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140
核素
钡-140是钡的一种核素。
名称及毒性分组
(1)中文名称:钡-140
(2)英文名称:Barium-140
(3)核素符号:140Ba
(4)原子序数:56
(5)原子质量数:139.911
(6)毒性分组:中毒组
(7)半衰期:12.752d
主要来源
(1)核爆炸裂变产物,爆炸初期在总放射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作为核爆炸后有无“新鲜”裂变产物污染的信号。
(2)核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废物。
监测方法
沉降物中140Ba仅有部分呈可溶状态,且在环境样品中普遍存有硫酸根,因此,需用碱溶法进行样品预处理,即将钡转为碳酸盐,除去硫酸根后,再作分离、纯化处理。在测定140Ba的程序中,钡同钙和锶的分离占主要地位,它们可用铬酸盐或盐酸-乙醚等方法使钡沉淀,而使锶钙留在溶液中。其余的干扰元素可用氢氧化铁作清扫剂除去,最后以碳酸钡形式称重、计数。整个操作程序的化学回收率约80%。当140Ba的放射性强度较低时,由于环境样品中天然放射性的镭会引起干扰,往往对140Ba的放射性难以分辨。此时可将碳酸钡溶解于酸中,加入钇载体(或镧载体),放置136h,让140Ba与子体140La的放射性达到暂态平衡,然后使钡、钇分离,测量草酸钇中140La的放射性,再推算到140Ba的放射性。
环境水平及人体照射途径
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核素140Ba在1945—1999年在全球的年沉积量总和为9900PBq,我国的研究人员采用UNSCEAR1993年及2000年报告中的方法和参数,推算了1945—1999年140Ba在我国表面累积沉积密度,均值为29.66kBq/m2(14.49~56.82kBq/m2)。人为产生的140Ba主要来自于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落下灰中,其裂变产额较高,易对生物体造成较大的外照射,经食物链的转移,最终蓄积于人体或其他生物体的组织内,造成内照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9 18:27
目录
概述
名称及毒性分组
主要来源
监测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