷船,她的心也老是那么恍恍悠悠地没有一点着落。”
琦君一再表明她之写小说,不是为摹拟某种技巧而写,而是期望在顾到小说的趣味性可读性之外,自期能于作品中灌注入一份高洁的情操。文学欣赏的尺度原是没有界限的,欣赏文学常常超越了旧与新,时间与空间,甚至地域的观念,一篇好的文章,一位小说人物塑造的成功,一出感人的戏剧,一段美的诗句……所引起读者的共鸣原是超越了形式上的界限,以一位读者欣赏文学的立场来说,绝不斤斤计较于作者标榜的所谓某种技巧,因为我们所需要是创意之才,而非创调之才。
琦君的小说《钱塘江畔》常常夹些诗词,或通过人物之口,吟诗填词,突出人物性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06:2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