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水养(1864—1901),中国
民主革命的先驱。是
南宋镇蛮大将军钟天柱第23世孙。
人物简介
钟水养,字国柱,广东
新安县龙华乡横朗村人,早年到
檀香山谋生,期间加入
三合会。与
孙中山在美国
旧金山相识并很快成为知己,长孙中山二岁,孙中山以兄称之。据称,
孙中山早先加入
洪门会就是由钟水养介绍的。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钟水养和夫人潘氏从檀香山回乡。钟水养回乡后被推为
洪门首领,前来“拜会”人员日众,遂联系博罗、
归善(今属惠州,当时的大鹏、龙岗、横岗等今属深圳)、东莞的会党领袖,共同起事,并组织队伍,购置火炮、大刀、长矛,于当年夏天在龙华乡牛地埔村乌石岗率先起事,喊出了“反清灭洋”的口号。
风闻钟水养在龙华乌岗起义的消息,驻守虎门的
广东水师提督何长清带兵1000多人急赴龙华,与地主武装联合剿捕。钟水养率领会党与官兵展开一场激战。潘氏也参加战斗,突围时因体弱走不动,又不甘落入敌网,要求丈夫给她一枪。钟水养杀出重围,再经香港返回檀香山。
返回檀香山后,钟水养在华侨中进行反清宣传活动,支持国内的反清斗争。1900年6月,
孙中山亲自到香港部署起义事宜,决定向菲律宾独立军借军火,一批由
陈少白押送至白石洲上岸,经车公庙至梅林交给钟水养;另一批由
郑士良押送至
三洲田。钟水养挑选出最精锐的800人马,随时准备听候孙中山先生的调遣。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钟水养领兵攻陷清军南头城,并派先头部队乘胜赶赴
三洲田(今惠州)配合起义。钟水养本人只带了陈奇、陈通(
孙中山指派给义兄的贴身保镖)回横朗,准备收拾文件后赶到
三洲田。不料事泄,钟水养在横朗被2000清兵包围,钟水养本人虽然在陈奇、陈通的保护后通过羊台山的一条小路侥幸逃脱,但妻儿却没能逃出虎口,遭到了清兵的杀戮。随后三洲田起义也告失败,钟水养去了香港,
孙中山则去了日本。
起义失败更兼痛失妻儿,钟水养忧愤交加染上重病,于1901年乘鹤西归。
人物生平
加入洪门会立志反清灭洋
钟水养,字国柱,广东省宝安县龙华上横朗村人,是南宋镇蛮大将军钟天柱第二十三世孙。清
同治四年(公元1864年)的一个清晨,足月身孕的母亲洗衣服时把他生在河边,其父干脆给他取了个“水养”的大名。钟水养在村私塾读了8年书,接触到不少来自于外界的信息。特别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与西方列强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年幼的钟水养听得最多的就是客家人
洪秀全举义广西
金田村,带领数十万农民杀进南京城,成立
太平天国的故事,他从少就立志要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1880年,年仅16岁的钟水养在本村组织起“麒麟团”,请来民间秘密组织的“
反清复明”会员林狗仔做教头。林狗仔见钟水养胸怀抱负,于是吸收他做了“
洪门会”会员。从此,这对师徒经常秘密商议,不遗余力地忙着发展会员的工作。在他们的影响下,周边的龙华、观澜、石岩、东莞等地的不少激进青年都秘密地加入到
洪门会。他还与猎友钟永华、张松养、张志云、廖亮容、
黄耀庭等人以狩猎为名,商议如何进一步扩大组织。钟水养明确地对大家说:“反清不是为了复明,而是要反清灭洋!虽然洋人有洋枪洋炮,但我们有一身武艺,还有一颗永不屈服的民族之心,洋枪洋炮也没什么可怕的!”在他的鼓动下,
洪门会的成员个个摩拳擦掌,决心与清政府和洋鬼子斗争到底!
结义孙中山加入兴中会
1886年5月的一天,一位居住在夏威夷
檀香山的好友给钟水养写来一封信,叫他到檀香山协助做生意,并随信寄来一张到夏威夷的船票。钟水养觉得有必要到外面去经风雨见世面。
钟水养一到檀香山,义弟陈通即介绍檀岛有名的首富
钟木贤与他相识。钟木贤老家是广东
五华人,在檀岛国安会馆任要职,后来国安会馆改为“
致公党”,钟木贤任主席。有了钟木贤的帮助,钟水养便很快在檀香山站稳了脚跟。没过多久,在钟木贤的介绍下,钟水养与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孙中山一见如故,两人因兴趣相投,于是焚香“桃园结义”。孙中山基于推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主动要求加入国安会馆的
洪门会组织,当时曾有洪门会的会员反对他加入。钟水养站出来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在钟水养的推举下,大家终于接纳了孙中山入会。
1898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
兴中会”,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的成立,得到了广大华侨的大力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兴中会”很快有了可靠的资金保证。第一次“兴中会”会议在华人救火馆三楼何宽的家中召开,当时参加会议的有60余人,钟水养、钟木贤、何宽、
宋居仁等人都是主要成员。“兴中会”会议后在
香港中环土丹顿街设立“
乾亨行”,表面上是做贸易,实际是孙中山准备武装起义的指挥部。至此,钟水养成了孙中山在檀岛根据地一个反清的得力助手,他从一个
洪门会的会员成长为意志坚强的革命者。
钟水养曾多次对孙中山说:“我的家乡羊台山、三洲田毗邻香港,地理条件十分有利,我返回家乡做起义工作更为合适。”孙中山起初不同意他离开自己身边,但钟水养的建议确实在理,便同意了。离别时,孙中山对钟水养叮嘱道:“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返乡责任重大,一定要机行事!”于是钟水养于1896年秋携妻儿返回了家乡龙华横朗村。
钟水养谨记孙中山的嘱托,回乡后不忙谈国事,当务之急是建房置业。他在羊台山下的桃李园建了一套新型古式房,这套房屋成了钟水养宣讲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兴中会的宗旨的秘密基地。当时的羊台山麓有10多个小山村,都先后成了钟水养反清的基地,就连香港、广州、佛山、中山、增城、东莞、惠州等地的进步人士也蜂拥而至,会员人数由刚返乡时的几十人骤增到3000多人。钟水养现年91岁的亲侄女钟友娇回忆说:“他带领过的兵不计其数,每次吃饭用的筷子都要装好几木桶呢。”
随后,钟水养被推为“
洪门三合会”的首领,他想方设法购置了3门土炮和各式各样的大刀和长矛,壮大了洪门会的武装力量。当钟水养带领的起义队伍越来越壮大时,清廷却派兵与当地的地主武装联合攻打起义军,钟水养带领义军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战。
洪门志士黄福受孙中山之命,与黄耀庭等人率义军300多人袭击在沙湾兰花庙的清军,之后又攻占横岗等地,大破清军的志气。龙华人卓风康、何玉山和吴兆辉等人也率领民众响应
武昌起义,组织农民武装攻占设在南头的新安县衙,结束了清朝在当地的统治。
1900年初北京
义和团运动全面展开,
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又卖国求荣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国势更趋动荡。对此,钟水养认为起义时机已到,一边加紧与香港“乾亨行”指挥部的联系,一边加紧操练兵马。
中秋之夜,钟水养领兵在羊台山上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会。并部暑了起义行动方案,大队人马首先占据军事重地南头城,然后随即赶赴三洲田配合起义。
正欲出兵攻击南头城之时,忽闻军情有变,原来虎门清廷水师提督
何长清已派2艘战船以及2000余人占据了蛇口海面。情况危急,钟水养急令撤兵,并想立即赶到三洲田参与三洲田起义。正当钟水养要出门之时,何长清率清兵赶来羊台山,将钟水养家围得水泄不通。钟水养带领多位战士和家眷由前门冲出,一阵激战之后,趁天黑冲出了重围,经梅林逃到了香港。遗憾的是,钟水养的妻儿却没能逃出虎口,遭到了清兵的杀戮。穷凶极恶的何长清还不解恨,一把大火烧毁了钟水养的房屋。
起义失败含恨而终
钟水养等人冲出重围到了香港时,孙中山已去了日本。钟水养对起义失败十分痛心,接待他的香港“乾亨行”
陈少白安慰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是妻儿遭难,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才是。”钟水养由于忧愤交加重病缠身,他的部下陈奇等人只好送他到檀香山医治。
孙中山闻义兄钟水养病了,便立即赶往檀香山檀岛医院探望。钟水养一见义弟孙中山,当即泪流满面:“我未能完成此业,终生遗憾矣!”孙中山安慰道:“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义兄保重身体,时机等待我们呢!”之后,孙中山先生还多次叮嘱医生,不借任何代价都要挽救钟水养的生命。无奈钟水养的病情一日比一日加重,医治无效最终在檀岛医院逝世。临终前,钟水养交代亲人,一定要把他的遗体运回家乡羊台山安葬。
人物纪念
1901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义兄和亲密战友钟水养乘鹤西归,真是“良将未捷身先丧,留待英雄泪沾襟”。民间为纪念钟水养一生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
横朗钟水养,敢做又敢当;
滑石义旗举,失利被毁房;
革命虽夭折,英名四海扬!
1947年,一代英杰钟水养的骨骸由家人从檀香山运回故乡,安葬在
羊台山的沙吓排岭。钟水养在遗嘱中写道:“虽然革命夭折,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胜利的!我是羊台山的儿子,我要站在高高的羊台山上笑迎革命胜利的那一天,看家乡之变迁,看中华之振兴!”
辛亥革命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发生了三件对中国获得新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大事:一是1919年爆发的“
五四运动”,二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是1927年诞生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工农革命军。这些大事的发生从而在思想文化上、组织政权上、武装力量上都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条件。龙华人民正是在这些进步思想、先进党派的影响下,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192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
黄学增、
龙乃武组织龙华农民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
农民自卫军开始有计划地开展反苛捐杂税的运动,带领农民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龙华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在这期间声援“
省港工人大罢工”,配合广东
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征讨
北洋军阀。
大革命失败后,龙华人民仍然坚持斗争,党组织在龙华白石龙村建立秘密交通站开展革命活动。这些斗争唤醒了龙华农民的思想觉悟,为后来在龙华发展抗日革命力量的
东江纵队,在羊台山创建抗日红色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组织条件和群众基础。