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火烧龙
文化活动
湘西钢火烧龙,是流传于湘西地区,以吉首市马颈坳镇河溪镇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元宵节民间狂欢习俗。是当地老百姓消灾祈福、美好愿景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和习惯。据考证,钢火烧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历史渊源
湘西钢火烧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当地群众为了避免灾情,得来吉祥,定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举行隆重的烧龙仪式与庆典。其实在1950年以前,每年过元宵节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钢火烧龙活动,由镇上大户人家集资赞助。2010年以后,随着文化的复兴,非遗保护工程的推进,政府连年举办,钢火烧龙活动逐渐复兴。
基本内容
湘西钢火烧龙是一场盛大且能持续一周的民俗活动,从活动准备与流程看,分为制龙、制药、接龙、烧龙、化龙五个步骤。
制龙即手工扎龙,龙分为龙头、龙尾、龙身三个部分。龙头是主要部分,长、宽、高约一米,选择三年以上竹子,破成篾条,然后用篾条扎成龙头的轮廓,再在轮廓上裱糊皮纸、白纸,然后彩绘,金线勾边,用剪纸花样装饰,其中的龙眼、龙舌、龙须是最后安装上去的,可以灵活变化,显得炯炯有神、威武霸气。龙身用竹子编成篾箩,共九节,大约15至20米长,从龙头到龙尾,要安装九个龙把子,是舞龙人手举的木棒,从龙头到龙尾系有两条结实的绳子,起连接作用。
制药即做火药,当地称“花儿”,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钢火烧龙的主要原料。与一般的烟花不一样,花儿的制作材料就是“一硝二磺三木炭”,另外还要加白酒,白酒选用本地产的苞谷烧,是50度以上的烈酒。火药筒的大小决定了火药的多少,火药的多少决定了烧龙时间的长短。装火药筒的诀窍是泥巴筑紧,火药不紧不松。药太紧,易爆筒,即爆炸;药不紧,烧龙时,没有烈焰,花儿射程不远,不好看。火药筒装好,师傅们还要试火,看花儿射程与燃烧效果。
接龙,就是龙队将制作好的龙“接”到河边进行祭祀,主要是在舞龙之前,由一个有威望、内行的长者敬酒,烧香、烧纸。白天舞龙,是一种拜年仪式,家家户户从正月十一开始,迎接祥龙进家,也称为“接龙”。
烧龙是钢火烧龙活动的高潮。烧龙开始之前先由四个身着红色法衣的祭司举行迎春祈福仪式,紧接着由是“神龙点睛”、“烈酒壮行”环节,然后龙队在祭司带动下,浩浩荡荡奔向烧龙地。在焰火与烟花的交织中,狂龙,先是龙拜四方,接着是龙腾四海、团龙抢花、龙跳财门等花样表演。
每条龙队有9人表演,龙头为先,其余人跟着龙头自由狂奔。这时候钢火师傅就是全场指挥,他们高举着火药筒,将瀑布一样的火焰哗哗地倾倒在龙头上和舞龙队员身上,舞龙人兴奋地大声呼喊,或跳跃躲避,或在焰火中沐浴。
在烧龙过程中钢火师傅是最需要冷静的一个,他们需要看管钢火筒,并负责燃放。燃放也有严格要求,不能直接对着人燃放,点燃后,需要放到地上燃烧十几秒以后,再举过头顶,呈45度角度往上喷火。钢火师傅都是经过选择的,一是需要胆大心细,二是处事公正。
舞龙烧龙的过程中,一直有打击乐队随队伴奏。乐队由5个人组成,分别为钹1人,大锣、小锣、勾锣各1人,司鼓1人,鼓为指挥。打击节奏分为快、慢两种节奏,开始是一般的慢节奏,随龙游行,进场后,让龙绕场一周,给观众拜年,然后舞龙。舞起来后开始烧龙,烧龙节奏就会加快,龙游四海、龙跳财门是更快节奏了,只有快节奏才能激发烧龙狂野的节奏。
化龙,钢火烧龙最后一个环节。烧龙结束后,祭祀人带领几个祭师,穿上红色的祭祀服装,在河滩边进行化龙祭祀。祭师通过点香和纸钱、拜土地神,再朝天地各拜三下,然后朝河边奠酒三杯,口中念诵祈福祭语,意为将龙的灵魂送归大海,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主要特征
1、鲜明的年节狂欢特色。钢火烧龙整场表演都是在狂欢疯狂。舞龙本身就是激情澎湃的事件,再配上火药烟花,激情澎湃的锣鼓,结合年节喜庆热闹氛围,更让表演充满血性,狂野,地区风格突出。钢火烧龙来源于民间,是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祭祀表演活动,它的参与人员均是当地百姓,是共同参与的年节狂欢活动。
2、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钢火烧龙以祈求神灵保佑为核心内容,吸收汉民族龙的文化,再在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具有多民族文化的年节元宵习俗。
3、湘西独有的元宵节庆特色。元宵在中国各地大多以灯会、舞龙、舞狮、民俗表演等形式庆祝。但唯有湘西才有烧龙,烧龙过程中有乐队,有舞龙,但不同的是配合湘西独有的烟花制作,将舞龙深深烙上湘西的印记,成为湘西独有的元宵烧龙活动。
重要价值
1、精神价值:钢火烧龙历经三百多年,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体现于它自身的表演功能上,更重要的是它所引导的重要精神价值。首先钢火烧龙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产物,它的存在表明了湘西地区各族人民开放包容,融洽相处。其次烧龙奔放血性,它体现着湘西人民顽强不屈,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
2、学术研究价值:钢火烧龙存在几百余年自身就是一个历史的符号,它反映了湘西地区人民审美情趣,民族情结,折射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可以说为研究地区历史、文化、民族提供了一份原始素材。
3、民俗文化价值:湘西钢火烧龙是集音乐、舞蹈、文化于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仅仅烧龙所需要的龙的制作就是一项繁琐的工艺,它需要制作者拥有篾匠的技艺,美术绘画的功底,取材还要考虑到防火的功效等等。除此,烧龙表演打击乐队除了精通乐器外,还需要把握整个舞龙节奏,以达到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的效果,可以看出钢火烧龙是及其重要的文化遗产。
4、文旅开发价值。当前旅游正走向文化和旅游相结合道路。钢火烧龙是具有湘西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它从文化角度有着自己的历史,有着自己深厚的文化,代表一个地方的群众的价值观念,从旅游角度来看它观赏性强,地区特色鲜明,视觉冲击力巨大,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存续状况
钢火烧龙本来就是一年一次的庆祝活动,要完成整个表演需要大量人力财力,随着老一代传承人日渐老去,年青一代由于经济、社会变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让钢火烧龙处于乱传甚至于失传的威胁。不过近些年随着政府扶持,百姓渐渐重视,公司集体的挖掘,此活动影响力已经超出本地效应,扩散至周边。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2 21:43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基本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