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保功(1916年3月18日—1992年3月17日),江苏江阴人,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研究员、院长。
人物生平
1916年3月18日,钱保功出生于江苏江阴。
1922年—1927年,就读于江阴私立辅延小学。
1927年—1930年,就读于江阴私立南菁中学。
1931年一1933年,就读于无锡省立无锡中学。
1934年,续读于上海私立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1935年—1937年,就读于上海
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
1938年—1940年,就读于四川嘉定
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40年7月—1943年12月,任职于重庆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动力油料研究室。
1943年12月—1945年2月,任重庆兴华油脂公司涪陵炼油厂工程师。
1946年9月—12月,任上海市公用局煤气科科长。
1947年1月—9月,赴美国留学,在美国某高聚物工厂实习。
1947年9月—1949年5月,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多科理工学院高分子研究生院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化学硕士学位。
1949年9月—1950年2月,任上海化工厂工程师。
1950年4月—1951年6月,任东北沈阳化工局研究室工程师。
1951年—1981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3月—1985年5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院长。
1992年3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7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钱保功在中国国内开创了合成橡胶、高分子辐射化学、高聚物粘弹性能和高分子固态反映等方面的研究,在合成橡胶的力学性能、粘弹性能、分子运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领导组织稀土顺丁、镍顺丁橡胶的表征研究。还对天然橡胶的结晶过程、聚乙烯的紫外光敏交联、高聚物体系固态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958年,钱保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辐射化学研究室。1964年,研究室建成了中国第一座2万居里的实验用放射源(钴源)。
截至1992年3月,钱保功共撰写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编写和翻译出版科学专著8部。其代表作有《高聚物的转变与松弛》《高分子材料科技发展简史》等。
人才培养
钱保功培养了一大批的博士生、硕士生和科研人才,遍布于中国各地科技战线上。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钱保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钱寿豈,母亲张梦蘭。钱保功兄弟姐妹共7人,姐妹4人,兄弟3人(保安、保成、保功)。
1945年,钱保功与华萼在重庆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钱海威,女儿钱海燕。
1972年,钱保功与第二任妻子杜微结婚。
人物评价
“钱保功作为高分子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科普中国评)
“钱保功为开创中国高分子科学研究新领域,开发中国自行研究的合成橡胶和辐射高分子材料,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人物纪念
2002年,湖北科技名人雕塑园落成并对外开放,首批有17位科学家的塑像入选并落座,其中就包括钱保功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